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等待出成绩的第一天,宜编简历。

2023-01-30 05:01 作者: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 我要投稿


@秃头研究所Monsters(公众号)

◼️ 初八,周日,上班第一天,想死。


◼️ 初八,周日,放假结束专心等待出成绩的第一天,想死。


◼️ 当然,在这种“这个b班到底要上到什么时候”或者是“这个b成绩能不能给我个痛快”的焦躁情绪下,社会尺度中的个体不约而同地选择做一些足够缓解自身焦虑的事情:比如重新撰写一份新的个人简历,评估一下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标价;比如开始编写一份个人简历,思考一下假设初试分数不够高自己是否具有在知识市场中具备一定的的剩余价值——于是段子在今天的互联网广泛地流传开,上班第一天,宜写简历;于是段子被我改编成了考研人的痛点:等待成绩的第一天,宜编简历。


◼️ 如果你实在想做点什么,又实在因为成绩没出、一切未知而无从下手,那就从制作一份个人简历开始:幸运的话这就是复试简历,不幸的话这也是春招工作简历——两不耽误,实用至上。


🥚.

01/29/SUN.


开工大吉后

开始操心复试的秃头所

@TuTouSuo™️ 


在开始教大家撰写简历之前,我希望先用一些简短的文字对「简历」这种模式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一些说明:


毫无疑问,简历是人类的实用主义和个体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个体欣然接受的一种自我量化方式——用一张薄薄的A4纸,一些简短的文字和数字、一些象征着程度的图形来高度概括你这个人:你是谁、你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你有哪些社会经验和技能、你的优点和不足;而后这份简历会被投入到一个又一个等待被选择的市场中,以「学校等级」「教育背景」「专业背景」「能创造出的劳动力和价值」等关键词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筛选,被扔掉或者被收集起来待价而沽,最后用一个直白的工资数字买下你,买下你的教育和经历,买下你的优点、买下你的劳动力,买下你一天中乃至一生中三分之一或更多的时间。


但也正是这个极端实用主义,又足够异化的过程,赤裸地展现出了「简历」之所存在的目的:直白展现出你的能力,和可以为对方提供的价值。


这里的价值包括了「教育/学习价值」,即简历中的教育背景、学科背景和科研成果所提示的你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的专业能力;「经验价值」,即你参与过的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以及在这个实践中应用和展现的技能、积累的一定项目处理的能力;以及「技能价值」,如你能够使用的语言、软件、工具等。

任何个体的社会化过程,都是在于社会互动中不断积累和创造价值的过程,区别仅仅在于「价值本身的高低」,因此大多数姐妹在撰写简历时会觉得自己平平无奇,会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的闪光点,会觉得自己过去的大学四年甚至二十年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并非如此,写简历恰恰是换一种思维模式去认识自己的方式,去一点一点的回忆自己过去做过的每一件还不错的事情,以回顾和梳理的方式去思考在那些事情中自己展现出的能力、还不错的收获、锻炼的技能等等。


然后你会发现,正是这些小小的、细碎的、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小事情,正是那些不够亮眼和闪光但于你而言足够重要的事情,正是那些在社会的尺度上得过且过但对于而言已用尽全力的事情,一点一点成就了现在的你:


“我非常非常的普通,长得也不好看,头发乱糟糟,总是在长痘,畏惧面对镜头。从小到大都没有成为过焦点,连做个pre都会紧张到发抖。小镇长大,口语水平已经到了我们二本师范毕业英语老师能教出来的极限。也没有去参加过什么了不起的社会实践,没有在芒果TV实过习,没有写过十万加,没有拿过国奖。就只凭着一颗真诚的心,朴素的价值观,一支笔,不停地写呀写,去站到那帮从小到大考第一的毕业生面前和他们一起竞争。我简历里没什么可写的,这些都是我的履历。我身后站了好多我这样的女孩子,我是我们的集合。(微博@千寻与菠萝油)”


