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我不想学/做了!”当孩子有放弃念头,你的回答很重要!
来自严严家长的咨询:
我儿子7岁半,写作业容易分心,最让我头疼的问题是孩子一遇到难点的题目就会说“太难了,做不出来,能不能空着,能不能不做了......”
我也会教孩子去翻翻课本找答案,或者不管答案对错,先把你能想到的写出来再说。
但是儿子还是很抗拒,比较逃避,生活上也是这样,有时候玩游戏玩玩具也是碰到比较复杂的要求,就没耐心研究了,不想完了。

这应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说“妈妈,这太难了,我不想学/做了”的时候,不一定是他们真的想放弃了。
孩子说出“想要放弃”的话时,通常是出于两种心理。
一种是因为他真的想通了,觉得这件事坚持下去对自己无益。
并且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想要把时间花在正确的事上。
另外一种,则是孩子觉得太无聊了,
或是老师和爸妈的要求太高,自己觉得太辛苦了、太累了,为了逃避这些而说的气话。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如果是前者,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尊重孩子的意见,但如果是后者,我们就不能随便答应。

很多孩子都是三分钟热度的,总是“喜新厌旧”。
比如今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个好看的玩具,大哭着求妈妈给他买,发誓有了他之后,最近几个月都不再要别的了,这个是他的最爱。
但要不了几天,他就又会被其他的玩具吸引走注意力,把旧玩具忘在了一边。
做事也是一样,看到什么就想去做什么,遇到困难了就马上想着放弃。如果这时候我们答应了孩子,他在心里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
以后做任何事,遇到挫折就放弃,不顺心意就扔在一边,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同意。

一旦孩子养成了“不爱动脑、不喜欢思考”的习惯,对他们性格、习惯、注意力、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
有研究院曾对1.1万名受到“放纵式教育”的儿童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他们的大脑皮层较同龄的孩子更薄。
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面的皮质,负责处理感官信息。
如果大脑皮层变薄,这些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将很难保持持续的专注力,创造力及思考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最关键的是,这种负面影响几乎是不可逆的。
为什么我们说,不能太纵容孩子,让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原因就在于此。
孩子受限于自己的年龄和阅历,很难对处境做出最优秀的判断。
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早重视起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

1.多立规矩,消除惰性
人都有惰性,孩子更是如此,而如果碰到困难就不做不思考不解决,也没事的话,孩子就更容易拖延甚至放弃。
这时家长则可以通过制定规则的方式,来改善这一情况。
比如约定好几点开始写作业,就一定要几点开始,如果慢了,或是敷衍了事,那么就要受到惩罚,比如延长学习的时间,或是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同样的,如果答应孩子每天可以看半个小时动画片,也要让孩子去看。
因为一味要求孩子去用功,却不给孩子“甜头”,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想让孩子遵守规矩,家长就要先做好榜样。
2.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成长,才有勇气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
有位儿童心理学家曾说:“孩子会犯无数次错,那是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在快速发展。此时,孩子愿意自己不断地摸索,从而做得更好。”
有的孩子害怕失败,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的,遇到苦难了就退缩。
家长一定要多去引导孩子试错,失败了也没关系。
如果现在不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长大后就很难承受住社会的“毒打”。
对孩子来说,最该培训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兴趣爱好,而是抗压力。

3.锻炼大脑、保持专注
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并且能够为之投入更多地努力。
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培养他的专注力,让他把所有的热情都放在这件事上面。
工作、学习、竞技,可以这么说,想做好任何事,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专注力。
而且上面也提到,大脑一直遵循的是“用进废退”的规律,其实越开动脑筋越锻炼大脑,神经网络才会链接越紧密,对于信息的接受处理才能够加强。
这么一来,孩子碰到问题难题才会更有动力和方法去思考去解决,并且有足够的专注力沉浸其中,专心对付问题。
总结来说:不管是A娃还是普娃,如果遇到难题挫折容易退缩放弃,积极鼓励自然是需要的,但绝不是简单的口头鼓励或者物质奖励就可以了。
“加油你一定能做到”
“你可是小男子汉怎么能放弃?”
“弟弟妹妹都能做,你一定比他们做的更好!”“弄好了带你买玩具/吃大餐去!”
这样的话或许能刺激孩子的胜负欲,但更多时候只会让本就畏难的孩子更加退缩。
对于注意力不足、畏难情绪大的孩子,试试看锻炼大脑,养成遇到问题专注钻研积极解决的能力和习惯,比“心疼放任孩子”强一百倍,也比简单的口头鼓励和物质奖励来得高级和持久!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