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笔记

五星推荐,看这本书又复习了一遍心理学史,查漏补缺心理学知识笔记。
与杀人惯犯相比,害羞更可能是突然杀人犯的特性.杀人者先前没有暴力行为的历史.而杀人惯犯先前有暴力犯罪行为的记录。 另外,突然杀人犯比杀人惯犯更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最后.与惯犯相比,突然杀人犯的被动性和依赖性表现为更多的女性化和双性化的特征.标准性別魚色问卷已测量了这一点。
格式塔心理学,心理现象只有被视为有组成和结构的整体时才可以得到理解.而不是分解成原始的知觉元素。"格式塔’'这一术语大致就是'‘形式~,‘‘整体~、"结构"或‘‘本质’’的意思。在心理上局部相加并不等于整体。
在许多情况下.你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环境信息来帮助你进行知觉识别。 例如.当你参观动物国时,你知道在那里更可能见到一些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动物. 比如在郎里会比在自家后院更有可能看到老虎。你的期组影响了你的知觉,这种现象就是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牵涉过去知觉环境的经驗、知识、动机和文化背景等。自上而下的加工.使得高级的心理过程会影响你对事物的理解。由于记忆中存储的概念影响对输入信息的解释,自上而下的加工也被称为概念驱动(或假说驱动)的加工。
心理定势是个体根据习得的规则、说明、期望或习惯倾向来应对情境的准备状态.知觉定势是指在既定情境中知觉到特定刺激的准备状态。
不知为何,当一个环境事件(如可怕的音乐)和另一个环境事件(如可怕的视觉场景)联系起来时,你的身体已经习得了一种生理反应(紧张的心跳) 这种类型的学习被称为经典条件作用种由一个刺激或事件预示另一个刺激或事件之到来的基本学习方式。
假设我们让你设计一种策略,去品尝各种不熟悉的食物的味道。如果你有老鼠的遗传天赋,你做这事就会非常谨慎。出现一种新的食物或味道时,老鼠仅仅吃点。只有当它没有感到不舒服时、才回去更多地取食。反过来,假设我们提供的食物有一种新的味道,而它确实让老鼠生病了,它们将再也不会食用有这种味道的食物。 这种现象被称为味觉一厌恶学习.
大部分天オ儿童在生活上都很成功。其实这并不稀奇,因为就像我们在这一章的后面部分会讲到的,IQ是对个体职业地位和收入的很好的预测变量。因此,我们不应关注天才个体是不是做得不好而应关注他们是否获得足够的教育支持,以允许他们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天オ被认为是一种多维度的建构时,天才化的教育就必须更加灵活以适应学生个体的特殊天赋。
加德纳认为,人们通常会在主宰自己生活经验的智力数量上存在差异。 他非常关注探照灯式和激光式两种智能模式的主要区别。拥有探照灯式智能模式的人们在各种智力间相对平衡。加德纳指出,这种智能模式在政治家和生意人中较普遍。拥有激光式智能模式的人们则在一两种智力上表现卓越。
评价的标准不一样,在有的地方注重果实,有的地方注重花朵的鲜艳。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个体从受孕开始贯穿一生所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发展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发现有机体怎样以及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对发展进行记录和解释。研究者对各种能力和机能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阶段进行研究,观察这些能力是如何被塑造的。在这里,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心理机能、社会关系以及人性的其他关键方面,都是在人的一生中随时间而发展和变化的。
当人们选择终生伴侣时,虽然他们放弃了多样化,却收获了安全感:当人们退休时、虽然他们放弃了地位,却得到了悠闲。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把发展看成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老年人大脑中可能活跃的部位,在年轻人的脑中却是不活跃的部位。而且还发现这些区域越活跃,老年人的再认记忆表现就越好,两者之间呈正相关。老年人是晶体智力,年轻人是流体智力。
一生的八个发展阶段
A信任对不信任,在埃里克森提出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中、儿童需要通过与照料者之间的交往建立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信任是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的自然伴随物,因为父母为儿童提供了食物、温暖以及由身体接触带来的安慰。但是,如果儿童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经历不一致的回应,缺乏身体的接触和温暖的情感以及照料者经常不在身边,儿童就可能发展出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B自主对自我怀疑,伴随着走路的发展和语言技能的出现,儿童探索和操纵客体(有时是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随之面来的是一种安全的自主感和成为有能力和有价值的人的感受。相反,在第二个阶段中过分地约東和批评儿童可能导致他们出现自我怀疑。同时,要求过高(如过早或过严格的“如则训练”)可能阻得儿童征服新任务的韧性。
