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tlebots2021 第6集 赛后分析汇总

上一集的赛卡很少能制造惊喜,这集变得好了些。
照常,勘误、补充、讨论请移步评论区,因为专栏只能修改三次。
———— 剧透预警 ————
1 RotatoЯ vs Black Dragon
似乎从2016年起,RotatoЯ武器系统使用的马达和电子器件之类都没怎么变过,几年下来不断见识到新的故障类型,不断完善设计,不断适应驾驶,最终成了现在似乎怎么打也打不到KO的模样。打Valkyrie时皮带飞了了?换一款更紧的。打End Game最后电池连接口因为高温融在了电池护垫上?换一个更大、电阻更高的连接口装上去然后在BH里测试。今年开场发现这些改过了电池因为膨胀不符合BB新规则了?从Malice那里接一堆……呃最后这个好像暂时不算优化,不过肯定是下一届会被优化的地方。他们这届还从有刷驾驶换成了无刷,打Kraken时差点停了一次,那下一届一样继续优化。

RotatoЯ赛前没怎么进行维修,可能因为Kraken没有造成太大伤害。他们一直在练习驾驶,想着一旦铲起了Black Dragon就赶紧把它送到场地边上去,结果没料到会这么轻易就赢了贴地,以至于大锤操作者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一个横转居然靠铰接铲赢了竖转斜铲的贴地,但这些铰链铲的设计来回尝试了三年才终于开始起效果。
来源:
RotatoЯ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Rotato%D0%AF/100063616960932/
RotatoЯ访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zbjGN8WTT8
2 Lucky vs Blade
大家都好奇的问题:为什么Blade的铝刀碎了?答案大概出在材料自身特性上。Blade在作为横扫千军在国内参赛时,原来使用的6061铝刀片撞击后发生了变形,所以他们本届就选用了硬度更高的7075铝。结果这个材料也更脆……虽然设计时他们为了防止变形也加宽了刀片,但还是碎了。据队伍所说,这个铝反而比AR系列的钢还贵两倍多,所以也算是个昂贵的教训了吧。


20秒不到,Blade就上了台面,电池坏了,于是也没法来回蠕动来脱困。第二场,完。
虽然Blade的刀片打到场地上就断了,但它也打到了Lucky一次,造成的伤害还是,呃,好歹也是个窟窿。

不过,如果刀片的设计是为了增加“bite”(击打力道)、打透对方装甲的话,那这个刀片打到更结实的场地上就会更难受,它不会马上反弹回去,而会受到反作用力的伤害。他们其余的刀片都是Hardox钢的,只是动量没有这把铝刀的大。不知道那把最轻的“胡萝卜”刀,以后有没有出现的机会呢?

上图是本届Blade的所有blades,最左边是本场坏了的铝刀,剩下的仨全是钢刀,最右边是胡萝卜刀。

Blade在别的地方已经有好几年好几届的经验,那为什么来到BB还显得有点不适应呢?从队长的回答来看,很可能BB的快节奏是一大因素。在铁甲雄心之类的活动里,一般每个外国队都会配一名助理,担当翻译等职责,而且比赛之间的等待时间也可能比较长,甚至可能长达两周。但是在BB,一切都好像在快车道,录制期间维修的时间只给一两天,而且也没有专门的翻译去服务国际队伍,再加上Blade的维修基本都是队长一个人完成(剩下的人都是亲友团),压力无疑非常大。偏偏所有安排上的队伍也都不弱,队长谦虚地表示自己可能是最弱的队……

Blade的零件在比赛录制开始前才加工完,更是没有时间事先组装测试,以至于在BB录制期间组装并测试武器的时候,Blade因为停转太慢而挂了好几次测试。在紧张的日程之下,队长和别的队社交的时间都很少。

国内赛事的Blade是第二版,而BB里的Blade已经是第三版了,大部分部件都重新设计了,轮子数量也从四个变成了两个。除了刀片需要下订单以外,剩下的部件都是队长用自家的机器做的,比如机器的武器系统顶版(6061铝)就花了三天才刻完(然后3分钟内就被Skorpios的AR钢武器打坏了)。

以后的Blade会怎么走?队长表示可能又要全都重新设计一遍……我衷心希望他们还能回来,并且能找到更多的帮手。我也衷心希望Lucky也能至少发点赛后图片给我们看看。

