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词语教学方法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中段词语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抓住音形义”三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要音、形、义结合。在每一节课的词语教学之前,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比较每个字词的音、形、义,分析出这个字难点是音,是形,抑或是义,抓住重难点、找准突破口。
当然,教学中也应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不能孤立地识字。因此在字的音、形、义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因段而异”,而且还要考虑“因字制宜”,省时高效地搞好字词教学。
二、紧扣关键字词教学
紧扣关键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就一篇课文而言,抓住那些对表达课文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在由词组成的短语中抓住其中的某一个词,弄懂了这个词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就可化难为易,迎刃而解了。前一个含义的关键词抓好了,有助于精讲多练,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如《拔苗助长》中的几个词语“巴望”、“天天去看”、“焦急”、“转来转去”、“想出”、“拔”、“筋疲力尽”、“枯死”等,抓住这些词语进行教学,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内容和寓意。通过这些词语,把文中那个人急盼禾苗长高、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徒劳无功、反而坏了事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后一个含义的关键字词容易抓,如“疾驰”。“疾”字学生早已学过,但只知道它有“病”的意思,而不知它还有“快速”的意思;“驰”是这一课的生字,学生知道是“奔跑”的意思。因此,这个词语的词义教学重点应放在“疾”上,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明白它有4种意思,再让学生结合“疾驰”这个词语思考这里的“疾”字该选哪种解释。
“疾”的意思弄清了,“疾驰”的意思也就知道了。其他的如“疾飞”、“爱不释手”、“倾盆大雨”、“对症下药”等,画线的词理解了,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
三、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1、联系上下文就地取材释词法。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从词语所在句子中或者上下文中,获得或体会出解释该词的材料。这种方法不仅简便省事,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句意的理解,真正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教师教给学生方法后,可启发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寻找,然后针对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汉语中普遍存在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的现象,要学生正确地理解它、掌握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一点是可以也是应该做到的,那就是教会学生“结合上下文”加深理解。
2、注释法理解词义。让学生用简明确切、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词义,再抄录背下来。应用这种方法,教师应注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抄录的词,还应注意不能要求学生把词语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只要学生说出相近的意思即可。
否则,学生不但不能真正理解并加以应用,还增加机械记忆的负担。因此,教师应注意学生理解之后再去识记,并且不能把词义教学过多地寄托在注释理解的方法上。
3、直观法理解词义。教师利用实物、图书、板画(简笔画)、标本、幻灯、音响、实验、动作演示、观察等手段,使学生对词语的意思有所理解或加深理解。学生对具体事物特别感兴趣,如教学“姗”、“扛”、“扔”等词语,教师可准备一根带有玉米棒的杆,分别演示这些动作,学生既有了兴趣,又能较好地理解词义。
如教“拱形”,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去观察桥洞,讲解时则可指出“拱形”就是像“桥洞”那样的形状,同时用简笔画板书作辅助,如“门”,或者用竹片等弯成拱形让学生观察。再如对“一束”的教学,可出示一束鲜花,利用实物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理解和记忆。
又如,为了加深学生对“明亮”一词的理解记忆,让同学把窗帘拉上,把灯关掉,然后再打开电灯拉开窗帘,让学生感受前后光线的对比,帮助加深理解其含义。
4、联系、比较法加深理解词义。联系能打破就字识字、就词论词的局限,克服孤立片面识字学词的缺陷,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词语,对发展学生思维等都会有积极的影响。比较能明确字形,准确地掌握词义、词性、感情色彩等,辨别弄清词义相近词语的细微区别和不同用法,学生更准确恰当地使用词语,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如教学《乌鸦喝水》中的形近易混生字“喝”和“渴”,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喝水”的“喝”是口字旁,而“口渴”的“渴”却是三点水?这样既使学生易于理解词义,更重要的是易于记住字形。汉语中有大量的形声字,而且有大量的形近字,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能有效地理解词义,分清字形。
5、体会意境,感受词语,灵活运用是重要前提理解是关键,多读多背是手段。把不明白的词语的意思查找出来,再读,读熟。同时可以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词语的意境初步体会出来。如“炊烟袅袅”就可以想到乡村天空中飘散的如烟如尘的轻烟等一些画面。
最后要求背诵下来,从而达到吟诵之目的。因为吟诵可以直感语言的音韵美,无论白话文还是古文,都可以通过吟诵来体会汉语脉脉的含蓄,清丽的婉转,学生沉浸在这样的语境中,文章的意境可以浮于目,现于心。耳濡目染,自然是润物酽酽。
6、造句法理解词义。一些词语的意思,有的没有什么好讲,有的不易讲清,有的学生肤浅地理解,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学会运用,类似情况不妨采用示范运用、造句运用的办法。这也是检验学生词义是否掌握的重要手段。我们应鼓励学生多造复杂的长句子,多造符合事实的句子。
这里的合作应该是同学和同学的合作,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能力,老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就做到了老师是学生的平等合作伙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目的。两者有机结合就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如“晨鸡报晓”、“霞光万道”等词语,通过以上的流程,小组讨论交流以后,就有了这样的句子:“晨鸡报晓,大地慢慢地苏醒过来,太阳从天际跳了出来,顿时霞光万道,花草树木都伸展开了腰……”这样,一个又一个合作小组的创新成果,点燃了学生们智慧的火炬,达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
老师深受感染,再给予真情的表扬,使学生达到了酣畅淋漓的自由表达,从而大家一起享受美妙的文章,体会创造的魅力。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