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无尽二战模型展示:自行火炮与雪地战车
1956年11月4日,亚洲人民-义-勇军与红色日本发联合动了冬季进攻战役。在岩手县远野市这座山城,正义力量同日帝残余展开了激战,虽然义勇军指战员很快便突破了第一道敌军防线,但鬼子兵旋即从地下要塞涌出,发动了疯狂的反突击。
崎岖山路上,随处可见伏击与反伏击。由图可见,日帝残余的一辆ジロ(Ji-Ro)车,正埋伏在路基底下的重型航弹弹坑,正打算伏击义勇军自行火炮行军纵队。

所谓的ジロ(Ji-Ro)车,是指用九五式重型坦克底盘改装的自行反坦克炮。该车装备一门施耐德——加奈特M1898型120毫米加农炮。该车在1950年代仍然可以威胁同盟国坦克,防御薄弱的自行火炮那就更不用说了。
一位重甲兽化人负责掩护车组,他除了屠宰斧,还装备了栓动式榴弹手枪,能够发射50毫米口径掷弹筒榴弹。日帝残余炮兵部队,极其依赖体格强健的兽化人;智力最高的那批,会被鬼子军官挂满钢板铠甲,充当人形战车使用;智力较次的那些,则要充当苦力,负责运输物资、装填弹药、拖曳火炮,必要时还得参加万岁冲锋。

参战的义勇军炮兵分队,是隶属于37师炮兵群的一个临时炮兵连,技术装备既有军炮兵团的自行加农炮、大口径火箭炮,也有师炮兵团的自行榴弹炮,同时还有借调自师工程兵营的特种爆破车辆。
接下来,我会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依次介绍行军纵队当中的装甲车辆。首先是师炮兵团的SU-122S自行榴弹炮,该车使用PT-76底盘,既可装备最新型的D-30型火炮,也可以装备成熟可靠的M-30火炮。图中这辆SU-122S,是义勇军在战役开始前一周,刚刚从驻日苏军“协调”来的苏联红军现役型号,红星军徽都没来得及改喷。


紧随其后的轻型自行火炮,是来自是师炮兵团的一辆120毫米“拼搏”型自行加农炮。再往后的那辆,则是军炮兵团火箭炮营的“燎原”式特种火箭炮。位于纵队末尾的特种爆破车来自师工兵营,由缴获的特四式内火艇改装。

图中的特种爆破车,共装备两挺13.2毫米自卫机枪,一般由操作人员遥控射击。实际上,该车已被PLA工兵全面改装,整车都可以有线遥控或者无线遥控,是DPRJ与亚洲人民义勇军最常使用的特种爆破车辆。
重获新生的特四式内火艇,除了在车身两侧挂载两枚九一式航空鱼雷,还在载员舱内装满黑索金,堪称移动炸药桶。它的爆炸威力,足够摧毁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即便被敌军击毁在反坦克壕沟前面,也能清理上万平方米的雷区,附带周围的铁丝网。

位于该车之后的,是来自兄弟部队的63式装甲输送车,负责掩护临时炮兵连行军纵队。由图可见,这辆63式是后期型号,安装了14.5毫米手摇式机枪塔。身披雪地斗篷的车长兼班长,已经觉察到坡下埋伏的敌人,特地跳下战车准备指挥战斗。

“拼搏”型自行加农炮,值得单独进行介绍。该车是63式底盘与十年式高射炮的组合产物,通过我国工人的双手,让落后装备实现了第二春。
鬼子与KMT滚出华夏后,有不少武器装备被TG缴获留用,其中就包括IJN广泛装备的十年式120毫米高射炮。1950年代,PLAN的建设一日千里,落后的十年式要么退役封存,要么由海上岸支援陆军兄弟部队。
急需远程火炮的PLA,对这批重炮来者不拒。军工企业同部队指挥员紧密合作,仅用3个星期,便完成了“拼搏”型的全部设计工作。1956年至1957年,PLA在东西两线均使用了这款自行火炮,总改装量不低于80门。



“燎原”同样值得介绍。不过,在详细介绍“燎原”之前,我必须先讲讲苏军集团军属炮兵旅/团装备的BM-24-12型12联装240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在我的小说当中,BM-24除了发射杀爆、燃烧、烟幕、子母等传统型号火箭弹,还可以发射特制的火箭扫雷弹(原创型号)。这种弹药封装在金属储运发射筒(侧面开有泄压孔,以便导离助推火箭尾焰)中,装填时与普通火箭弹一样方便,威力则要大大超过。
扫雷火箭弹的结构非常特殊,通俗来说就是“窜天猴挂了根绳子”。车长按下发射电钮后,助推火箭就会撞破易碎盖,把长长的导爆索拽出发射筒,砸进数百米外的目标区域。导爆索爆炸后,既能清扫近千平方米的雷场,也能毁伤同样面积的城镇街区/堑壕体系。
倘若12发扫雷火箭弹全部发射,对敌目标的毁伤效果,甚至赛过152炮营的六发急促射。不过,这种火箭弹射程很短,准头也不够好。BM-24开火之前,必须冒险接近到步兵分队建制内火器射程,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敌军轻武器射击。
TG对BM-24,以及美军扫雷火箭弹的优缺点,都有很清醒的认识。将帅们一致认为,部队有必要研制装备一款对标外军同类装备、同时性能更加优秀的扫雷火箭炮。军工战线的同志经过努力,最终在1955年完成全部研制工作,不久后又在工厂实现批量生产,为前线将士送去了“燎原”式自行火箭炮。
“燎原”使用T-34底盘,但将炮塔换成了一座庞大的四联装火箭发射器。这个“火箭炮塔”,在侧面开有大型泄压口,能将火箭尾焰迅速导离。它既可以发射320毫米口径杀爆/燃烧火箭弹,也可以发射专用扫雷火箭弹,而且在实战当中往往装填后者
扫雷弹的助推火箭,比参考原型更粗,导爆索也要更长。火箭弹也因此变得射程更远威力更狠,按照前线指战员的说法,“一发能顶老大哥的五发”,堪称扫雷作业与巷战火力支援的利器。
装备“燎原”的部队除了军炮兵团,还有军工兵团乃至军区直属工程兵旅。由于任务性质使然,大部分“燎原”都安装了推土铲,既可以把地雷快速推入销毁区域,也可以在巷战当中充当附加装甲,使车辆毁伤率相比BM-24大大下降。




最后给大家发个赠品,PLA装备的雪橇版BA-64。在东北的林海雪原,爬犁往往比大车好使,装胶皮轱辘的汽车,要么连人力雪橇都追不上,要么直接陷进积雪。为了在雪地环境更快行进,让指战员更高效地追猎土匪,PLA参考苏联红军的BA-64Z型雪地装甲汽车(54马力),改装了超过100辆BA-64,专门用于46至48年的剿匪作战。
图中这辆BA-64雪地型,将前轮更换为雪橇,后轮更换为履带,虽然战斗全重增至3吨,对地面的压强却大大减轻,行驶时不会陷入积雪。动力系统方面,该车换装了更大功率的汽油发动机(拆自缴获的美制道奇WC系列0.75吨中吉普,最大功率92马力),令最高雪地时速达到30公里,足够追上最快的爬犁。




火力方面,该车可以安装ZB-26、歪把子、辽十七、九六式、九九式、DP、DPM、DT、DTM等各种型号的轻机枪,如果把炮塔射击口铣大,也可以安装SG-43或者SGM重机枪。当然了,它也可以直接换装建新公司生产的新式炮塔,最多可以容纳3挺轻机枪,对土匪有着很强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