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立足“三个紧紧”优化“三张清单” 省派莘县第一书记精准服务“三农”

2022-03-25 16:15 作者:当代视觉  | 我要投稿

稳是今年工作的主基调,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稳增长、促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省派聊城市莘县“第一书记”坚持以党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对接省直部门,连接镇村基层的纽带作用,紧紧依托当地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域发展布局,紧紧聚焦解决实际问题,优化制定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入开展了调研走访和驻村帮扶,农村短板加速补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基层组织不断增强,为推动乡村振兴、稳定经济增长,贡献了“第一书记”力量。

主动借势借力,驻村帮扶声势更加壮大。省派莘县第一书记来自省司法厅、省社科联、省红十字会、济南大学、山东体育学院、农业银行、铁塔公司等7个省直部门,涉及司法、教育、金融、通信等多个系统,资源丰富、领域广泛。自2021年11月份入村报到以来,各第一书记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引项目、引资金、育产业、强组织,主动架起了省直部门与镇村农户的“连心桥”与“富民路”。
“吃益生菌饲料长大的猪叫香妃猪,白水煮肉,细腻光滑,肥而不腻,香嫩可口,汤味鲜美,美容养颜”。农学专家、济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徐会连在聊城莘县杜楼新村猪舍幽默地向养猪农户们介绍。徐会连教授是济南大学驻村“第一书记”给莘县请来的“技术智囊”,拌制给猪吃的益生菌饲料以及益生菌技术都由徐会连教授提供。在虎年春节前夕,为解决农民群众种植与养殖的突出困难问题,济南大学省派第一书记坚持物质与技术双帮扶,在送去新春温暖的同时,主动邀请院所专家,帮助解决农户技术之困,推动了乡村产业转型提升,实现了驻村帮扶治标与治本的高效统一。目前,济南大学省派第一书记还正在推动与古城镇合作成立现代农业产业振兴研究院,为古城镇农业种植、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等,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
最近,农业银行的省派第一书记尹东生和郑培然成了大王寨镇东丈八村和武家河村的“香饽饽”。住在小区一楼的闫大姐问“能不能得到农行的信用贷款”,三楼的辛大哥问“怎么才能办理农业银行的贷记卡”,经营个体的辛老三问“如何获得农业银行的企业贷款”。面对群众的一个个疑问与诉求,两位第一书记对全村贷款需求进行了深入摸底,先后协调农行莘县支行,为74户大棚种植户完成授信额度1300余万元,为贷款村民节约利息支出达170余万元。同时,他们还借助农行总行“兴农商城”线上平台,为当地企业完成了“兴农商城”商户注册,帮助他们打开了线上销售的广阔平台。
同向协同发力,驻村帮扶举措更加高效。作为第一书记,帮的是驻村村庄,促的是县域发展,心中需要有大境界、大胸怀。只有主动服务和融入县域、镇村发展的大格局,紧紧依托当地、围绕中心、聚焦问题,才能做到驻村帮扶与镇域发展同频共振、协同共赢。
“要紧紧抓住县镇重点工作开展帮扶,及时研究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立足全县的发展布局和工作方向,精准谋划确定帮扶重点和产业项目。”这是山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副主任、莘县挂职县委副书记鲍怀亮每次开会都要强调的一句话。省派第一书记虽然来自省直部门,但服务的是镇村发展,面向的是基层群众,必须扎根基层、俯下身子,主动融入县镇发展这个大盘子。各项措施项目只有与县镇发展大局保持了一致,找准了切入口与契合点,才能做到可操作、接地气、有实效,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否则,剃头挑子一头热,自说自话、自行其是,既浪费了资源,也贻误了发展。
“今年,我镇重点是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坑塘经济”、特色种养等富民产业。”这是莘县观城镇党委副书记温志兵,向司法厅省派第一书记观城党小组做的乡镇整体发展规划和思路介绍。为提升帮扶举措的针对性,各省派第一书记主动对接所在镇村,集中研讨交流村庄情况和帮扶举措,精准谋划确定帮扶重点和产业项目。通过类似的碰头会、联席会等方式,省派第一书记快速了解了乡村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提升了帮扶工作的精准度与针对性,推动项目实施与镇域发展实现了相互融合、相向而行。目前,省司法厅省派第一书记已结合莘县产业布局,与A股上市公司特变电工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总投资达8.4亿元的101MW/204Mwh电化学储能项目,每年可为观城镇增加税收达5000万元;山东体育学院省派第一书记依托王奉镇食用菌种植产业基础,谋划确定了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食用菌种植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
