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房价之锚!
要完成这篇文章,需要收集的数据非常庞大,内伯准备用最简单的语言,汇总出几个观点,分享给大家。
我们年初就在不断分享“改善时代”这一历史时机,这个时期的挑战包括“天量存量房、老旧社区、烂尾楼、人口老龄化、新生儿出生率降低”等,同样也包含一些机遇,如“改善性商品房、房价调整周期来临、老旧社区升级改造、保障房登场”等。
现在房地产市场充满着各种悲观情绪,过渡解读历史挑战下的各种危机,却很少有人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机遇在哪里。我们是不是要重新背负20-30年的贷款,拥抱“改善时代”,就成为当下内伯内部分享的一个话题,未来会整理几篇分享给大家。
今天先帮大家梳理一下厦门房价之锚!
房价的决定因素有两个:地价、地段!
地价由政府制定,地段(价格)则由市场需求动态调整。
地价好理解,政府土拍就定好了地价,开发商根据评估选择是否拍地。地段虽然也是由政府提供,但是每个地段上的价格,则由地段上的配套、附加价值来决定,最终反映到市场上就是房价的高低。
有了这个基本理解,我们就来看看厦门房价如何定锚。
厦门民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厦门房价应该是“5—3—2”(万/平)格局,现在的“8—5—3”(万/平)价格太高了。
通过厦门民间对房价的认知,我们再来看看“从政府角度”出发的房价之锚。
政府能够决定的因素是地价,也就可以调控新房价格;调控新房价格,也就控制了当下改善住房的价格。
虽然政府能够降低地价,来缓解土拍压力,但是无可厚非的是,土拍价格很难低于目前价格的30%,因为买房首付是30%,低于30%意味着清空了购房者的房子资产,政府绝对是不能这么做的。但要记住,市场上的二手房没有这个限制。(PS:30%,是政府调整的最大范围)
厦门岛外房价之锚,我们用地铁社区保障房来做锚点,也就是岛外房价的最低下限。厦门岛内房价之锚,我们用土拍价格来做锚点,可以作为岛内房价动态调整的平衡点。(PS:为什么岛外和岛内的锚点不同,这里不做解释,因为两种不同市场,参考点和定价原则不同,涉及到的经济学原理较多)
一、厦门岛外房价之锚——地铁社区保障房
厦门保障房一般围绕岛外地铁站建设,销售价格为市场评估价的45%,申请条件等不做叙述。

以上是2023年推出的几个保障房,销售价格从1.27-1.46万/平左右,如果按照最大调整幅度30%进行折算,保障房的价格下限就是0.89-1.02万/平左右,取较大值1.02万/平做下限。
由于商品房的品质、管理、成本比保障房要好要高,且后期二次卖出的成本低于保障房,所以商品房的价格会大于保障房,按照新加坡和香港公共住房的定价经验,厦门岛外商品房房价之锚是1.46万-2.04万/平。(PS:新加坡公租房的价格是市价60-70%;香港公共房屋的价格是市价50-70%)
二、厦门岛内房价之锚——土拍价格
厦门岛内土拍地价这几年的均价在4-4.5万/平之间,加上定配建的要求不同,隐形价格会有所不同。2023年第二轮土拍之后,厦门又取消了定配建要求,其实等同于降低了土拍价格。
如果按照最大调整幅度30%进行折算,岛内土拍的价格下限是2.8-3.15万/平。

以上是建筑人士分享的“高层楼房建筑每平方成本”,根据商品房所在地和商品房高低有所不同,取较大值7441来计算的话,厦门岛内开发商的最低成本是3.54万-3.89万/平,后期上市宣传营销以及预留利润率保持在20%左右的话,厦门岛内商品房房价之锚是4.43-4.87万/平。(PS:2015年财报,华润利润率 22.47%;世茂利润率 21.97%;恒大利润率18.24%)
厦门岛外和岛内的房价之锚,是内伯在非常极端(政府控价下跌30%)的情况计算得出的,非常具有参考和代表性,供大家买房参考。
内伯是谁?内伯是一群互联网从业者,大“家”的邻居。希望用数字化、标准化、透明化的方式,为房地产市场用户提供价值。我们目前没有任何业务,房产学区/家居家装APP已经上线,能够跟大家更多的互动交流,是我们这几年的目标,欢迎大家关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