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草池塘处处蛙——黑斑侧褶蛙

2023-04-17 07:54 作者:蓝色精灵志愿服务队  | 我要投稿

一、闻蛙初此时 逐渐回暖的气温和几场大雨让试验田里传来了清脆的蛙声,昭示着春天的到来。傍晚在试验田沿着沟渠散步,时不时能看到雨水未干形成的小水坑里有跃动的身影,走近看发现是城市中常见的蛙类——黑斑侧褶蛙。

(图源:Dark-spotted frog (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in Japan.) 二、蛙吹鸣还息    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又名黑斑蛙、青蛙、田鸡、青鸡。生活在平原或丘陵的水田、池塘湖沼、沟渠及海拔2200米以下的山地,分布广泛,几乎涵盖了中国大陆所有省区。

(图源:百度百科)   黑斑侧褶蛙对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它们栖息在田地之间,本身又善捕食昆虫,平均一天能吃70只左右的虫子,为减轻农业的病虫害有一定益处。同时,黑斑侧褶蛙易饲养和易人工繁殖的特点也让其成为科学研究中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在普通生物学、解剖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胚胎学、生理学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或科研中常用它作为实验材料,它们为科学研究作出巨大的贡献。    黑斑侧褶蛙在我国已规模化人工养殖,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为农户带去脱贫致富的新门路。目前主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发展黑斑侧褶蛙养殖,也有蛙稻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提高了田地的综合产值。

蛙稻养殖(图源:腾氏水产商务网) 三、蛙声经雨壮    “蛙声经雨壮,萤点避风稀。”陆游用寥寥数字描绘出骤雨初歇,路上田间的积水形成一个个小水洼,在植物的掩映下蛙声此起彼伏、愈发嘹亮的场景。为何我们总能在雨后听到更多的蛙声呢?这与蛙的生理构造及繁殖特性有关。

(图源:谷歌) 黑斑侧褶蛙的第二性征表现为雄性有婚垫及颈侧外声囊,颈侧外声囊能让雄蛙发出响亮的叫声以吸引雌性黑斑侧褶蛙前来交配。黑斑侧褶蛙的繁殖离不开稳定的水源,交配后的雌蛙将卵产在水中,孵化出的蝌蚪又将在水中生活一个多月,在变成幼蛙前它们需要一直待在水里。雨水的到来给黑斑侧褶蛙的繁殖提供了极佳的条件,因此雄性黑斑侧褶蛙在雨后会急切地寻找配偶,一声更比一声高。 四、青蛙?蛤蟆? 冬天经过人民公园,看到景观水池里已经零零散散地游着不少蝌蚪,几个小孩子带着网兜和小桶在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一度热衷于养蚕养蝌蚪,但是养的蝌蚪无一例外变成了黑黢黢的小蛤蟆,让人颇为失落。 我们身边的城市水域中较为常见的蛙就是黑斑侧褶蛙,蛤蟆多为中华蟾蜍。分辨它们蝌蚪的方法非常简单,首先可以看它们在水里的状态:青蛙的蝌蚪大多单独行动,而蟾蜍的蝌蚪则喜欢聚成一团在水底活动。若是这个方法还不够直观,还可以观察蝌蚪的体色。黑斑侧褶蛙的蝌蚪背面灰绿色,可见深色斑点,而蟾蜍蝌蚪体色偏黑,颜色更深。

蟾蜍蝌蚪

青蛙蝌蚪 五、草深无处不鸣蛙   和其他两栖动物一样,黑斑侧褶蛙在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捕食昆虫,但又会成为鸟类、蛇类等的食物,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虽然黑斑侧褶蛙易于繁殖,但因栖息地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因素,导致其野生种群数量减少。目前,黑斑侧褶蛙是我国“三有”保护动物,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我们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让蛙声年年延续。 参考资料: [1].中国两栖类. 黑斑侧褶蛙. “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2019-06-09].  [2].中屯村:养殖黑斑蛙,“蹦出”致富路 [3].“家养”与“野生”如何界定?江苏省林业局:争取将黑斑侧褶蛙纳入水生野生动物进行管理 文:冯麟珺 审核:余李卉 排版:李馨                                  

青草池塘处处蛙——黑斑侧褶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