来源:
Lucky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tkorobotics
Blade社媒:https://www.instagram.com/teamorby/
网站:https://www.teamorby.com/
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sqxfjz/ama_with_team_orby_feb_12th_at_9pm_est/
3 Dragon Slayer vs Minotaur
Dragon Slayer用的马达还是有刷的,驾驶系统用的是Tombstone同款马达,武器则是Witch Doctor以前用过的,可以说都有一定的保障。但是武器设计上有个问题,那就是转速有点慢,因为机身塞不下更大的滑轮了。赛前测试时武器威力还比较大,但是和DUCK!比赛期间武器在温度、磨损等多重因素下越来越萎。在现场,如果他们想提升转速的话,就不得不临时制造一个大到会凸出到机身外面的滑轮……最终他们选择临时买了一些4s(14.8V)的电池,串联起来达到8s电压,换了最轻最小的武器,这样子理论上可以达到最高转速一阵子,不过应该撑不过三分钟。
结果第一次接触之后,上一场用过的电调就坏了。电调是比较古老的部件,可能并不适合现代BB的动能,于是内部的电路直接爆了……但是这一击也打掉了Minotaur一边的皮带,皮带蜷曲得绕在武器上被不断摩擦,最终冒了几缕青烟。但是Minotaur还有另一边的武器动力系统,决定了剩余的比赛走向。

然后Dragon Slayer行驶系统的电调也坏了,最后轮子又挨了Minotaur一下,大概轮子停转也是多次攻击累积下来的效果?
来源:
Minotaur社媒:(无更新)
Dragon Slayer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DragonslayerBattlebots/#(也无更新)
Dragon Slayer访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zbjGN8WTT8
4 Pain Train vs Yeti
双方都没发总结,不过Yeti发了Pain Train赛后拍的照片(啊?)。还不知道汇报会什么时候发表。

来源:
Yeti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YetiBattleBot
Pain Train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PAINTRAINBB/
5 HiJinx vs Kraken

本集争议最大的比赛吧,不过Kraken反而在社媒上表示HiJinx应该赢,不过依然反对Upper Deck的设计。当然我们大概也永远无法明白为什么Lisa给了HiJinx两分控制分,不过就算没这么做,结果也是一样的……
先来看Kraken的伤害:

刚开始一切都好,只不过HiJinx机身比较纤瘦、不规则,咬也咬不进去。之后HiJinx翻了,Kraken反而无处下嘴。Kraken等KO倒数未果,反而HiJinx转起来了,于是不得不硬着头皮接着咬——这一击之后,上颚就给打掉了;牙还在,但是歪了,也就是说武器还能动,但是没了威力;左轮行驶也歪了,但还能用。

但是Kraken把HiJinx抬举上台子时,左轮胎被螺丝机关挤了一下,这反而让轮胎挤进了机身,马达堵住了转不起来(但是马达没坏)。HiJinx从台子上滑下来后,Kraken又被打了一下,这一击打穿了框架,使得武器无法闭合。事后维修时发现,框架歪到得用锤子才能把螺丝砸出去。这一击还打坏了Kraken一个气瓶(不过没爆),也就是说,三届没坏气瓶的Kraken这届一下坏了三个,用光了备件,不得不赶紧订购。本场结束后,Kraken赶紧把剩下还能用的部件塞进了第三个框架里……对,他们大概是多带了一个,这反而救了他们。

期间Kraken卡在了自己的眼睛上,因此差点被倒数KO,多亏了机关的锯子帮助脱困(原来锯子还是能干人事的啊)。另外Kraken本场忘了固定喷火装置的一个部件,比赛开始前就滑落了,没法驱动。

最后这是Kraken对Upper Deck的抱怨:想法可以,但是没做好。本意是替代OOTA的位置,而且两边应该有高墙阻止机器溜出去(或者说,上去的机器必须从机关上下来),但结果反而背道而驰。HiJinx和Riptide反而用Upper Deck“复活”了,还得以喘息一会。如果能改成更小的三角形机关的话,可能更靠谱一些。

HiJinx方怎么说呢?
首先,HiJinx也不是没考虑过开场就反着开,但最终没这样,原因有三:正着开更方便打轮子修脚;正着开一样有可能可以沿着Kraken嘴巴滑上去,然后打到框架内部;正着开更好控制。

