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初历史的两个疑问
1. 吕氏家族
在网上看到有说法,说吕后的家族是个大家族,在刘邦刚起事的时候出了大力,可以说是原始股东。吕后的两个哥哥更是难得的将领,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很可能在韩信之上),甚至他们的不少下属都建功立业,得以封侯,但是因为两个哥哥死的早,刘邦有意打压外戚,所以没给吕家封王,只封了一个周吕侯,后来周勃、陈平把吕家人杀得一个不剩之后,又有意删改史书,掩盖了吕家的功劳。
关于这个观点,有很多人相信并传播。我不敢说是真是假,但我有几点疑问。
首先,史书记载,吕家人是从外地为避祸迁到沛县来的,即使他们在老家势力较大,迁到沛县之后还会有那么大的势力吗?我认为吕家只是一个县级的富贵人家,迁到沛县之后强龙不压地头蛇,比不上身为亭长的刘邦。如果吕家不只是个县级富翁,而是郡级,为什么躲到沛县这个县城里,而不到其他郡的郡治呢?如果是因为路远,为什么把两个女儿嫁给小小的亭长刘邦和屠夫樊哙,而不嫁给县级、郡级的富贵人家呢?
如果吕家真的很富贵,史书中却又有吕后亲自到农田干活的记载,甚至还带着孩子,这是为什么?吕家不给嫁妆的吗?不给田地罢了,连个照顾孩子的下人都没有么?如果是为了引出那个神秘地说刘邦会“大贵”的老头,没必要非得让事情发生在田野之间。
第二,如果吕家很富贵,却又让吕后吃这样的苦,说明刘吕两家关系不好,既然关系不好,吕家又如此有实力,为什么不自己打天下,然后建立吕氏江山,而是跟随刘邦打天下?就不怕刘邦卸磨杀驴?不怕吕后记恨,事成之后报复娘家?
如果吕家是像萧何那样怕担失败的风险,也有些道理,但给我感觉还是奇怪。因为萧何家族只有他一个人比较有出息,其他人都是默默无闻,没见他们立过什么军功,而吕家不同。
依照这种“吕氏股东论”,吕家有两个善于打仗的儿子,他们手下又有一群能打的将领,完全可以自立门户,根本无须依附他人。
第三,吕后去世后,周勃、陈平等功臣派很快就把吕氏家族铲除了。如果依照这种“吕氏股东论”,吕家有两个善于打仗的儿子,他们手下又有一群能打的将领,都是开国功臣封了侯的,为什么两兄弟一死吕家就败了,好像就剩下一个吕后还有能力,两兄弟当年的下属呢?当年并肩作战的情谊就没了吗,使得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吕家被消灭?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吕氏家族功臣团体,周勃、陈平他们怎么会那么轻易就把吕家人都杀掉?
综上,我认为,吕家就是一个普通的、比较有钱的家族,除了追随刘邦可能获得的回报最高,他们要是自己单干是根本不行的。吕家两兄弟之所以看起来地位高、权力大,在刘邦彭城战败后还去投奔大舅子,是因为吕家是外戚。对刘邦来说,自家人和外戚是最值得信任也最容易获得高官厚禄的。至于说吕家两兄弟的下属战功累累、多人封侯,也不值得奇怪。樊哙一个屠夫都能做将军,吕家的下人、车夫、厨师什么的立下战功然后封侯是很奇怪的事情吗?
2. 关于韩信
第一个问题,最开始的时候,韩信有自己的团队吗?
大家都知道,刘邦有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同乡组成一个团队,项梁、项羽有很多族人(比如项伯、项庄)组建团队,韩信有族人或者同乡、朋友能组建自己的初始团队吗?
韩信开始投奔项梁,后来投奔刘邦,他都是一个人去的吗?没有团队吗?如果韩信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里的其他人都去哪了呢?
第二个问题,韩信有政治能力(即拉更多的人帮自己打击对手、完成自己的目标的能力)吗?或者说他的政治能力能支持他在齐地独立造成三分天下吗?
我认为没有。史书记载,韩信出道居然孤身一人,连个朋友都没有,就是说没有自己的团队,说明他不能凝聚人心,后来能在燕赵之地招兵买马完全是借了刘邦的名头,想造刘邦的反实在是不可能的事。
另外,韩信刚出道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个“赵括”,后来跟着项梁、项羽的时间长了,有了真实的战争经验了,才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成为用兵如神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