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时候,该怎么办?”

有同学问我:“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的时候,该怎么办?”
我想,这不是某个人遇到的特定问题,而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困扰,包括我自己。
例如,最近一直在为8月中旬即将开播的课程做准备,针对学员的学习困扰,完善教学方法。这期间,我也有过自我怀疑,思考某种方法能不能很好的被学员理解?能不能在考场上被快速应用?每当有所怀疑和困扰的时候,我会选择同学员进行交流与探讨,慢慢找到更加适合的方法……
当然,我的这些困扰,可能与备考中心情焦虑的同学们是没法相比的,不过,我也想聊一聊我自己舒缓压力的一些方法,希望可以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第一,学习一点心理学。推荐一本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作者提出一个观点“情绪源于你自己的想法”,并且列出了10种错误思维,其中2个错误思维,我认为是导致这位同学苦恼的原因,一是“非此即彼”,二是“妄下结论”。
首先是“非此即彼”,很好理解,就是看待事情两极化,认为不成功就失败,不是黑就是白,没考上公务员我就是个失败者。在这样的思维限制下,常常会陷入自我责备、自我否定的泥沼。事实上,你的生活并不是失败的,你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身边可爱的宝宝正在牙牙学语,而考公不过是你生活的一小部分,“它”的得失成败不能够给一个丰富的你去下定义。
再看“妄下结论”,是指事实上还尚未发生,自己先去预判一个坏结果,自我否定、自我折磨,也是目前网络上常常提及的“精神内耗”。那么,如何拒绝内耗?正是我想讲的第二个方法。
第二,专注于过程。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都会将人生比喻为一条河流,这是因为,人生是在流动的、变化的,我们不知道她会流向何方,所以,我们不要着急给自己下结论、下定义。
你只需要专注于当下备考的过程,相信做的每一道题、读的每一段文字,都不会辜负你。因为,我们退一万步来讲,即使最终没有考上,你所积累的知识、你所提升的语言表达,也会让你现在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让你辅导孩子时知识更丰富,让你应聘新工作时表达更自信。所以,古人讲“尽人事,听天命”。
第三,设定合理目标。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如何建立自信,其中一个观点很好,自信源自于一次次成功的叠加。许多同学在备考的过程中,感觉沮丧,或是坚持不下去,是因为目标设定的不合理,一次次挫败的叠加,让人灰心丧气。
这个“目标”我是指备考中所设定的学习计划,当你给自己罗列了非常细致、紧凑的学习计划,但又一次次的无法完成时,应该思考的是这个计划不符合你的现实条件,可能是时间上不允许,可能是知识储备上还不满足。所以,你需要调整学习计划,让每日的目标降低一些,当你一次次的成功完成学习计划,并逐步提升了做题能力时,你的自信自然而然就来了。所以,老子告诫我们“少则得,多则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