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心意,唯美的时代。赞《紫罗兰永恒花园》(本文偏分析向)

以下讲一下个人对本片的理解,不喜勿喷,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内有剧透。
一、慢节奏的叙事
本片与tv版一样,叙事节奏慢,因此,2个多小时的电影总共也没有经历多少情节。你可以说慢节奏是拖沓,但是正是贯穿全片的慢速,营造了庄重、温馨、唯美的氛围,也契合那个没有手机、电话不太流行的慢节奏的社会。在剧中的时代,情感是细腻的,生活也并不焦急,人们会为了心意是否传达而苦恼,进而也可以理解,自动书记人偶帮助传达人们心意的使命,在那个时代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从容的叙述与对话节奏,更给了观众们思考和体会人物心理的空间,毕竟本片细节处有值得注意看的。
另外,对话的节奏比较慢的原因还有是,作品需要描摹真实的对话状态以构造真实感。人物在对话中表现出的停顿和接受时间,也是细节的一部分。


二、剧情分析
因为慢节奏的叙事,故事的情节内容势必会简短,但并非影片的质量取决于剧情的长短。本片有很多剧情线,聚焦了不少人物。主线是薇尔莉特根据少佐的笔迹寻找少佐,穿插的一个故事线是卧病的尤里斯对琉卡和他的家人的表达,另有故事时间为五十年后黛西拜访替祖母的母亲写信的薇尔莉特的故事线,同时聚焦刻画了众多配角人物,霍金斯、爱丽丝、大校等。因为剧情简单,所以在同一个场景内,会同时刻画多个人物的内心,这样增加了影片的意蕴。如此多人物刻画与两条故事线,都刻画出来。比如少佐站在海边用机器运葡萄的一个空间位置,就发生了:运葡萄、薇尔莉特托人送信、老爷爷劝说少佐、大校来看望少佐、少佐读信、少佐跑走去追船,这么多情节,对各方面人物与主旨都有刻画,省去了引入和介绍新场景的信息的多余笔墨,干净利落。
当然也是因为剧情需要紧凑,需要较多的巧合性让故事更快推进。比如霍金斯和布卢检查无法寄出的信件的时候好容易就发现了少校的字迹;比如去爱卡尔特岛,薇尔莉特和霍金斯发现的第一个小村里就住着少佐。观众可能会觉得这也过于巧合了,有失真实性,但如果把“霍金斯检阅一些对剧情无用的信件”等用于修补真实性的情节都放上来,则显拖沓。因此当前的情节编排也是平衡后的结果。
少佐这个人物,在tv版几乎从未对他进行聚焦,因被默认为已故人物,他的第一人称视角的刻画挺少的,使得剧场版中,少佐人物没有任何tv版中的人物刻画基础,新老观众对他的了解都挺浅。为了解除tv版中少佐的神秘性,给“复活”少佐做铺垫,剧中先在 32min7s处露出少佐一只眼睛,再在42min23s让少佐的背影出现,让观众期待这个不知名人物的揭晓,最后在1h9min让少佐正面出现,伏笔回收。少佐出现是tv版不曾预料和准备的,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笔者个人以为剧场版处理得不错了。关于全新人物少佐的内聚焦,笔者再回看了一遍,也认为已经做得最好了。与霍金斯碰面时的第一次回忆,交代了少佐的战后下落,与他逃离战争的想法;霍金斯被气走后少佐的第二次回忆(战场对话 与 和violet的最后时刻:)交代他眼中violet的思想状态,以及violet因他的教育失职而成为武器、因想要救他而失去双手的负罪感。这几点都是精准地为接下来情节做铺垫的,几乎没有冗余情节,帮助了新老观众及像笔者一样差不多忘记了tv剧情的假的老观众,回忆起少佐这个人物的关键特点。
三、主旨感受
对于【信】的时代的怀念。电话威胁着自动书记人偶的职业,在电影中间(1h6min),C&H直接变成无人问津的博物馆,不禁让人感慨时光已故,薇尔莉特同她的故事在黛西所处的当下已然结束,曾经为人类传递真挚情感的信却是默默无闻。
反战思想。薇尔莉特与市长谈话的最后一句,既表现了她情商不高,又表达了她对参与战争的深深的负罪感。少佐与薇尔莉特的羁绊,起于战争,战争的需求使少佐使用“武器”,少佐培育了她,也珍爱她,但是由于战争的缘故,我们的紫罗兰violet没有享受童年快乐,缺失了正常人的感知感受与生活常识,成为了军队的执行机器,这给少佐带来强烈的负罪感,以至于少佐在战争结束后寻到无男丁的小村,当了乡村教师兼唯一苦力,为薇尔莉特的童年和参加战争的罪过赎罪。薇尔莉特断了双手,少佐也失去一只眼睛一条胳膊,布甘比利亚家族世代的军事培养,小村的人们向辽阔的大海洒下思念的花圈,都是战争的罪过。
自动书记人偶的精神,传递人类的爱。这也是薇尔莉特在写给少佐的分别信中,表现的人生志向。tv版的众多单元剧故事已经充分诠释了用信传递感情的主旨。在21min50s,爱丽丝提出了C&H的困境,在电话普及的时代,自动书记人偶究竟会不会没落?但尤里斯和琉卡的剧情线高潮中,薇尔莉特用电报焦急地告诉布卢和爱丽丝去找病床上的尤里斯,本来爱丽丝还打算听委托写信的,因为尤里斯病情加重,便变通着让布卢开车去给琉卡接通电话。虽然已经出现了电话,但是依旧是人偶的安排才让朋友二人接通了最后的电话,心意相通,所以沟通媒介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作为人偶要帮助人们交流心意的善意,这是爱丽丝学到的她为什么业绩上不太行的一课。不过,当面沟通,可能会因为情绪和冲动而使得沟通失败,因此,薇尔莉特替自己寄出一封信,交给少佐。信中可以放下掩饰,坦白、自由的畅说,阅信人也比较沉静、认真,所以,少佐在阅信得知薇尔莉特感激于他的教导,且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自己耽误了她的成长”的心结与“她是否仍然会像士兵一样听命于他而不去发展新的生活“的忧虑解开了,并在哥哥的鼓励下释放对薇尔莉特郁积多年的思念,无畏地冲到海边迎接团圆。在最后,信纸从拥抱着的少佐手中飞走,也代表着心意的传达,信纸使命的完成。
四、作画细节
这方面全片都是,细节控福音。。。其中,占大多数的是表情与表情变化的精准刻画。表情最是有神,细微的表情能传达很多重意思,不过这也是最难画的。且随便放几张图吧。