简是一次个体量化,但也更应该成为一次自我反思和激励。



*那么,在自我认识和反思结束之后,我们可以开始正式动笔了。

*本篇简历编写技巧指南将以「撰写出一份简历」为最终目标,包括了「基础介绍」「加分亮点」「拼凑大法」三大板块,每个板块内部包含了「写作技巧讲解」和「模版案例呈现」两个部分,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撰写,不要一味的嵌套模版。


*适用人群:2023届需要参加复试(包括觉得自己上岸概率不大想考虑调剂)的所有人、2023届不知道能不能上岸打算复试和工作两手抓的人、2023届准备直接去实习或工作的人、2024届打算在上半年找一份新传相关的实习感受这个行业的人。


*注意事项:先撰写简历,再围绕简历准备其他个人材料,和简历相互呼应完成你的人设。但注意,绝对禁止材料造假、绝对禁止过度吹嘘、绝对禁止挪用他人成果、绝对禁止学术不端。

◼️ 第一步:写出简历大纲 

@TuTouSuo


*简历中需要包含的信息要点:个人基本信息、考研情况、联系方式、个人技能、获奖与证书、教育背景(学校、学位、主修课程、主要成果等)、校园与社会实践成果、简短的个人介绍(篇幅不够可不写)

*简历的常规篇幅与模式:word版本A4大小,一页为佳。可以选择现成的简历模板,但注意简历的内容比模版更重要,因此模版不宜花哨。


1、撰写基础信息:姓名、年龄、邮件、电话、政治面貌、所在地、一张照片(白底、方形)、复试简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考研信息,可以在姓名等基础信息下补充【初试分数、报考院校(调剂需写)、意向研究方向:你的兴趣/导师方向/院校方向(没有就不写)】。

2、撰写教育背景:教育背景需要展示:就读时间、院校、专业学位、GPA、主干课程、课程成果、毕业论文几个部分。但教育背景写作有个核心叫做「扬长避短,适当模糊选择呈现」,意思是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点数,如果GPA很低,咱就不要写了,如果是跨考,就不要写主干课程了,如果毕业论文很水,就不要往上写了——总之,在你四年的教育生涯中,尽量选择与新闻传播相关的 内容,尽量选择能呈现自己学术能力的部分,尽量选择能证明自己还不错的部分,把瑕疵都成藏起来。


*说明:如果你是一个二本院校文学专业的学生,GPA不高,跨考新传,毕业论文和新传有一点点关系,那么你在你的教育背景部分,就应当着重呈现你的毕业论文,尽量少提你的GPA;假如你是一个一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跨考新传,没有任何的经验,那么你就直接简单的介绍你的学校和专业就行了,不需要在教育背景这里有太多的笔墨。


*举例:20xx-20xx 秃头所大学 新闻传播专业

主修课程:成为浪漫废物、写出炸号文章;

在校表现:GPA前10%、国家奖学金;

毕业论文:《赛博老婆现象研究——以秃头研究所为例》,本篇毕业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传播仪式“作为理论框架,以秃头研究所中的喊老婆现象为研究对象,深度呈现了当下互联网亚文化景观中的异化与情感转移趋势,并得出赛博老婆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情感连接。

3、撰写个人经历:个人经历包括了校园经历和实习经历两大板块,个人成果数据化,同时要用案例清晰的呈现你的作品;配合展示相应的作品集/科研成果或者是相关的证明材料,形成完整的个人印象。校园经历模版:时间+项目名称+具体内容+你的作用+结果五大部分;社会实践经历模版:时间+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实际成就+个人成长五大部分。


*举例一:2018.10-2019.10 校学生会新媒体中心组长(1)带领部门成员开展各类院校级比赛、讲座等线上线的宣传活动,进行新闻稿撰写与审核,一年内连续发文50篇;(2)开展photoshop课程并培训部门成员,实现部分公众号的可视化呈现;(3)新闻稿多次获得校内通报表扬,其中《xxx》的稿件被《羊城晚报》选用,获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举例二:创建知识类社群平台,以微信公众号「秃头研究所」为基础、组建以社群为核心的深度内容、电商、视频矩阵,五年内发文1000余篇、搭建万人社群、实现账号粉丝十万数突破与变现。在运营过程中对当下的互联网生态、营销、变现、消费者心理有一定的认知和见解。


