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上鹅厂粗腿,快狗打车瘦了

抱上微信大腿的快狗打车,却没能强壮起来。
快狗打车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公告。

年报显示,全年营收7.73亿元,毛利2.62亿元,净亏损12.09亿元,调整以股份为基础的酬金等项目后,净亏损2.289亿元,同比收缩17.5%。
尽管经过调整后快狗打车的亏损首次下降,但在同行对手扭亏为盈、一些巨头加速布局同城货运市场的当下,尽管亏损收窄,但依然无法拯救深陷负利泥沼的快狗打车。
尤其是随着行业老大货拉拉的递表,有对比才有伤害,对快狗打车而言,压力显得更大了。

快狗打车的平台服务业务收入来自其向司机收取的服务费,其中近八成的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市场。
快狗打车在财报中称,该业务收入下降是由于中国内地疫情的负面影响导致托运人活动减少。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快狗订单数量下降了600万件,交易总额下滑了超过8亿元。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能看出端弥。

2022年6月24日,快狗打车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1.50港元/股。不足一年的时间,截至2023年3月31日,快狗打车的股价跌幅达89.54%,市值也由上市时的132亿港元左右,蒸发到目前的14亿港元左右。
营收、毛利增长而持续存在亏损,这或许会让部分投资者望而却步,此现象在同城物流行业是否正常?
对此,《港湾经济观察》记者余金兰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同城物流本质上场景并没有打开,其订单大体局限在同城配送这样一个中低频的领域中,随着国内全面覆盖,势必带来服务成本的指数级增加,在场景未能有效拓展的当下,这种业界表现十分正常。

快狗的未来,事实上在B端,对此快狗自身也有清醒的认知。
同城货运行业玩家的收入都更多来源于B端。在去年6月快狗打车上市媒体沟通会上,其联席行政总裁何松就透露,快狗打车会持续加大企业业务的投入,未来大企业计划运输业务会在公司业务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然而,C端如果能够开拓场景,也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长尾蓝海。

2月月初,快狗打车高调入驻了腾讯出行服务,成为首家进驻的同城货运服务企业。截至目前,该服务的覆盖范围已超300座城市。
只不过,同城物流依然处在野蛮生长和野蛮拓荒阶段,势必造成诸多乱象,平台方完全可以参考物流快递业的行业守则来优化服务体验,同时在这种较之异地配送更需要多元化服务的领域,还要加码管理,确保末端不会成为体验槽点和崩盘起点。

同城配送的未来,依然是拓展服务内容和场景,简单的搬家、运货或跑腿业务,并不足以支撑其成为小巨人,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行业护城河,容易被正在进击同城配送的电商平台和快递大佬所碾压。
这些都是场景拓展,但目前还缺少对用户消费频次的足够刺激,缺乏穿透力。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