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的选项
图来源:这是从这位截的图

这是2017的缴纳个人所得税
虽然已经2021年的,仅供参考。
所有人做消费决定,
第一考虑是自身收入。
第二考量是从自身出发
第三考量,如果没有理解错,是从社交/想到的群体认可。
几个因素相互纠缠。
奶茶(或者说装饰糕点,比如千层榴莲糕之类)的消费,个人觉得
除了可以定位为:
1、自身需要
2、社交/想得到群体认可的消费。
1,自身需要行为难以推测,比如某某刚好路过,刚好口渴,就随机选了一家,但某某会高频消费吗,这不一定,也许只是刚好旅游,某奶茶点就抓住这个要素,相当于将自己打造成特产店,如果它想像其他奶茶店推广其他地方,就搞成外地买到某地牛肉条一样,要让人一听就馋。
2、普通的奶茶店,它们如果想生意兴隆,得早早抓到群体需要的社交场所,不然我今日泡壶铁观音,明天炮祁门红茶,后天泡速溶咖啡,大后天罗汉果泡水,周六来一杯白开水,不是都便宜又大杯,不是又彰显个性又品味独特?
可是个性,是得不到公司青睐的。
不得不融入某个社会团体里,得到认可。
如同知乎有一个问题【刚入职了,是不是要请人喝奶茶。】
洋洋洒洒几千字,都反过头说明,奶茶消费高频的最佳时期是要抓着群体不放,才能打开市场,正因为要得到团体认可,才会请奶茶,如果不是,每个人多多少少不太愿意,甚至为这事纠结。
因为收入不多,每一分支出都要凸出双倍价值——
比如:
夏日消暑+社交
认可、认同感+力所能及的支出
液体(消暑)+小食(下火,清热)
等等,要的是a+b模式。
A、众口难调,B,又想吃水果,又想要小食,A+B
A、学校边奶茶店,近,在十五分钟之内立可等,就拽着学生想得到认可,B,但又不可以太贵的需要。A+B
A、写字楼的单位,抓紧了员工相处时间比见家人长,打破最熟悉的陌生人僵局的气氛。
B、最不得了是配合有身价提升感,又得配合囊中羞涩不敢言的真相。
A,炫耀属性,B,得到认可
等等,不再列举了。
如同我家贫不得不手动踩离合,我也得高声说我开神车,要的是面子。
当然小孩子才做选择,要的是面子+里子都有,那就是奶茶的永远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