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项!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最新公布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共有“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等44项竞赛进入名单。
今年3月,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对2018年印发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调整优化了竞赛评审认定流程,细化了竞赛组织要求,将在境内举办的国际性竞赛同步纳入规范管理,使竞赛活动管理更加规范化、常态化、有效化。此次公布的名单是《管理办法》修订后的首个名单,也是竞赛评审周期由一年调整为三年后的首次发布。入围名单是按照《管理办法》要求,由主办单位自主申报,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公示和复核等程序后最终确定。入围竞赛的举办时间原则上为2022年9月至2025年8月,在此期间每学年举办不得超过1次,累计不超过3次。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和高考加分项目。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按照《管理办法》,会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进一步规范竞赛管理工作,加大对竞赛管理政策及竞赛名单的宣传,指导名单内的竞赛提升办赛质量,确保公益属性。同时,引导学生和家长自觉抵制名单外违规举办的竞赛,对有关线索积极投诉举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一.最新名单公布
二.为何要积极参加竞赛?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新高考下,高考难度增加成定局,竞赛培训对适应高考难度非常有帮助。另外,高中竞赛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多元升学路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要中肯的告诉大家,并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一定要参加竞赛。竞赛的本质是一种拔高学习,学习竞赛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虽然好处也多,但是并不一定适合所有高中生。
三.哪些学生适合参加竞赛
1.目标清北华五等重点高校的学生。越好的高校特殊招生比例相对越高,想报考顶尖高校,有竞赛傍身是一分助力。
2.兴趣爱好使然。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竞赛学习,过程艰难且枯燥,如果孩子自身没有兴趣很难坚持。
四.参加竞赛有什么作用?
1.考生个人兴趣发掘培养
考生个人兴趣的发掘和培养对将来的学习、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中,有了兴趣的牵引会事半功倍,只有有兴趣的事情才会主动思考钻研,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考生在探索兴趣的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习惯也间接影响性格和其他方面的培养。
2.学科素养拓展
每一门学科都有相应的思维方式,参加赛事活动可以锻炼学科思维能力,拓展学科素养。而且,学科思维建立以后,对该科目及相关学科的课内学习也是十分有帮助的。看问题会更通透,知识学起来比较容易。
3.开拓眼界,磨练心性
参加赛事活动要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同领域的高手较量,如果成功会大大增加考生自信。即使挫败,成长过程可以磨练心性,也可以让考生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般赛事活动中有学术前沿讲座及一些有意思的活动。
4.为特殊招生升学增加筹码
考生高中参加赛事获得奖项,可以拓宽升学路径。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少年班项目都更青睐在某些领域有学科特长,有竞赛奖项的考生。高三参加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时可以增加筹码,提高录取率。
五.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竞赛?
1.看高考成绩是否达到一本线。如果高考成绩连一本线都达不到,建议把重心放在业内功课上,毕竟走特招对高考也有要求的。
2.前期先选2-3科竞赛接触。经过初步接触,孩子能亲身体会到竞赛和普通学习的差别,同时也能反映出孩子的特长,及时淘汰掉孩子不喜欢、不擅长的科目,选择一门(优秀的可以选择两门)继续深耕即可。
文章转载自:【心学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