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扛大炮的典范:从“东线拖车”到拥有虎王火力的“武器运载车” 斯太尔WT的故事

本文其实是我19年2月写的,所以可以看出风格有较大差异,老文新发,博诸位一笑。
战争史上的今天:飞虎队解散

飞虎队的P-40战斗机
1942年7月4日,美国陆军部与中方下令解散“美国志愿航空队”(初版飞虎队),飞虎队并入“驻华航空特遣队”下属“美国陆军航空队第23大队”,陈纳德晋升“驻华航空特遣队”准将司令;原飞虎队飞行员解除名义上的“中央飞机制造厂”雇员回归美国陆航成员,同时解除了与国民政府的雇佣合同;大部分飞行员离去,5名飞行员和部分地勤技师留下归并美国陆军航空队第23大队。

各位车长老爷们大家好啊,作为一台加入游戏已久的战车,斯太尔WT最突出的特点就是——360度的全向炮塔,以及优秀的俯仰角。但看起来非常像一台“坦克”的它,却有一个不同的分类“Waffentrager”,意为“武器运载车”。今天我就跟各位老爷们聊聊斯太尔WT的前世今生~
研究“斯太尔WT”
强大的火炮

Pak43
这一切还要从那门88mm Pak 43火炮说起,二战爆发后,随着时间的推进,国防军步兵们所面对的反装甲任务越来越艰巨,所面对的敌人从T-34、KV-1坦克也渐渐变成了T-34-85、IS坦克,旧有的50mm Pak 38和75mm Pak 40炮在对付他们时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在1943年,崭新的71倍径Pak 43被投入了战场。该炮源自莱茵金属公司开发生产的的Flak41防空炮,克虏伯公司将Flak41经过修改后改称为Pak43,但基本性能大同小异。虎王上那门KwK 43,也是它的马甲。

美军正在擦拭88mm炮弹准备测试
88mm Pak 43在发射Pzgr.39/43被帽风帽穿甲弹时,炮口初速1000米/秒,可以在100米的距离上击穿30度角放置的202mm厚装甲板,而在2000米的距离上,仍然拥有132mm的穿深!也就是说它可以在2000米外就击毁T-34-85!而换装Pzgr.40/43型钨芯穿甲弹时,炮口初速1130米每秒,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30度角放置,153mm厚的装甲!用它对付IS-2完全不在话下!

性能如此强大,数据如此美妙,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Pak43太重了!以前的37mmPak反坦克炮两三个人就能拉着走,而Pak43重达4750公斤,这已经超出了人力极限,只能用车拖着走。而且1943年德军已经转为战略防御阶段,主要进行的是防御作战,撤退又是家常便饭。而重型反坦克炮在撤退的时候很难带走,拖车的数量本来就少,还被溃兵抢去当做运兵车,炮组们只能破坏珍贵的反坦克炮。
武器运载车起源

在1944年2月举行的克虏伯公司会议上,来自德国国防军武器局开发与测试分局(Amtsgruppe für Entwicklung und Prüfung)下属的4处(Wa Prüf 4)——炮兵装备测试处的代表们提出了武器运载车的初期设想:前线部队经常抱怨反坦克炮不好携带,那就不用什么拖车了,直接把火炮安装在车上用!希特勒听取了代表们的建议,要求从现在起所有的重型反坦克炮都应该放在自行底盘上上使用。

斯太尔武器运载车线图
这就是Waffentrager计划的起源,1944年2月4日,武器运载车会议决定性的一天,这天代表们齐聚奥地利的斯太尔公司,共同商定武器运载车的设计要求。与会人员有国防军方面的炮兵装备测试处(4处)、战车与机动装备测试处(6处)代表,克虏伯公司、莱茵金属公司与斯太尔公司的厂商代表。

RSO拖车
斯太尔公司承诺在1944年5月之前制造两台搭载88mm Pak43火炮的武器运载车模型,一个给4处,另一个给6处。6处的技术工程师由于主要是搞车辆工程的,所以他们主要跟进运载车底盘的设计。斯太尔公司决定以著名的东线拖车RSO底盘为基础,来制造武器运载车。

斯太尔底盘结构图
新的底盘采用动力前置设计,行走装置直接利用了RSO的履带,但是负重轮进行了重新修改(主要是进行了结构补强),悬挂系统也在LT-38所采用的苏林式板簧悬挂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增强。这两项设计使得底盘可以承载Pak43射击带来的后坐力。

斯太尔武器运载车木质模型
4处那边都是搞火炮工程的,所以他们负责跟进武器设备,然而已经选用了成熟的Pak43,所以4处只是简单地提供了一门Pak43火炮和50发炮弹用作射击试验。武器局也同时跟克虏伯和莱茵金属都签订了合同,让他们各自拿出自己的88mm炮运载车。

俯角-8度
在1944年2月23日柏林的一次会议上,代表们细化了武器运载车的更多细节,比如武器运载车的火炮摇架必须拥有两个档位:“高档”和“低档”,“高档”用于炮塔的快速旋转以更快的捕获目标,“低档”则是在捕获目标后进行微调。(其实可以理解为开镜不开镜),3月20日斯太尔制造出了武器运载车的木质模型,并于4月10日向国防军高层展示。

仰角+45度
虽然这个粗陋的木质模型看着有点“抽象”,但还是忠实的展现了原型车该有的样子,尤其是那个高达45度的火炮仰角。由于盟军的轰炸,斯太尔的原型车生产进程被大大减缓,到了1944年9月2日才生产出唯一的一台斯太尔版本武器运载车。



这台原型车重14吨多一点,正面装甲只有20mm,只留下了这么几张照片,随后就不知所踪。

但是它完全达到了之前设计的技术指标,甚至还原了45度的火炮仰角。这台车的下落本来不为人知,直到2004年有人在原斯太尔公司的试车场里发现了一些残留的部件,经辨认后确认是“8.8cm PaK 43 L/71 Krupp Steyr Waffentrager”即斯太尔-克虏伯武器运载车。




终成南柯一梦
其实在游戏中的斯太尔WT性能还算可以,只是同在7级的E-25太过抢眼,完全盖过了斯太尔WT的风头,改天我会和各位老爷们再聊聊游戏中斯太尔WT的故事~
全文2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