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汉隐士严光为什么选择隐居?

2023-08-26 16:21 作者:一封古玩信  | 我要投稿

严光(前39—41),又名遵,字子陵。出生于两汉之交,为会稽余姚人,是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在世时并不姓严,而是姓庄,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周的后裔。为避后来的汉明帝刘庄名讳,后代史学家改其庄姓为严姓。

 



严光自幼好学,在他研习之路上,遇到了他的老师梅福,这是影响严光成为隐士的重要启蒙人。梅福任南昌县尉时,经常上书言政,提醒皇帝应广纳贤士,虚心纳谏。但当时的皇帝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梅福因此被朝廷斥为“边部小吏,妄议朝政”,险遭杀身之祸。之后为避祸身,梅福隐姓埋名,云游四方,隐居四明山。老师的归隐也在严光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西汉更始三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而严光与刘秀是同窗,严光的仕途本应是一路光明。但严光深知官场险恶,为了保持自己的清白,他选择隐居山林,远离朝廷的纷争。他曾在一次宴会上拒绝逢迎权贵,坚定地表示:“臣之所以不愿做官,并非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而是因为我深知官场险恶,不愿意为了一己之私而玷污了自己的清白。”这一席话感动了汉明帝,也让世人对严光的忠诚品质刮目相看。

 


严光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追求心灵的净土。在山林中,他可以远离世俗的纷扰,专心修炼自己的心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严光的隐居,使他成为了后世传颂的楷模。他的忠诚、高洁品质,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许多文学作品都以严光为主角,如《史记》、《汉书》等史书都有关于严光的记载。同时,严光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高洁品质的象征,影响了无数后人。



东汉隐士严光为什么选择隐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