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尼斯记·对于最近几年生活的一点碎碎念

其实我还是觉得自己这五年多多少少还是虚度了;而疫情后的自我斗争,则不如说是一场从过去在尼斯的经历中挣脱出来的战斗。
三月到了,收到了两所中档常春藤的offer,选择了心仪的一所交了占坑费,但和家人聊起来,总会不自觉地开始复盘这浪过去的几年,但凡稍微着点调也应该有个哈耶普斯麻。无论如何,过去的都已经过去,遗憾也没有用,能做的也只是珍惜已经拥有的。
不过仔细想想,正是从2017年的2月开始的不着调生活,才构成了我记忆中最鲜活多彩的部分吧。
作为开始用中文互联网较早的一批人,大概2008年就开始混迹于一些天文或地理类的论坛了,所以到现在算是入地理圈14年左右。这也算是定下了未来的基调吧,虽然地理相关专业都是没钱赚的,但思维和兴趣全部与地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绑定的我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2017年是我追风的第五年、入风吧第四年,现在的北大铁协知名会员蚱蜢在风吧转载了北大召集地球科学冬令营的消息。现在这么想想,这个改变了我人生这五年的事件完全是由蚱蜢引发的,下次聚餐我请了。
二月到燕园学习,由于这时候已经入坑将近十年,没怎么准备加上当时手游抽卡沉船攒下的人品让我比较幸运地一路过关,经过了四月的培训和七月的夏令营,终于算是做好了代表赛里斯比赛的准备。登上飞机前,聚餐时大家心里都很没底,第一次吃螃蟹都很没有底。《君の知らない物語》是我一开始接触物语系列就开始喜欢上的一首歌,到戴高乐机场落地前,循环播放了好几遍,心情算是平复和坚定了一些。当时在转机的登机口我还在刷题,现在想想真是大可不必,算是迷惑行为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但现在回忆起来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当时各国选手亲如一家的氛围,记得和我们队的队友跟对岸建国中学的队员打麻将,还有澳大利亚队特别好玩的矿物桌游,捷克队的相声,跟挪威队吐槽他们政府的北部定居点计划,跟泰国队和柬埔寨队的第三代华人交流生活学习,和乌克兰队在早餐会上讨论泽连斯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令人唏嘘。
从尼斯蔚蓝海岸离开后,这段美妙得有点异常的经历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负担。现在到了18级毕业的时候了,看看别的竞赛的世界第一,再看看我,这个冠军简直像个乐子,可能它背后的那段经历才是最珍贵的吧。但无论如何,回国后我的表现基本符合了很多体育评论中所说的“高开乱走”,年级排名一度差点掉到100,由于升学政策反复无常乃至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整个人也很颓废,明显少了当时的那股热血和冲劲。进高考考场前,依然听了一遍化物语的ED,想试着找一找当时在法国的那股激情。最后算是平稳发挥,尽管没考上700让我最想去的学院还是没去成,但当时和北大闹着别扭,一气之下也想不了太多了。
反悔来得很快,当时在上野排队进了西洋国立美术馆,拿了几本小册子,坐在长椅上心顿时凉了半截,感觉到自己似乎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专业选择,从未深入地接触过建筑学这个学科,甚至没能做好进入设计行业的心理准备。自责是肯定有的,久有听闻有多少爱好者将清华建院当自己的梦校,而我这样不负责任而任性的志愿填报却可能让一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失去自己的机会,真是糟透了。
也许算是一种弥补,也许是想把自己的车头重新对准地理科学的方向,我毅然决然地在分流时填写了一般被调剂后才会进入的、本科仅仅设置了一年的风景园林专业。现在看来,这是最让我后悔的一个决定,也是最让我感到自豪的一个决定。后悔在我放弃了一条有无数人验证过的、稳定的高收入道路,把自己——尤其是三年后的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自豪在我依然走在没有人尝试过的道路上,尝试着未被验证过的事情。
就读风景园林的经历也像是一场逃亡,上海,黄山,奈良,千叶,爱丁堡,一次次地感受世界,在比以往变得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同时,也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凡乃至平庸。接纳了自己的烂,心态自然舒服了不少,但副作用一定会体现在刚接受时的厌学和划水上。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接触了光棒艺。但也是在接触光棒艺不久后,我第一学期惨不忍睹的绩点成为了后面三年半一直在填的巨坑——当然,当时刚刚决定摆烂的我并不把着放在心上。