C主动对内疚,在学前期结東前,发展了基本信任感的儿童能够主动生智力或运动行为。儿童首先培养对当前环境的信任,然后培养对自己的信任。父母对儿童自己主动发起活动的反应方式,要么促进了自主感和自信感,这是儿童下个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要么导致儿童产生内感,使他们感到无力进入成人的世界
D努力对自卑 到了小学阶段,如果儿童顺利解决了之前的发展危机那么现在他们就不仅仅是随意地探索和试验了,而是准备系统地发展各项能力。学习活动和体育活动为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运动技能提供了场所,与同伴的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发展其社交技能的机会。 努力追求这些技能使儿童感到自己有能力。但是,一些儿童更多的是作为旁观者面不是参与者,或者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以致于产生了自卑感,导致他们无力去面对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要求
E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阶段的基本危机是要对不同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这种混乱中发现自己正确的同一性。解决这个危机使个体培养出对自我的一致感:如果失敗则导致青少年缺乏稳定、核心的自我形象
F亲密对弧独,成年初期的危机是解決亲密和孤独之间的矛盾、即发展对他人做出充满情感、道德和性的承诺的能力。做出这种承诺要求个体克制一些个人的偏好,承担一些责任,放弃些许隐私和独立。如果个体不能成功解决这个危机,则很可能导致心理学意义上的孤独感和与他人交流的无力感
G繁殖对停滞,下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机出现在成年中期,被称为是繁殖感。3040岁时个体把对自己和伴侣的承诺护展为对整个家庭、工作、社会以及后代的承诺。没有妥善解决之前发展阶段中的危机的个体,现在仍然沉于自我放纵之中,质疑以前的决定和目标,不顾安危地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東的生活。
H自我整合对绝望, 成年后期的危机是自我整合和绝望。成功解决前几个阶段的危机使成人可以回顾往事而不留遗憾,可以享受一种圆满感。如果以前的危机仍未解决, 愿望仍没有实现、那么个体将会产生挫折感、绝望感和自卑感
儿童的气质与父母行为之间相互影响,产生出诸如依恋等发展结果:父母改变儿童多少,儿童就会改变父母多少。
参加日托对儿童的智力和社会性发展能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是,参加日托的儿童在标准化测验中成绩较好,如记忆和词汇方面。消极的影响是,参加日托的儿童在班级中经常会表现出社交和行为问题。然面, 出现社交问题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儿童所参加的日托的准确类型。
驱力和诱因有一些动机看起来很简单:如果你饿了,你就要吃东西;如果你渴了, 你就要喝水。最重要的行为是由内驱力激发的。行为不仅仅是由内部驱力所激发的。行为还受诱因所驱使,诱因是指外部的刺激和奖赏,它们与生理需要并无直接联系。不妨将《绿野仙踪》作为心理学研究动机的一个例子。 桃乐茜与她的三个伙伴克服困难,始终坚持与敌人作斗争,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翡翠城。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期望翡翠城的巫师赐给他们想得到的东西。 但是这个神奇而智慧的巫师让他们明白了.不是他而是他们自己才有能力来满足他们的愿望
悲观的归因方式的焦点是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内因导致的。而且,认为造成这种失败的不良环境和个人因素是稳定、具有整体性的它从不变化而且会影响所有的事件”。乐观的归因方式把失敗看做是外部因素的结果、如“考试不公平”以及是不稳定的或可变化的和特定事件的结果,“如果我下次更加努力的话,我就会做得更好,并且这个挫折不会对我完成其他重要的任务产生影响。