求真务实担当,群众问题解决更加精准。第一书记是党委政府在群众跟前的“代言人”,驻村帮扶是一项“实打实”“硬碰硬”的真功夫,容不得半点的花架子、假把式。唯有谋实策、下实招、用实功,真正解决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与认可。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省派莘县“第一书记”大力践行“严真细实快”的优良作风,率先下好调研走访这道“先手棋”,主动深入村庄、深入农户,逐一与镇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返乡人才等座谈交流,全面摸清村情民情和底子现状,精准建立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与责任清单,驻村帮扶实现了项目化、清单化、跑表式推进。
“村里电网改造后,我们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家都能正常用上空调、微波炉等大功率的家用电器,省派第一书记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实惠”。山东省莘县古城镇杜楼新村村民陈贵峰说。这是济南大学省派第一书记张依凤入村报到以来,给杜楼新村村民送上的首个帮扶“礼包”。杜楼新村原变压器容量相对不足,加之村内用电量逐年增加,夏季或冬季用电高峰期,或遇到恶劣天气,家中停电就成了杜楼新村村民的一件“闹心事”。在入户走访了解到这一问题后,张依凤第一时间为村里争取到了70万元的电改资金,新增和改造了4台变压器,新栽电线杆70根,架设高压线1000米、低压户线5000米,彻底解决了该村“低电压”和用电难的问题,确保全村900余人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
莘县张鲁回族镇是全县的蔬菜种植大镇,如何让老百姓把菜卖得畅通、卖上高价,是铁塔公司省派第一书记布乃英同志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他抓住用好铁塔公司春节期间爱心订单机遇,积极协调动员省铁塔公司和兄弟地市公司,按照自愿参与、按需购买的原则,收集整理了铁塔员工500余份爱心蔬菜订单,为拓宽莘县蔬菜销售渠道,打响蔬菜品牌贡献了自己力量。省红十字会省派第一书记夏乃勇充分发挥系统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了“博爱齐鲁送温暖”活动,为潘海村群众筹集米、面、油等物资达1800余件,惠及张鲁回族镇生活困难家庭达800余户。省社科联省派第一书记王九正借助社科渠道,为张鲁回族镇东街村成功争取了10万元的科普建设专项资金;对接组织部门,成功争取了120万元的党群活动中心建设资金。
党建引领先行,基层组织能力更加增强。“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强班子、带队伍,当好农村党建的“施工队”,这是省派“第一书记”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面面“白墙”变成了一处处党建宣传的“红墙”,这是山东体育学院省派第一书记入村帮扶的“第一招”。山东体育学院省派第一书记聚焦抓好党建这一关键任务,先后对王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北王奉村党群活动室进行了提升改造,通过个人办公经费购置了会议桌椅,并在大厅、党员活动室、楼梯走廊等位置,亲自动手开辟了“党建文化墙”,大力营造了“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学习氛围。
“只有建强了班子,村庄发展才有了内生力和持久力。”这是山东省司法厅“第一书记”韩晓真对自己职责的清醒认识与严格要求。为此,他帮扶的观城镇东街新村党总支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个中心,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了星级党支部示范创建,村党总支的队伍结构和素质能力实现了显著提升。一方面,东街新村制定完善了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支部各项管理规定13个,每月定期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支部组织生活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东街新村还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划确立了建设现代果蔬产业的新思路,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村民集体增收找到了新路子。
站在百年目标交汇、重大战略交接的关键节点,做好“第一书记”帮扶工作,责任更显重大、使命更显光荣。省派莘县第一书记正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精准的服务,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更加美好的明天。
(撰稿人:陈继龙)

立足“三个紧紧”优化“三张清单” 省派莘县第一书记精准服务“三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