那时的我的内心落差是巨大的,我知道我有个很耀眼的title定格在2017年,有个如空壳般的清华身份从2018年开始续着,但这一年就像行尸走肉,光棒也完全封闭发展,从来没有想过去怎么打好,去做几个像样的企划。唯一能支撑自己的也就是隔一段时间去日本跑一次活动,才让我勉强有动力完成两次live之间的学业任务。这样极端有趣和闲极无聊间的循环维持了一年半左右,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常态。
这样的循环一直持续到2020年初。2月,我和其他人相约去看包括リスアニ!在内的一串live,在横滨订好了酒店,畅想着去赤レンガ倉庫(アイドル横丁夏祭り的地方)旁边的海滨步道上录点光棒。出发前一个月,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大事件发生了,作为一介草民当然被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其中。同许多人一样,绝望的情绪完全控制了我,当时的我甚至认为最终会有超过10亿人感染,现在看来仿佛这个臆想很不幸地成为了现实。无法返校,线上学习效率低下对当时的我的打击都远远没有失去了现地机会来得大。这一方面也是因为疫情的爆发距离我成行的时间过于接近,可能那些在爆发前已经去过LLFES的人的心里会好受一些吧。
2020年上半年的情况大抵如此,下半年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很多人还在指望2021年能恢复开放时,我倒是已经习惯并接受了再也没的现地跑的事实了。(当然这当中猜城市企划乃至后面成功构建的讨论平台和学术小团体也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不过下周末会发一个两周年纪念视频,有的话我就不重复讲了)这个因素让我不得不开始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而有两个人又一次显著地改变了我的生活和心态。其中一位是我的导师,他的课程和studio让我第一次确立了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价值观和未来的方向,在几乎空白的前两年半的经历后,我终于开始着手寻找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寻找在不转行的前提下从事地球科学相关科研工作、改善人居环境的可能。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协和。他就是个
月华的成立其实本来寄托着我那份不服输的心态,但仅仅几个月后,我开始认识到相较于做企划的快乐,平常约饭约k水群戳了戳你的可爱捏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认识协和后,我开始主动地与全国各地的打师接触,接后期,锻炼自己技术和表达想法的同时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在广州、上海和厦门收获了珍贵的回忆;在海沧民宿和主播家一起吹水,和跟涵宝一起野性消费和打工会战,在浅水湾和最敬仰的人打艺,和夜瞑前辈交流,都成为了枯燥劳累的学校生活之外难得的放松和难以忘怀的经历。或许我真正的光棒生活正是协和开启的,尽管我惭愧于自己打艺不勤奋而且打得残疾,但还是在简介里恬不知耻地标上了尊师康口的,希望康口的这个

暑假后回到北京,度过了地狱般的一个学期。兴趣方面和学业方面都忙到了极致:带领团队参与了三个不同规模的合作企划,开始尝试做点小PV都榨干了本来就不多的课余时间,协助成立了清华气象爱好者协会并加入中气爱,真正开始为自己这个待了快十年的群体做点事情,而这些过程中的累是快乐的。
但学业方面的累则完全是另一种体验,是一种绝望、恶心、心悸、晕眩的混合物,是一种充满着对此前自己的不作为和懒惰的愤怒与懊悔,但又像行尸走肉般无助地前进的感受。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曾经向家人和同学保证的升学规划是多么的幼稚,事到临头时的我是多么的无助。保研失败、雅思被取消,在仅剩3个月的情况下,我匆匆忙忙开始了22FALL的申请准备,而选校列表更是在老师的鼓励下直到12月才涵盖了美国的院校。或许自己确实对自己的实力有所低估,但我只愿意给12月前自己的表现打一个1.3/4.0的分数。
事实上,直到12月初,我依然处于一种绝望的状态中,每天刷一套雅思真题,随便对作品集做点无意义的改动。但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接近裸考的雅思首考意外拿到了7.5的成绩。虽然对比自己的熟人显得很一般,但这让我看到了冲击一些还算不错的学校的可能性。
12月25日期末答辩,结束后的两周,我通宵了5次。看到希望后的冲刺更加考验人的意志,得益于我的导师的帮助,我的文书、PS均改了五六稿,更是从零开始完成了一个studio作业级的新项目。
1月8日,不管due到没到,已经基本睁不开眼的我还是检查了最后一遍,把所有表格都交了上去,然后赶去中关村录制虹色的战争——尽管没有耽误录制,但还是想为迟到了一个小时这件事致歉。后来一看幻骧和我一样三十个小时没睡了,只能相视而苦笑一下。
一是为了享受一下单人寝室,二是为了随时应对申请季的新情况,三是因为家里因为新冠回不去,最后更是为了能在离开前给这所决定驱逐我的城市做点什么,我成为了冬奥会的城市志愿者,但这也是防疫要求最低的一档。培训结束后,我依然能回到宿舍从紧绷的申请过程中放松下来,给自己充分的休息。制作虹色的战争反而成为了最好的休息手段。虽然改了很多遍,但看到各个团队的用心编排和极高的视频质量时真实又爽又感动。
第一轮面试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始了,考完后放了一个月的英语口语又被我重新拿了起来。在回答问题是,我犹豫了几次,这也让我放平了自己的心态:或许对于摸鱼了三年最后才发力的自己来说结局是注定的,我开始查询第二年京都大学的春季项目,并着手复习日语。意想不到的第二轮面试却在寒假结束后的第一周到来了,招生老师很nice,和我互相沟通了很多关于我个人和学院的情况。当时和家里聊天还在推测这个突然出现的面试究竟代表着什么,担心是不是文件出了什么问题。
等结果的时间里也没什么好焦急的,最多也就是每天check一次邮箱。毕设刚开始的任务量不是太大,于是我每天都会在清华园溜很久的弯。对园子的感情是矛盾的,这里毁了我的青春,让我的四年充满不甘、懊悔与痛苦;但这里也让我成为了现在这样的人,用现实的皮鞭鞭策着我长大,放弃幻想,面对现实。无论如何,清华园的美景还是值得铭记的——毕竟还不知道前路在何方。想到五年前在北大培训我就喜欢边遛弯边听《君の知らない物語》,有一天我在回宿舍前也在荷塘边走路边听这首歌。它对于我来说真的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回忆和感情,这也是当时申请最艰难的时候看空果打了后我emo的原因之一。也或许是这首歌本身有什么魔力吧,回到宿舍后又开始听SC最喜欢的一首光空记录,开邮箱就看到了第一个Offer。
写了这么长的白开水,但离开前还是不舍的,终于还是不得不和这些年帮助过我的朋友们道别了,但更重要的道别,我愿意把它叫做“出尼斯记”,曾经的辉煌经历成为了禁锢我的牢笼,而如今,感谢一路走来上遇到的所有人,一个崭新的未来等在前方。
2022年3月11日 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