京紫的表情比较细微,且能精准传递人物情绪,不像日常番搞笑番的表情都是较为夸张明显的。三张大校的面部表情,虽然相近,但是在影片连续的播放中确是可以较为明显地观察到的。


尤里斯这个人物的刻画,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表情。他将死的无奈、懂事,对父母只会用常见但真切的问候而有些小埋怨,但却不拘真情流露对父母的深爱,以及他对薇尔莉特的同病相怜和洞察,都能从尤里斯的细致表情中读出来。笔者以为,细致的表情展现人物更加丰富的内心,让观众得以进入得深、体会地深,从而真切的感动于即使并不新颖的故事。





薇妹的表情,在平常时候与听到各式各样消息后的感怀表情,几乎也差不多,眉毛的位置变化甚少,给人的感觉是她外表看起来挺木讷、机械的,但从对她的眼角斜度和众多的眼部特写中可以读出她的心理,她代笔多阅历也多,再加上她本身情绪起伏就不大。当然,她在平常生活中的平淡和平静,和寻找少佐面对少佐时的失态表情,形成强烈对比,更加体现出薇尔莉特封存心事的忧伤、忠贞深刻的思念,也更加打动人。
五、关于结尾
结尾少佐在薇尔莉特哭成花的时候竟然不A上去抱她,笔者都气急了,只能解释为几年不见两人陌生了,再加上少佐的自责和负罪感太强烈了。
对于本片让少佐从音讯全无,复活成大团圆结局,笔者的观点是,只要剧情合理,铺垫到位,逻辑上和感情上能够接受,就是好片。不过,少佐死了的结局就没有了二人见面的冲突了是吧,也没必要出剧场版了hh。看京紫v版和剧场版的风格,就是冲着真、善、美去打造一件艺术品的:想要写信总得真诚坦露;京紫所有角色几乎都是一片善心好意;以及精致唯美的画面……最后来个大团圆,也挺适合圆满收笔的吧(笔者瞎猜的)
六、关于开头
开头花了二十多分钟帮观众重提了tv版所有剧情+人偶的设定,真为它尴尬[流汗]。当然具体分析一下,剧场版的处理已经挺好了:开头通过黛西的剧情线引入并且交代设定+重提tv10集剧情;旁白提及薇尔莉特的tv版事例也是为了引入主人公出场,薇妹的第一次出场(赞美大海+与市长对话)中,交代了薇妹现在的感知感受水平和情商水平(笑),为小村同样向大海洒花圈表希冀做铺垫,也引出了反战主旨。之后看到宝石摊想起少佐、遇到艾丽卡·布朗进行一番交谈(笔者认为这个情节主要作用是初步引出和表现爱丽丝、霍金斯,当然也引出了嘉德丽雅和布卢俩配角。其中爱丽丝在最后尤里斯故事线高潮之前的出场机会甚少,在开头这里出现一次倒是挺必要的)、提了那个tv7话的受薇妹帮助的人物、然后是薇尔莉特在卧室回顾少佐的教育与分别,并写独白信,表现他对少佐的深厚思念。
等到这么长、这么费尽心机串联起来用来引入人物和回忆人物历史的20分钟过去,咱们的正片剧情才开始往后挪动,站在老观众的立场上真觉得前摇过长,第一印象差了,即使我们能体会到这些片段或多或少承担着上述分析的其他作用,而不可妄删。引入tv版出现过的一些角色,还可以解释说是为了最后大团圆放烟花的时候多点人烘托氛围,但是交代设定、对少佐的回忆等等老观众非常熟悉的内容的回顾,笔者只能认为是制作组对于拓宽观众范围的贪心了,不过要真是新观众,薇妹在tv版中这么多笔墨对她的心理成长变化的刻画,以及他和少佐的关系与感情,岂是短短二十分钟就能让新观众明白的吗?
一句话,开头可以做的更好。

最后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理解,也欢迎理性讨论。本文中笔者对本片也吹的太多了hh,毕竟京紫天下第一ww。本人不是考据党,tv版本人也多有遗忘,所以更多地只关注剧场版内容。若有错误,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