那么HiJinx为什么倒着开有点吃力呢?倒着开的HiJinx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是地面摩擦力。长话短说,金属的摩擦系数大于0.6,涂漆也不能有效降低,但是他们发现UHMW塑料相比之下有非常低的系数。UHMW塑料有很多种,于是他们选了最适合对应功能的那款,在顶部涂漆磨损最厉害的地方装了一块(下图;涂漆磨损来自上场被Mammoth掀翻之后)。但问题是,这块塑料在比赛期间因为受力太大而滑落了……于是HiJinx还是拖着赛前被打磨得光滑的脑袋蹭了一阵子。
之后Orion有了新主意,那就是在尾巴上装更大一块塑料,大到更耐久,并且翻过来时比头部先着地,就是加工切割的时候非常非常费劲。至于表现如何,以后再说。

但是还有问题:为什么HiJinx这场的驾驶这么拉?我们需要了解一点背景:在BB的场地换到拉斯维加斯之后,许多队伍都体会到了静电带来的干扰。机器里面的一些电子器件比较敏感,在受到静电几千伏的瞬间爆发时有可能会出故障。这个意外差点让HiJinx本场来不及参赛,但好在重启之后,器件至少有了点响应。
之后是另一个问题:试驾的时候,HiJinx又没反应了……驾驶员换了个靠近门的位置,然后HiJinx又动了。这问题在Mammoth那场也出现过,最后Orion站在摄影师的机位完成了比赛。目前故障原因未知。

最后多嘴一句:HiJinx透露,除了两个接近70磅的长刀以外,他们还有第三把刀之后会出现。但他们又提到,他们所有刀片都是杆状的,为的是方便复位——对于HiJinx的机身,一个Bloodsport那样的三角刀或圆盘刀会干扰复位,而杆状刀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转到和机身重叠的位置。HiJinx特意让武器在不运行的时候,旋转起来的阻力比较低。

HiJinx的刀偏重,旋转起来的速度也让Kraken大吃了一斤(物理),不过转速并没有达到满格——还是老话,快刀恐刮痧,慢刀出bite。但是HiJinx还是会遇到转起来时电调因为电流需求大而自动关闭的问题。

来源:
HiJinx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HiJinx.BattleBot/
网站:https://www.offbeatrobotics.com/
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splba8/team_hijinx_season_6_amafriday_feb_11th_4pm_pt/
赛后总结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Cw2xcFrO0
Kraken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KrakenBattleBot
6 Defender vs Riptide
节目上看不出来的冷知识:Defender驾驶员要同时操控6个旋钮,每一个还不能拉得太满,因为他们没来得及给一些移动的部件加上限停的机制。比如说,如果Jason一直往上抬举升臂的话,那这个举升臂的动力系统就会不断施加往上的力,直到机器完全战术后仰过去,或者皮带崩裂,或者螺丝斩断,或者别的副作用……好吧后面两个是我添油加醋的,但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Defender的叉子看上去比较易折一些。叉子在这一版是最后设计的,本来打算设计不同的模组,但是因为重量问题,最终没能设计得太结实。下一版应该会改善。

本场Defender的抓举钳坏了,好像是一个螺丝出了问题,但是他们描述得不是很具体……后果就是,比赛期间没有进行抓举,因为害怕举过度了反而不能复位。不过最后还是赢了。对了,Defender在失去抓举功能时还帮本可以被KO的Riptide复位,这一举动反而让我们看到了Riptide把自己举高高的精彩瞬间,这真是太感谢他们的体育精神了。
来源:
Defender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Defender-BattleBot-101629572206510/
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sqd50u/team_defender_season_6_ama_saturday_feb_12th_4pm/
Riptid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riptidebattlebot/(没发东西)
7 Deep Six vs SMEEEEEEEEEEEEEEEEEEE(长度不等)
好像没啥好说的。Deep Six卡住了,SM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一边卸了一边的轮子、一边让它卡得更深了,没什么特别的。锯槽再次立功……

关于机器卡在场地时规则会不会进行暂停、脱困、重开这一点,似乎参赛者理解的规则和我们看到的实施并不一样,那我也不多说什么了。
(下图翻译:
Craig:比赛第一天我们就得知,如果你自己开进场地机关卡住,而且连你的对手也没法帮你脱困的话,那[比赛会暂停,然后]员工帮你脱困。但如果是对手把你推进去的,那你不会得到脱困的机会。
我认为Deep Six这场应该得到脱困的机会,虽然一般他们会把脱困的画面后期剪辑掉。我们[2020年第三场]和Witch Doctor的那场在比赛临近尾声时有过一次脱困。
Andrew随后澄清:SMEEEEEEEEEEEEEE没有把Deep Six推进去。)
从视频来看,Deep Six在轮子被卸之后立刻就开进了槽里,SMEEEEEEEEE似乎没有往深里推,但也没能帮着脱困。不得不说BB的规则真是个谜……

