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

《人生》这本书适合青年阅读的,它脱离年代,适合每代青年阅读,它描写的是人生,短暂的一段人生,它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注脚。
在两年前,我偶然看到《平凡的世界》这套书,在书店中的宣传是“中国人一生必读的书”,当时这样的营销用语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让我起了逆反心理。我当时热衷于历史、海明威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将这套书放下了。今年我回到青岛,发现自己还是没有沉下心来做事情,然后脑海中又想到读书,想读一些文学向的书籍,把自己的心思沉淀下来。不知怎的,突然想起《平凡的世界》,就购置了一套路遥先生的文集,里面第一本书就是《人生》。
开始阅读第一章时,文笔舒展,让文字描述的场景,徐徐展现在脑海中。当读到高加林的教师职务被抢占时,我也愤怒,仿佛高加林就是我。章尾,高加林的父亲思谋一番后,却让高加林忍气吞声,嘱托妻子明天给高明楼送点茄子,别让人看出是刻意讨好,如此描写,真实且符合高加林父亲的普通农民的做事方式,不愧是当年让路遥先生一炮而红的大作,寥寥几笔,沉浸其中。


后来高加林因为家中拮据,被父亲推着去县城卖馒头,又一次打动了我。像高加林这样的乡村教师,没有在大街叫卖过,他感觉羞耻,感觉被践踏尊严。尤其是当在路上碰到高中同学后,为了掩盖卖馒头的事情而撒谎,这跟我们有难言之隐一样,生动贴切。这一路上高加林所做的事,把这种羞耻感放大,最后巧珍帮助高加林,进而和高加林坦白,与高加林进行自由恋爱等等,可以说把各个人物描写得生动形象。
但是就像扉页写的一样:“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当看到高加林的叔叔回到地方后,我想高加林应该会幸福吧?但是人生可能注定要是曲折的,要经历风浪,才知道什么是珍贵。当高加林走“后门”进入政府当记者时,我有些痛心,一个因为不公而失去机会的青年,变了!变成了利用不公去抢占他人机会的人。屠龙勇士变成恶龙,这好像成为了命运。高加林一开始是在意的,后来报道洪水又展现了他的能力,我的痛心又隐去了,至少是能干事的。
在最后3章,我有些不想读了,因为高加林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一个有想法的青年犯了错误,他辜负了当初的巧珍,我想冲进书里把他拽过来,给他浇盆凉水,让他清醒清醒。看着一个青年慢慢走入岔路,是极为痛心的,很痛。

读完后,我第一时间就开始写读后感,读完的感觉很难受,这就是人生吧!我们终究会犯错,终究要负责,终究还要让父母看着很痛心,但好像每个人都要经历,不经历好像就无法领悟“人生”。这只是高加林人生中的一小段,他又要去担任乡村教师,好像一切都没发生,但是一切又都以改变,相爱的人因为他的行为错过一生,这会是他人生中最难回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