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冷门专题史】克罗地亚海军简史(序)-从中世纪到现代独立前的概述

2023-09-24 13:28 作者:蘭迪斯可  | 我要投稿

【阅前声明】


-本系列专栏只为出於UP主个人兴趣及自己所知而撰写,绝非严谨的学术研究。

因此文章内容只供参考,甚至我建议当故事来听就好,因为我坦言无法确保翻译及内容无误

(而且考虑到部份讯源可能偏向克族的叙事观),如需较详尽的理解,请自行寻求资讯或专业的翻译。


-UP主我本人呢,本主要是做另一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投稿

(韩语配音,看我过往投稿),近来才有兴趣涉猎巴尔干金曲,

甚至研究克国的海军也是因为我喜欢人家的海军进行曲2333。

因此奇怪的说句,如果读者你只喜欢军武/巴尔干相关,那愿意关注鄙人前请想清楚。

我亦不在乎,我仅是对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乐在其中而已?


-部份中文名词为UP主自译;如感疑问欢迎提出。


序∶


克罗地亚,一个位於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是人口约四百万的欧洲小国。

在中南欧以外,克罗地亚并不算是着名的国度,不过得益它一些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和优美的海滨景色,使得它在足球界和旅游业上算是小有名气。


另一个它为人所知晓国名的原因,大概就是「南斯拉夫内战」。

在1991年-1995年期间,巴尔干半岛上经历了一片腥风血雨,

当中「克罗地亚战争」正是其中一环。

对普遍克罗地亚人的立场而言,他们历尽了五年的艰辛和战斗,才最终迎来了和平。


克罗地亚在地理上,它位於亚得里亚海的东岸,其海岸线相当漫长(相对於它的体量而言),约为5,700km,而且有多达千个的沿岸海岛,可谓欧洲的「千岛之国」。不过相对它的领海,克罗地亚的海军力量可谓相当微小,因为目前的克罗地亚海军仅是一支小型海军,其人员只有约1500名的规模,连一艘上千吨的作战舰艇都没有。


尽管如此,克罗地亚自中世纪以来,便有着悠久的航海传统。到现代的共和国独立以来,该国海军的成立和发展,都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在本系列专栏中,UP主会粗糙简介克罗地亚海军的历史。


背景- 中世纪至近代的克罗地亚∶


在古罗马帝国时代至七世纪前时,克罗地亚仍未是一个国家,甚至「克罗地亚」这个名字最早期记载也是约在八世纪出现,「克罗地亚人」亦是在七世纪时迁居到沿岸地区的斯拉夫人。在九世纪时,「克罗地亚公国」被事实上承认 (Kneževina Hrvatska,英译∶Duchy of Croatia)。作为沿海国家,中世纪的克罗地亚人已经磨练出很好的造船技术,而且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与周边的沿海国家争夺亚得里亚海的霸权。当中最为长久的,是与威尼斯共和国的海上战争或军事冲突,被认为持续了至少数个世纪 (7-10世纪,在公国建立前已经时有冲突)。


在「克罗地亚公国」和「克罗地亚王国」时期(925年-1102年),克罗地亚都具备不错的海军力量,然而在国王Dmitar Zvonimir於1089年去世後,王国内部不稳,海军力量亦随之衰弱。


位於克宁的Dmitar Zvonimir纪念像,他是克罗地亚史上最後一位具实权君主,广受后人纪念。



在匈牙利-克罗地亚邦联时期(1102年-1526年),匈克邦联对亚得里亚海的兴趣平平,对海军的投入兴趣不大。尽管在匈牙利国王Ludovik I的统治期间,强大的海军再度建立复兴(1342-1382年),并且委任了克罗地亚贵族Šubić家族的成员先後担任匈克邦联的海军司令一职,不过匈克的海军霸权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在1400年之後,威尼斯共和国再度取得了亚得里亚海的沿岸领土及霸权。


