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养”真的有道理吗?天气渐热快跟小编一起保养吧!
眼看又要到了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了,小编想起来一句老话,那就是冬病夏养”这其实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古人发现春秋季节是养阳,而秋冬季节是养阴,如果春夏把身体养好的话,可以把体内的寒邪排出,这样到了冬季的时候就可以少受病痛的折磨了。眼下要到三伏天了,大家知道三伏天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下面就来听听安阳蓝天中医医院的医生怎么说吧!
一、不吃:不吃凉
燥热的夏天,很多人为了解暑,会选择一些比较“凉”的食物,如凉拌菜、凉面凉粉、冰啤酒、冰奶茶、冰可乐......事实上,咱们人体永远喜欢温暖的环境,身体温暖,微循环才会正常,氧气、营养等物质的运送才会顺畅。经常吃冰凉的食物,体内气血会变得不顺畅。也许一开始你不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自然容易伤胃气,从而降低身体的抵抗力。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少吃冷食,即便天气再热,也要吃热乎乎的食物。

二、不洗
1. 不在大汗后马上洗澡
天气这么热,动不动就一身汗,这时候最适合痛痛快快冲个澡。且慢!此时洗澡,不论是冷水还是热水,都会对健康不利。水温过热:血管会进一步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导致心脏大脑血流不足,造成缺氧现象;水温过冷:毛孔会立即紧闭,皮肤表面虽然凉了,但体内的积热却散发不出去,反而会感到闷热烦躁。建议:等不出汗了再洗澡;水温以40~42摄氏度最佳。
2. 不洗冷水澡
天气越发炎热,洗冷水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还美其名曰:洗冷水澡更能让人神清气爽!但是,冲凉一时爽,事后火葬场。天热时,人体毛孔舒张,体表血管扩张,骤然用冷水冲洗,毛孔由于冷水的刺激骤然收缩,会使体内的热量遭到抑制,散发不出去,导致中暑。这就相当于中医说的“阴暑”,即寒邪突然入侵,把暑热暑湿困在体内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如身体阵阵发冷、头晕、头痛、恶心、眼前发黑、四肢又酸又重等。再者,伏天出汗多,体表血管呈扩张状态,此时如果突然给身体浇个冷水澡,会让血管急速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容易损伤心脑血管,发生意外。所以,为了健康着想,还是建议大家洗温水澡。
三、不睡“3觉”
1. 不在车内入睡
天气炎热,在车里开着空调睡一觉实在是太舒服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看起来平常的动作,却深藏杀机!长时间开空调,会导致车内外空气不能对流,尤其在汽车停止时,继续运转空调可使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集聚于车内。当人长时间在车内休息、睡觉时,氧气过度消耗,就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体吸入后,往往会毫无知觉,甚至出现严重症状仍不知何故,继续处在高浓度的环境中,直至死亡。

建议:天气再热,也别在开着空调的车里睡觉,老年、儿童、体弱者尤应注意;正常行驶车中要经常打开车窗,长时间开空调,车窗要留点空隙;不要在密闭车库内长时间开着发动机。
2. 不睡贪凉觉
· 对着空调/风扇直接吹
空调/风扇使劲对着脸吹,神经会“罢工”,可能会面瘫(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不能鼓腮)!而且,面瘫早期可治愈,延误则会终生瘫痪。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直接用风扇或空调对着脸吹。

· 袒胸露腹睡
这样睡确实凉快,但却容易着凉,引起腹痛、腹泻,老人和幼儿更是容易中招。建议大家穿个背心或薄衫,最好盖个薄被单。
· 直接睡在地板上
豪迈地往地板一躺,凉快是凉快,但很容易着凉。而且睡地板上,还会招惹“湿邪”,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
3. 不带气入睡
在这持续高温的天气下,很多人会变得比以往更暴躁易怒,常常处于要发火的边缘,甚至一点小事也能点燃他们的怒火。有些人是白天遇到不开心的事,到了夜深人静时,越想越气;还有些人则是回到家,孩子和另一半惹自己生气,一时无法排解,只能“带气入睡”......然而,中医认为“怒伤肝”,愤怒的情绪使人体的气上逆,并会伤损肝的功能。长期如此,伤身又影响睡眠,而睡眠不佳又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所以,建议大家睡觉前尽量放空自己,不要再想让自己生气的人和事了。
最后:说了这么多,总的来说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贪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有空调了,炎热的季节钻钻进凉爽的空调屋里确实是非常惬意爽快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适应这种凉爽,当心老人们口中的“空调病”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