Deep Six后来专门发了个贴子说明自己的看法,以下是重点:
叉子是按照以前的锯子槽尺寸设计的,BB把场地锯槽加宽却不告知参赛队员,导致了卡住;
卡住之后Deep Six开始尝试把转速提到最大,希望能打一下场地,用反作用力脱困;SMEEEEEEEEEEEE也在尽力帮忙,没有捣乱;
期间他们请求摄制组开启锯子机关来锯断叉子脱困(没被认可,有可能是因为锯子机关不能人为控制,否则会有不公平的争议),请求没有回应之后又多次请求按规则执行脱困,结果后期把请求的声音剪了;
虽然SMEEEEEEEEEEEEEEEEE切了一边的轮子,但如果脱困成功的话,Deep Six完全可以凭借巨大的陀螺仪效应继续有效行走,所以本不应被KO;
Deep Six的策略是削尖叉子钻进SMEEEEEEEEEEEEEEEEEEEEE底下以便把它打成两半,但是SMEEEEEEEEEEEEEEE每次都很灵活地后退逃脱了。

来源:
SMEEEEEEEEEEEEEEEEEEE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SMEEEEEEEEEEEEEEEEEEEEEE/
Deep Six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deepsixbattlebot
Deep Six观点贴:r/battlebots/comments/ssyc3t/deep_sixs_take_on_the_fight_with/
关于机器被场地卡住时相关规则的讨论:r/battlebots/comments/srihog/are_arena_unsticks_really_a_thing/
8 Hypershock vs Lock-Jaw
Hypershock方的总结里提到了赛前战术:保持对Lock-Jaw的紧逼,不让对方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同时避免武器正面交锋,以免转轴被打坏。使用的配置和第三集一样,连武器都是上一场使用的对称双转鼓。Lock-Jaw一方依然没有发布赛后总结……

Hypershock队依然在意武器系统锰钢部件的强度,所以不会选择开场就冲过去对打。在第一次接触之后,Hypershock便开始持续主动追逐。期间Hypershock看上去掉了轮胎,但打掉的只是外圈层,内毂还连着。赛后报告里他们说这没有给行驶功能带来太大损伤,不过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这么说……

比赛后期Hypershock因为轮子损伤而不能达到满格行驶动力,但是汇报里反而认为这是帮助他们夺冠的一点。驾驶系统受损之后,转身不便,陀螺仪效应变得不那么明显,他们反而可以把武器威力调满(上一场一直处于50%左右)。最后20秒里满格的武器帮他们完成了KO。赛后检查发现,另一侧的前轮也收到了大量损伤,内部甚至被扯了出来(下图),虽然比赛期间还能跑。另外有个武器链条没了,可能和赛前把链条防护的重量换到AR装甲上有关。

本场比赛在录制时正好是在上一集的Hydra Gruff之前,也就是说,Hypershock其实是本届第一个达成OOTA(打出场外)的队伍。上一期我们提到过,本届的新规则将蓄意OOTA列为了违规,但是规则用词并不清楚,以至于好多人都误以为把对手打出场外就算输。


好在,Hypershock这一记精彩的KO和之后Hydra的KO成了别的队伍的参考:既然无意中把对方打出去不算犯规,那就还像往常那样,尽情地打吧,不用投鼠忌器,只要别故意把对方从场地另一边拖到门前再扔就行。
来源:
Hypershock社媒:https://facebook.com/hypershocktv
网站:https://hypershock.tv/blogs/fight-breakdowns-s6/fight-2-lock-jaw
澄清录制顺序的赛后讨论贴:r/battlebots/comments/som2vy/go_here_to_discuss_the_early_showing_of_episode_6/
题外话:
有眼尖的观众看到了Pete桌上有两台电话,一红一蓝。Malice队回复说,每场比赛两队上场前都可以和Pete通话,比如可以顺带告诉他己方的策略之类。(2020年Pete回答过,他担任的职务从重启开始一向是比较忙的,所以我猜BB加了两个电话让他免于跑来跑去,方便上镜录制)

比较皮的队伍也会用它们干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去年Hydra通过不接触的方式把HUGE逼到墙角打满三分钟之后,Hypershock等队比较愤怒(因为不符合他们心中比赛的观念、不认可这种比较消极的打法等缘故),于是跑过去打了个“投诉电话”。

来源:r/battlebots/comments/sqn6bk/i_just_noticed_the_red_and_blue_telephones_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