1526年,克罗地亚王国归到哈布斯堡奥地利的统治下。不过在接连发生对鄂图曼土耳其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战争下,克罗地亚地区的统治有数次易手,当时的哈布斯堡海军情况记载不详。不过在近代史上,克罗地亚出身的水手和海军军官不少。像是在1630年代,克罗地亚人Jusuf Mašković(土耳其语∶Silahdar Yusuf)担任了鄂图曼帝国的海军统帅及高级官员(帕夏,维齐尔)。甚至作为「冤家」的威尼斯海军中,亦有不少的克罗地亚水手。


比较特别的是「拉古萨共和国」(现克罗地亚南端地区︰杜布罗夫尼克;被认为是克罗地亚历史的一部份)。拉古萨共和国在12世纪成立,独立存在到1808年。它在15-16世纪时达至黄金时期,其国力可与威尼斯共和国匹敌。鼎盛时期的拉古萨有着约200艘大型远洋商船,并有着多名海事从业员;亦保有一支六艘战船的海军舰队。不过在1808年被法国所灭之前,商船队及海军舰队均已式微。

背景- 奥匈帝国及南斯拉夫王国治下的克罗地亚∶


1867年,奥匈帝国建立,次年,作为藩属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建立,克族成为了这个帝国的其中一族臣民。在意大利统一后 至到 一战之前,意奥双方都视对方为头号假想敌,在海军上便更是如此,因为两国就各在亚得里亚海的东西岸,开展了军备竞赛,以充实海军,维持自己在亚得里亚海的权益。


如同在之前的历史,克罗地亚人在奥匈帝国的治下多有担任海军水手及军官,而且可以官拜将级。进一步而言,克罗地亚人在船上往往是担当海员和司炉(锅炉相关)一职。对比起奥匈治下的其他民族,克罗地亚人在奥匈海军中有相当的地位和优越性,像是在1897年,克罗地亚语被认证为海军内部的官方语言;在一战爆发後的1915年,奥匈海军的克罗地亚人达其人员的三分之一。


在一战期间,克罗地亚人Maksimilijan Njegovan成为了海军上将及担任海军总长一职(1917年)。同时期亦有不少奥匈海军的克罗地亚高级军官,较为着名的有Dragutin Prica海军少将,Janko Vuković海军上校(战列舰「联合力量」号-SMS Viribus Unitis之舰长)。


海军上将Maksimilijan Njegovan之照片
海军上校Janko Vuković之照片(或绘图?)
战列舰SMS Viribus Unitis(「联合力量」号),它是奥匈唯一属「无畏舰」规格的战列舰级(同级舰四艘),主武装是三联装12英吋45倍徑舰炮x4座。


1918年10月31日,奥匈意识到战败在即。在协商之下,原奥匈海军被转让给新生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王国 (*普遍称呼 南斯拉夫王国,尽管此名是1929年才成为正式国名)。上述提及的Janko Vuković上校被提拔为海军少将,并委任为王国首任的海军总司令。然而,意大利就在11月1日派遣特工小队将「联合力量」号炸毁。此事令Janko Vuković海军少将和至少300名水手在爆炸中逝世,他只担任了数个小时的海军总司令,「联合力量」号在爆炸沉没前已挂上了新王国的旗帜。


「联合力量」号沉没时的照片


某程度上,该次袭击令南斯拉夫的海军实力大打折扣。(当然,这亦符合意大利的利益,而后来奥匈和南斯拉夫的海军协议亦不被承认,协约国和意大利最终只愿意分配一些老旧和小型军舰给新生的南斯拉夫海军。)


原奥匈海军的大部份克罗地亚人,继续服务於新生的家园,为王国海军作出发展贡献。


背景- 「鸟斯塔沙」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


「鸟斯塔沙」(Ustaša)是克罗地亚在1929年至1945年期间存在的一个极右法西斯组织(*亦广义上指任何持克族极民主义的克族人/支持者;有时也是塞族人对克族人的贬称),主张大克罗地亚主义及认同跟纳粹德国相似的极端种族理论。1941年,南斯拉夫王国因轴心国军队入侵而灭亡,纳粹德国随即扶植了「鸟斯塔沙」组织成立「克罗地亚独立国」(Nezavisna Država Hrvatska,下称NDH),作为在南斯拉夫地区的傀儡政权之一。


