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掌》——函数篇 个人总结 3

前言:
这是第三个总结,本来打算昨天写的但是昨天没精神,这个总结应该不会太完整,因为我现在就没精神(。_。)。

1.3 函数的解析式
函数的解析式,作为天天浸泡在题海的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这类问题有个坑就是要注意定义域,比如自变量作分母,如果不写它分也就没啦~。
1.3.1 待定系数法
在初中阶段,我们会经常听到老师说待定系数法,因为一般的函数问题都会用到它。如果你不知道这是啥的话,举例先——
【自编 1】已知二次函数f(x)经过A(1,0), B(2,0) ,C(0,5)三点,求函数f(x)的解析式。
这种问题我们都知道,只需要写下“设解析式为f(x)=ax^2+bx+c“,再将这几个点代入即可求得,那么这种解决方法就叫”待定系数法“。
辣么,上例题!——

【例 1.11 Ⅱ】已知。设k>1,解关于x的不等式
.

啊,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这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把两边底下的分母去了,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并不知道这个2-x的正负性,因此会很麻烦,所以我们要考虑把右边的移到左边来,因此可以得到
,
先看分子,可以很容易地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成(x-k)(x-1),进而
,
解释一下为什么成这b样了:因为上下都是单项式,且这整个分式小于零,所以上下异号,所以将分母转化为其相反数(成为分子的同号),再相乘就是大于零了(同号相乘除为正)。
显而易见地,这是个一元三次不等式,然后就要分类了——
Ⅰ 当1<k<2时,;
Ⅱ 当k=2时,;
Ⅲ 当k>2时,。
啊简单吧~,这是最最最最最简单的一种题型,下面的例子就是涉及多种情况的题目,只需要注意别少情况了就好了~。
1.3.2 换元法
这种方法也是很常用的了~,书上给的举例就是复合函数:令t=g(x),再反解出x,然后代入f(g(x))的解析式中,得到f(t),进而得到f(x)。但是也有反解不能的题目,比如下面的——

【例 1.13】已知,求f(x)的解析式。

啊这种问题呢,如果令t=x+1/x,辣么就反解不出来x了,所以我们要另辟蹊径——
我们知道,,所以我们就设
,则,所以
,可得
。
这时你可能会写或者根本不会写定义域为,但是写跟不写,都一样,没有分。为什么呢?
我们看到形如的玩意就会不自觉的套用基本不等式上去,这题也是,自变量是
,辣么我们就会用这玩意,得出
(因为x的符号不知道)。
故填。
书上说,这种法有人叫做配凑法。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可能每一题都可以用。所以我们看看变式——

【变式 1.13.2】若函数,则函数
的解析式为_____。

依照前面给出的基本思路,我们只需令,则
,所以
,即
。
简单吧~。
1.3.3 方程组法
书上一来就给了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方程组,让我一头雾水,但是仔细一看,欸,其实不难,就让我来解读解读⑧。

就酱,遇到符合的小题可以直接套用👍,话不多说,看例题——

【例 1.15】已知,则
=_____。

实战了~,先看g(g(x)),发现等于x,直接用——
。
答案就是这个,不过要注意的是,a值是原式f(x)的系数,即-2,b值是f(g(x))的系数,即1,不要弄混了哟。
那么g(g(x))≠x怎么办?请看——

【例 1.16】已知,求
。

因为,辣么,我们来到了解题重点——尝试
的运算,经过一系列的运算可以发现(千万别带错式子),这个等于x,所以我们需要列出一个方程组,当然,两个方程式不够的,需要联立三个,也就是把x替换成g(x)和g(g(x))。
方程组自己解,然后解得。
书上让我们不要担心这个会套多少,因为三层壳子是高考的极限,再往上就是竞赛了。
有点小难度了,那让我们看看练习册吧——

2.(1994 全国文 15)定义在R上的任意函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奇函数
和一个偶函数
之和,如果
,那么( )。

因为g(x)是奇函数,h(x)是偶函数,所以-g(x)=g(-x), h(x)=h(-x)。因为,用-x替换x可得
,所以联立这俩,可得
,
。
解得,
故选C。

好了就写这么一点,下次会不会再写我也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