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境悠远|塔寺一体的观音山广济禅寺
【寺庙介绍】
据《史记》记载,东海有三座仙岛:蓬莱、瀛洲和方丈。观音山就座落在瀛洲仙岛上,与南海普陀山互为姊妹,唐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始建东亭寺,其间,代有兴废,历尽沧桑,至今广济禅寺由上寺(洪福寺)、中寺(普庆寺)、下寺(洪因寺)三座清代遗传寺院合并而成。
其中下寺为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是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015年被评为全国四星级宗教活动场所;2016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上寺(洪福寺)位于观音山主峰天灯山顶,海拔314.4米,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后逐年扩建有大雄宝殿、弥陀殿、千佛城、袓师堂和厢房,旁边建有观音山标志性建筑---玉佛宝塔(1990年建)。
西方城位于上寺与中寺之间的五条道路交叉点,城内有三座四方形亭子式建筑,旁有甘露亭。
下寺(洪因寺)位于观音山东侧山腰,海拔175米,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僧广达(衢山田厂人)开山建寺,现有圆通宝殿(全楠木建造)、东西厢房、牌位堂和观音亭。
中寺(普庆寺)位于观音山中段,海拔225米,始建于唐开成三年(838年)有东亭寺,历经兴废,屡毁屡建,至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有普庆寺,遗存下来。上世纪6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僧人遣散,相关部门占用寺院。1979年,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相关部门归还三大寺院,寺院香火逐渐恢复。
【寺庙发展】
随着寺院的发展,为解决我寺基础设施陈旧、建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监院照慧法师于2000年开始与安徽省九华山古典园林规划设计院专家合作协议,重点对中寺进行了多次的勘察和论证,完成了《观音山广济禅寺中寺扩建工程总体规划》,并依法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于2003年得到了县政府准予扩建的批复文件。
从2004年正式开始实施规划,先后建设完成了新圆通宝殿、新天王殿、功德堂、库房、客堂、禅悦楼、侧山门、水陆堂、观音殿、不二楼、海蜀楼、正山门、放生池等规划项目工程,占地200余亩;现已完成规划设计项目中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和弥勒殿。寺方在建设及管理过程中,遵循科学化,智能化管理,让信众及僧众可以安心在寺中学习佛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