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志趣

此般劫数,尚且苟活的人们,再次步入忙碌的深谷,出于不同愿景下踏上了攻坚之路。长夜漫漫,清醒者寻觅不到静好,庸碌者沉浮于池沼。茶余饭后,享受为时不长的兴趣乃辛勤之余的良好慰藉,为第二天的奔波带来一份积淀,带来一份精神富足,处理这些时间的方式,我尝试理解为一种市井哲学,在效益上和分配上有意识的去掌握平衡,便有怡人心脾之味。
人们在形而上方面的娱乐从来不含糊,欣赏音乐,阅读书籍,鉴赏画作,都蕴含有一定程度的神秘主义色彩,以五感接纳他们,多巴胺油然而生,人类最害怕,最好奇,也最热衷的就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事物,不管是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还是人与人的艺术碰撞,都是一种直观与感观的叠加。人们会在这之上花费大量时间,不管是用于突破理解的桎梏还是以此乐此不疲的消遣,都令外行很是费解,为了实现文化的自我认同,不惜牺牲生活水平进行高额的符号消费,当代社会下此种现象,可以从一种角度去理解:人们愿意参与创作,包括我自己,但长久的保守化观念和时间的碎片化,进行其他类别学习的能力和耐心不断被冲刷,变成了鹅卵石般,形似自我折磨的状况,一方面想追求兴趣价值的实现和低成本高收益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却很难进行成体裁成系统的学习,这种畸形而又恶性循环的状况不绝于耳。但我也见到了许多性格坚毅意志坚定的同好,耕耘出了自己的成果,令我羡慕不已,很是出彩。但不管是热衷于符号文化还是着手于亲自产出,最重要的是祛魅,打破成见和偏见,以更富有人性和包容性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我们都在热爱我们所视若珍宝的事物,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但同时祛魅也是不能够彻底做到的,行动上不有所划拨,语言上也会攻讦;语言上加以收敛,心理上也难于苟同。人的恶从根源上导致了我们无法绝对认同,但人之常情同时又在以细雨般敦促我们变得平易近人。
终,我回到了那个看上去沸反盈天的狭间,圆形塑料盒里的怪味花生环抱着脱氧剂,似乎把他当做救星捧了起来,但脱氧剂其实是最悲惨的,未来的某一天,当花生全部吞进我的肠胃之时,他也就再无利用价值而只能进跌入深渊,永世不得翻身。我想那宝物,时而热切时而涓流,本应当是支撑我走过了这诡河的,但结局没有童话般的圆满。一块牛肉,放在桌子上,一天两天可能不会有问题,可一个月,几个月,还能保证它不变质吗,我想这太难。我的情愫仿佛变得廉价了,缺乏表达性但又拼命想要给予。有如此不坦率吗,还是用错了方式,竟有如石沉大海,黄粱一梦般不明所以。爱是如此冲动又如此草率之物吗,我理解那份冲动的直感,但其绝非缥缈无形,爱一定是沉重的,是人类最可爱最珍贵的甘霖。万仞千山,
也不能阻碍这份辉光相遇。
一如反常,北方的夏夜竟也淫雨霏霏,气候的变数,让我由衷的不安。这是否是一种暗示,是不是我也将迎接否极泰来呢?人这几十载又能承载几个否极泰来呢?每每想到死亡之乏味,常令我窒息,惶恐不安,三年前我曾凝望死亡的深渊,从未如彼时贴近那黑暗无际的虚无,可是我醒了,我又站在了尘世间。余波直至今日,我方知死亡是如此令人无法直视之事,毫无浪漫可言,只剩下了无声的痛苦和永久的寂静。大概,人们最怕的就是面对真相,面对殊途同归的宿命,没人逃得出这漩涡,至少这年头还不能。
真正清醒的时间总是那么短,一篇扯淡文能写四个月之久,恐怕的确如此了。现在也只能应了那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达济天下。在这世道立足,大概的确还是要有点志趣的。
----AvengerEX 20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