4、撰写个人技能:个人技能包括语言技能:CET-4、CET-6、普通话二甲、日语N3;专业技能:熟练使用office、photoshop、spss、python等。(注意,语言技能需要有证书,其他专业技能最好是可以在实习经历或者是相应的作品集中有所呈现)。


5、整体呈现:最后你呈现出的将会是下文这样的一份简历(这是你们漂亮花花的简历,但毕竟我已经有一阵子没有工作需求了,所以简历停留在了2021年并未更新,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格式和表达)


◼️ 第二步:美化你的简历 

@TuTouSuo


*简历最关键的逻辑是「有详有略」,一定要将你最重要的实践成果突出展示,逻辑上是科研成果>社会实践>校园实践。自我介绍时的原则是对简历上已有的基础信息进行补充,如重点描述你的某一个新闻作品,或者是某一篇项目论文带给你的感受等等,突出「自我成长」。另外,你如若提到论文成果、实践成果等内容,你就需要打印你的论文原文、你的实践说明、或者是你个人的作品集,来证明你的经历的真实性,并且让你的经历描述不仅仅停留于书面呈现。


以下是非常重要的「简历加分技巧」:


第一「取长补短」:假如你是成绩好,就将大量的笔墨放在「教育背景」中,突出你的绩点、成绩排名、奖学金、论文成果等;假如你的实践经历丰富,则重点展现你的项目内容、项目价值、你在项目中的作用和项目最终成果,最好以量化的方式进行写作。


第二是「突出重点」,简历不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完全可以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让阅读者第一眼看到你的优势。


第三是「个性鲜明」,复试并不是严肃的工作场合,因此可以适当的在简历中,尤其是在自我介绍中可以体现出一定的个人特质,比如「对饭圈语言了如指掌」也可以作为自己的特长——不要过于严肃,适度的活泼反而会让新传的老师们眼前一亮。


◼️ 第三步:围绕简历的后续材料 

@TuTouSuo


简历的撰写其实只是复试准备的第一步,一般而言,在复试甚至其他的工作面试中,我们需要借助个人简历和所有提交的资料,以及面试当下的自我介绍等内容,为自己打造出一个完美的「我很适合你们学校/公司」的人设,并且不断的向老师/HR输出这个潜在影响。


这些材料包括:


个人简历、自我介绍、个人科研成果、个人社会实践成果证明、个人作品集和科研设想(仅复试需要)。其中,个人简历和自我介绍是必备内容——如院校没有其他额外要求,准备这两项即可,剩下的部分都为加分项。


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即老师正在翻阅你的简历,并且让你进行自我介绍,如果你的介绍仅仅是对简历简单的重复,那么等于老师同时在接受完全相同的两份信息,等于你失去了宝贵的2分钟时间来更多的展示自己。同时,针对简历上提到的项目或实践,老师或许会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此时如果有其他的补充材料进行完整的展示,老师对你的印象就会更加的完整和立体。


戈夫曼诚不欺我,这就是「印象管理」。


因此,编写简历只是漫长复试准备的第一步,等简历撰写结束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准备「自我介绍」和「作品集」等内容。而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实际上都映衬了前文的那句话:“我可能很普通,但我就只凭着一颗真诚的心,朴素的价值观,一支笔,不停地写呀写,努力的站在了这里。”


用一份足够真诚和完整的简历,向老师证明: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为新传做出了哪些努力,我进行了哪些思考,我今天站在你们的面前,就是我努力的结果,即使我是跨考,即使我没有经验,即使我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依然愿意为我热爱的新传,付出更多的努力。


有现实,有理想,才是一份好的,不卑不亢,粗粝真诚的简历。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2024/TuTouSuo」


追逐自我/畅意自由

保持灵魂对Freedom的渴望



「2023/TuTouSuo」

つ♡⊂


将书籍与宇宙一同

随身携带



🐼🐡




等待出成绩的第一天,宜编简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