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679)郭沫若故里
文游天下(679) 郭沫若故里 文/石岩磊 我对郭沫若向来没有好感,主要是源于他的马屁诗,像为斯大林祝寿写的《我向你高呼万岁》,其中说道:“你的七十岁已经是地质学上的年龄了,已经是天文学上的年龄了,你是以宇宙的生命为秋,你是以宇宙的生命为春。而且空间不能限制你的伟大,而且时间不能限制你的长寿,你已经活了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地质年,你还要活下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天文年,你是无穷尽,你永远无穷尽!” 读来,我浑身都起鸡皮疙瘩,眼前似是晃动着一条无骨凤爪,滑腻而Q弹。但当我来到四川乐山的郭沫若故里,参观完他的故居和纪念馆后,对其刮目相看。 1892年,郭沫若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从小就在自家的私塾“绥山山馆”里读书,学习传统儒家文化的同时也接触到一些西式思想,为他的叛逆行径埋下伏笔。在乐山县高等小学堂读书时,其就曾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开除,上中学时又由于参加罢课风潮受到处分。郭沫若22岁东渡日本求学,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历史剧,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26年,郭沫若回国参加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运动,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中将军衔。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决裂前,郭沫若写下痛斥国民党的讨蒋檄文,并参与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被推举为最高领导层7人主席团之一,任总政治部主任,且火线入党,起义失败后流亡东瀛。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毅然回国,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人大副委员长等职,享受副国级待遇,于1978年病逝。 郭沫若的学术成就斐然,其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而对他的评价则褒贬不一。当代作家巴金称其“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但更多的人言其是渣男、老油条,应该是出于他与多名女子有染以及写谄媚诗的缘故,或许历史学家余英时对他的看法最为中肯:“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不过从现代学术的规范来说,他逞才使气有余,而史学的纪律则远为不足。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 人一旦“别有怀抱”便气不足,口出阿谀之词即好理解了。乐山归来,纵览郭沫若光鲜亮丽的一生,我还是对其多了几分敬佩之情,钦敬其无与伦比的才华以及敢为天下先的胆识,至于那些令人不齿的颂词,只当是些笑料罢了,如遇臭狗屎,掩鼻绕道而行即可。 202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