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刀郎的《罗刹海市》:花面逢迎,世情如鬼 ——我想尽量去相信美好的事物

2023-07-31 14:03 作者:青青乐代用茶  | 我要投稿


 

 

01 刀郎与《罗刹海市》

人说娱乐圈也是一个江湖,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有人红极一时,有人昙花一现。有人主宰一个时代,有人依靠直播带货苟延残喘。

《200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一出世,便引无数人竞折腰。也由此造就了刀郎的传说。然而,所谓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即便他的音乐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依然逃不脱江湖这一刀。最后只能半退隐于山水之间,直至2023年的那个七月。

歌曲《罗刹海市》横空出世,琅琅上口的民俗小调,节奏风格上将东北二人转与魔改的雷鬼音乐进行了大胆融合,交织出了一种色彩鲜明的“中式妖异”。

再加上创作题材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罗刹海市》,歌词文白相杂,荒诞直白,与蒲松龄的小说同样,对黑白颠倒、美丑不分的现实做了辛辣的批判与讽刺。这才是这首《罗刹海市》爆火的原因所在。

 

02 蒲松龄与罗刹、罗刹海市

“罗刹”是梵语音译,指食人恶鬼。“罗刹国”是印度民间流传极广的故事,不少佛教经典都有它的身影。在这些佛教故事中,开头写道:有一马王,名“鸡尸”,相貌端正,身体白净,和五百商人飘洋过海求觅珍宝。遇到恶风,吹到罗刹国(罗刹国也是一个古国名,在婆利国东。婆利国在隋、唐时期又俗称为“马礼国”,在史籍《隋书·婆利国传》中有记载:“官曰独诃邪拏,次曰独诃氏拏。” 婆利国,就是今天的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清代也称俄罗斯为罗刹国)……

受到佛教故事的影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写了一个《罗刹海市》的故事。故事由海客故事和龙女故事两部分杂糅而成。它讲述了美男子马骥漂流到罗刹国,后又到龙宫的故事。罗刹国以丑为美,以貌取士;美男子马骥在罗刹国被视为异类,只有在抹着锅灰扮作“张飞”之后才勉强做了一个小官。而到龙宫之后,那里的审美才算正常,龙王求他为婿。日久思家,最后,马骥带着“数世吃著不尽”的珍宝回到了大陆。

罗刹海市要分开来看,罗刹指罗刹国,是蒲松龄着力批判的,而海市则是海市蜃楼,指的是龙宫,是蒲松龄的理想国。正如本篇结尾蒲松龄的点评——“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切中时弊。

 


 

 

03 官媒力挺下的传统文化宝库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不仅掀起了普通民众、专家学者的解读狂潮,更是引来了官媒的关注点评。在对其最新专辑《山歌廖哉》评述说:“一方面颇具讽刺性、思想性,诠释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另一方面旋律朗朗上口,听起来有亲切感、熟悉感,易于传播。”

刀郎新专辑《山歌廖哉》特别重视在传统文化里进行挖掘,不谈新歌《罗刹海市》与传世名著《聊斋志异》的深度链接,只说歌词里的“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就蕴含了深刻的中医哲理。

所谓七冲,在中医上也叫做“七冲门”。是指消化道的七个冲要部位,即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其中飞门指嘴,魄门指肛门。而焦海则是中医术语“三焦”“四海”的简称。中医有三焦不通百病生,故而清上焦,通中焦,温下焦则为通三焦,可常饮桔梗百合代用茶。四海则指“髓海”(头部)、“血海”(下腹部)、“气海”(胸部)、“水谷之海”(腹部)。

 


中国延绵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座富矿,时挖时新,必然会迸发出更强大,更动人的力量。

 

听一曲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就如娓娓道来的一则故事,其内容值得回味和探讨。我们尽量去相信美好的事物,更愿意看到正义穿过黑暗,给世界留下一道道光。#青青乐


刀郎的《罗刹海市》:花面逢迎,世情如鬼 ——我想尽量去相信美好的事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