然而在「克罗地亚独立国」在建立不久,轴心国的《罗马条约》就规定了NDH的领土并不包括沿岸的达尔马提亚等地区,它只被允许管辖少量的沿岸和离岛。对法西斯意大利而言,亚得里亚海就是「我们的海」(Mare Nostrum),而且NDH的定位是「德意的准保护国」,因此除了治安及海关理由,NDH不被允许在亚得里亚海设立海军部队,同时要在沿岸地区实行非军事化管理。


尽管如此,NDH海军仍然在41年7月时成立,只是它的实际作用比起海军,更像是一支微小的海岸警卫队。人员只有约1200人,只有些小型船舶,甚至连司令部亦是称「交通司令部」;分为海上舰队和河川舰队。


不过在另一方面,在苏德战争爆发后,NDH成立了一支「克罗地亚海上军团」(Hrvatska pomorska legija,英译∶Croatian Naval Legion),并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议,派出这队「志愿水兵营」到黑海(乌克兰-保加利亚)一带作战。「克罗地亚海上军团」名义上为纳粹德国战争海军的一部份,不过他们被允许使用本国的标志和旗帜;海上军团在黑海的任务主要是布雷和反潜,其在战争海军的编制有「第23扫雷区舰队」(23. Minensuchflottille),後来改编「第23猎潜艇区舰队」(Unterseebootsjäger-Flotille 23)。这些兵员在回国後,便成为了NDH海军的中坚力量。


少数的现存照片,克罗地亚海上军团的水兵们
克罗地亚海上军团的两个水兵照;可见衣袖上明显的克罗地亚标志。
据说是少数现存的NDH海军军官帽子

1943年9月,法西斯意大利投降,德军随之将意军剩下的一些舰艇给予NDH管理,NDH亦马上回收克罗地亚沿岸地区的领土及海权。不过即使如此,NDH海军的力量仍然相当微小,其主力舰艇仅是一艘在奥匈一战时期制造的250t级远洋鱼雷艇「T7」号(它几乎是唯一能在达尔马提亚航行的任务单位),剩下的都是些小型船舶或非正式军舰,显然不足拱卫亚得里亚海,而德国人亦不太信任NDH海军。1945年,NDH海军被正式解散,直接归为纳粹德国战争海军的编制一员,NDH的海军发展便划上句号。

少数纪录下来的「T7」号照片,它经历了四任「东家」∶奥匈,南斯拉夫,意大利及NDH。
1944年6月24日,该艇被英军鱼雷艇击伤并搁浅後,被英军彻底拆解。

背景- 南斯拉夫游击队及联邦时期治下的克罗地亚∶


在二战之中,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海军部队有着大量的克罗地亚人,据闻在约6000人的规模中,其比例超过了八成。在南斯拉夫联邦解散之前,官拜海军上将的克族军官有6名。(*不计算退役後追封者)


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的海军,其克罗地亚人和民族比例欠缺资料。不过概括而言,南斯拉夫联邦的建立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民族比例是相若的。只是在领导人铁托於1980年逝世後,该规定越来越被无视,塞族和黑山族的军官开始占了主导地位。


而对於南斯拉夫海军(Jugoslavenska Ratna Mornarica,全译为「南斯拉夫战争海军」,本系列简称JRM)本身,它是一支岸防性质的绿水海军,持有的最大型作战舰艇亦只有驱逐舰及巡防舰规模,然而它具有多艘导弹艇,鱼雷艇,中小型潜艇的储备和编制,人员约达一万人。算是一支符合其任务定位,足以拱卫领海的海军部队。


南斯拉夫海军之标志


【冷门专题史】克罗地亚海军简史(序)-从中世纪到现代独立前的概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