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项目精选】374期:优质技术项目推荐

2023-08-02 17:10 作者:科小易技术转移  | 我要投稿

项目一: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制剂

项目简介:

首次提出针对某一特定作物全生育期的主要害虫和天敌菌株选育新策略,从1000多个菌株中选育出能有效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害虫,但不侵染寄生蜂、蜘蛛等害虫天敌的安全、广谱、高效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CQMa421。通过高温筛选技术,筛选到与CQMa421兼容性良好的乳化剂、悬浮稳定剂、保护剂。采用油相包裹技术,开发出能常温储藏1年以上、稳定悬浮及适宜高倍水稀释等特性的广谱杀虫真菌农药,建立绿僵菌CQMa421全程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技术体系等多个配套应用技术,满足水稻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需求。同时,针对茶叶、烟草、蔬菜、柑橘等多种作物害虫,开发出系列产品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研发的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系列产品被国家列为水稻三个重大害虫优选生物农药,被多省市列为重点推广产品和政府采购名录,入选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十大产品名录。


项目二、虫生真菌微菌核一步发酵新技术及发酵工艺

项目简介:

生物农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其中杀虫真菌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害虫不容易产生抗性、能够接触性侵染的优势更加受到人们亲睐。项目针对虫生真菌液固两相发酵周期长、成本高、一些菌株产孢条件苛刻,难于规模生产的共性技术难题,自主创新,开发出新型微菌核(Microsclerotium, MS)制剂,具有生产成本低,货架期稳定、抗逆性强和对害虫有持续控制作用的特点,可以替代分生孢子,具有巨大的商业化前景。微菌核是由厚壁色素细胞组成的直径200-600 μm的休眠繁殖体,在特定诱导条件下由菌丝聚集而成的,目前国内外关于虫生真菌微菌核发酵工艺研究寥寥无几,尚无商业化开发应用的先例。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中康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莱氏野村菌微菌核诱导发酵相关研究,在农业部、科技部和教育部的科研项目资助下,先后完成莱氏野村菌微菌核的诱导、发酵工艺、中试发酵工艺优化;微菌核新剂型创制和制剂加工研究。目前项目已达到中试水平,研究成果通过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验收,一致公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三、杀虫真菌农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

项目简介:

依据“杀虫真菌农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成果,申请人开发出“500亿孢子/克杀蝗绿僵菌母药”、“100亿孢子/mL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产品,建成年产2000吨制剂的生产线,生产的绿僵菌制剂防治蝗虫近1000万亩次,保护了生态环境,取得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项目四、果蔬冷链物流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项目简介:

果蔬含水量高、采后损失可达20%-30%,经济损失巨大。本项目研究集成了柑桔、猕猴桃、番茄冷链物流保鲜关键技术5套;制订技术标准、规程5项;冷链物流全程智能化监控系统1套。在重庆柑橘主产区奉节、万州、江津、开县等产区建立了多个示范点;建成节能保鲜示范库3座,冷链物流示范线2条,商品处理生产线2条。指导中、晚熟柑桔贮藏2.2万吨,辐射推广柑桔贮藏13.6万吨;奥林达夏橙、鲍威尔脐橙、塔罗科血橙等晚熟柑桔冷链贮运保鲜效果达

到90天,腐烂率5%左右,果实品质好、货架期可达30天;每吨晚熟柑桔物流保鲜后增值 800-1000 元。猕猴桃冷链物流保鲜技术指导生产应用11万吨,保鲜期可达150-180天,果实腐烂率低于10%,每吨果实可增值1000-1500 元。

本成果可指导果蔬冷库设计、智能化冷链物流设计、冷链物流技术应用,提供冷链物流的全程智能化解决方案。

本成果可在果蔬生产及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转化应用。

项目五、均匀降解且降解速率可控的高强韧生物医用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

项目简介:

在镁合金多元组分设计理论、复合化体系构建以及表面功能化技术等 方面开展了大量创新型研究,自主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均匀降解且降解速率可控 的高强韧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并且形成了系统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技术,研究成果在生 物植入器械(如心血管支架、骨科固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提出多元合金化设计和LPSO/SFs相结构调控理论,克服了传统镁合金降解不均匀、变形能力差以及强度低等难题,研制出一系列均匀降解且降解速率可控的高强韧镁合金,该合金不仅保持高的抗拉强度(大于350 MPa,最高可到410 MPa)和延伸率(大于20%),实现了合金屈强比在50%~93%范围内的可控调节,而且降解速率低(小于0.4毫米/年)且均匀降解。在此基础上,突破镁合金的结晶和加工尺寸瓶颈,创新性地提出了镁合金/非晶和镁合金/高分子的新型复合体系,并形成了系统的表-界面功能化改性技术,解决了单一镁合金降解速度过快、碱性降解以及功能欠缺等系统性难题,赋予了材料力学性能可设计、降解。

项目六、表面剧烈塑性变形诱导梯度组织强韧化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

项目简介:

率先对表面大应力应变剧烈形变方法及其应力场和温度场分布规律 进行研究,发明了表面大应力剧烈变形诱导合金化方法,为提高合金化程 度和合金化深度提供试验基础,并揭示表面剧烈变形过程中温度场分布规 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强热力耦合作用下梯度微纳组织结构的稳定化机 理,并构筑梯度微纳组织结构合金化理论与方法,实现有效提升梯度微纳 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并优化表面组织性能,突破了现有梯度微纳组织结构 稳定化理论与方法中强韧性不匹配问题。利用该研究成果于铜合金、碳钢 及合金钢表面,使金属材料表面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同时耐腐蚀、耐磨损 等性能也进一步改善,以及利用本研究的创新性思路,成功地设计出表层 具有仿生结构的不锈钢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此外,本研究也创新性地应用 于爆炸复合板表面预处理、热浸铝、渗铭等工艺以进一步提高结合层质量, 已获得包括行业专家在内的高度肯定。已经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余 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项目精选】374期:优质技术项目推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