人本主义学派从整合个体的个人经验和意识经验及成长潜能的角度理解人格, 其核心是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自我实现是指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才智与能力,实现个人内在潜能的倾向。这部分将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如何提出自我实现的概念,以及人本主义理论与其他人格理论之间的区别。 人本主义强调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人本主义直接关注生活的不断改进一使得生活更美好,而不是反复咀嚼那些本应该压抑的痛苦经验。人本主义观点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认识到其全部潜力
自我经验分为三个部分:物质我(与周围物质客体相伴随的躯体我)、社会我(关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意识),以及精神我(监控内在思想与情感的自我)。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我的一部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朋友或家庭成员一一自我的一部分一一受到打击时人们会做出防御性反应。
一个人的自尊是对自我的泛化评价,人们的自尊水平各不相同。 我们前面已经指出基因对人格的其他方面有重要影响,所以毋庸置疑,自尊的差异也受基因的影响:人们天生具有低自尊和高自尊的倾向。然而, 环境因素对自尊的影响也很重要。例如,人们对自己的外表满意与否影响到他们自我报告的自尊。自尊不同,人们对自身社交能力的认识也有所不同。那些具有高自尊的人通常认为自己的社会关系良好,而低自尊的人通常会怀疑自己的社会价值
正强化策略 当出现某种反应之后马上给予奖赏,这个反应就会倾向于重复出现. 而且反应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加, 可提高所希望的行为出现的频率,以替代某种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将正强化运用于娇正行为问题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当不能确定什么情境造成了不良行为的强化时,消退法是非常有用的。首先仔细分析情境以确认强化物、然后,在不良行为出现时通过某种方法撤销这些强化物实施这一程序时,在相关情境中任何一个可能不经意地给被治疗者的行为以强化的人都需要进行合作,这样一来,消退程序才可能使不良行为的出现频率下降,或最终完全消除这种行为。当小孩希望通过淘气调皮获取大人老师的注意时,我们不应该强化这一反射。而是去削弱它。
社会学习理论家扩大了行为治疗的范围,他们指出,人类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就可以发生学习。通常,你会通过观察生活、电视或电影中他人的经历来学习和应用原理到新经历中。社会学习疗法通过设计特定情境, 让来访者观察到,榜样在该情境中因表现出适应性的行为而得到强化,进而矫正来访者的问题行为。这种替代性的学习在帮助来访者克服恐惧症和学习社会交往技能方面很有价值。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说过,社会学习理论的发展很大程度,我们该如何去看电视中的社会学习疗法,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儿童卡通片的过审非常需要重视,小孩子们不太能理解动画中抽象人物的一些再行为和现实中行为的差距。父母给儿童去挑适合他们观看的动画片是不是一种过度干预的行为?站在父耳的角度是去保护,站在孩子的角度,这与1984中抹去坏的词汇有什么区别。也许这个度的把握右年龄在什么年龄应该去保护他们什么年点龄又该让的他们独立。
告诉自己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那样的人:你认为自己应该做什么你就会那样去做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最基本的假设
罗杰斯学派治疗的任务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使来访者在那里能够学习怎样提高自己并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关键之处在于,仅仅以运气(即随机分配的形式)决定了参与者的角色是狱警还是因犯。角色创造了在监狱情境中行之有效的地位和权力差别。 没有人告诉参与者如何扮演角色。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在他们原先的社会互动中就体会过这种权力差别: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老板与工人、男人与女人的互动。他们只是针对这一特定情境修正和强化了他们原先的行为模式。每个学生都可能扮演过其中的一个角色。很多扮演狱警角色的大学生都报告说他们也很意外,为什么自己这么容易地把支配别人当作一种享受。只要给他们套上制服,就足以把温文尔雅的大学生变成咄咄逼人的狱警。当你碰巧担任或者摆脱不同的角色, 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你的自我感在哪里结東,社会认同感在哪里开始?
郁陌生的商店或者火车站你能帮我看下东西吗?这实际是一种与责任分散化相反的运作方式.将所有责任托于一人。还是说用我们的话得到人们的允诺,他人便有遵守诺言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