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传武部分称呼问题(一)

2017-12-20 00:51 作者:知乐庵主人-知了  | 我要投稿

浅谈传武部分称呼问题。

一.辈份问题。

大多数人论辈份,基本能到说四代。也就是太师爷。上面在论就开始乱说了。

具体怎么称呼见《尔雅·释亲》:“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师门里面在某某祖前加上师就可以了。

第一世有一个固定称呼为祖师爷。

他不一定是创造这门技术的人,也可能从他开始发扬光大这项技艺的人。

比如相声界把朱绍文先生成为祖师爷。

当然也有假托,相声里假托的祖师爷是东方朔。这个不用太较真。

武术里,大多是达摩啊或是那朝的某位高人。这里不就展开了。

具体举例如何称呼:

以八极拳为例。

拜吴钟为祖师爷。这就是典型的不是创造而是从吴钟爷开始发扬光大的。

假托祖师爷达摩

八极门里最有名的李书文是五代先贤。

我要是称呼李书文先贤,称为师天祖。


其他部分称呼:

父的妻子称为师娘。

辈,排在师父前的称为师伯。排在师父后面的叫师叔。对应的还有徒侄等。

同辈,排在前面的称为师兄(师哥)/师姐 ;排后面称为师弟/师妹。


二.某某式、某某家、某某氏、某某门、某某传

式:式,法也。——《说文》

可以引申为某种样式。

常见的太极拳,比如杨式太极拳。

具体解释就是杨露禅样式的太极拳。

某某式可以说成某某家的

某某氏同理

至于怎么被称为冠以姓氏。目前没有个公论的定义。这里就不深究了。

不过一但说成是你家的(加姓氏在前),就是不认之前的祖宗了。

比如说,八极拳里,霍传八极拳(霍殿阁、霍庆云传) 强传八极拳(强瑞清传)等等。

若是变成霍式霍家,强氏强式就是欺师灭祖。 

其他拳种为什么那么称呼,这个是人家门里的事情。我就不说了。

八极拳里比较特殊是西北马氏。

马家是以劈挂为根基参了八极,加上马家历代在武术界都十分有影响力。

他家传的拳(不单是劈挂和八极还有很多拳)被尊称西北马氏通备。

所传八极,称为马家或马氏八极,风格比较特殊。

这是唯一一个。


某某门

这是一个不大常用的说法。具体解释也没有,常用来隐晦的代替上面三种说法。

一般用法是代表一个体系、拳种或是比较大的风格例如:八极拳门  八极门  罗疃李门 张门

但我个人在称呼影响力大的、弟子出过各类高人、风格有明显区别的,一般会用系。

比如八极拳分成 孟村系  罗疃系两种。

或是在称呼类似李书文先贤一支,在各个方面都影响巨大的,称为李书文系。

某某传

基本上是个那里都可以用的说法,也是比较谦逊的一种说法。

具体到八极拳,霍传 强传 魏传 李传(李大忠) 刘传等等 

师爷,比如我说我是吴传八极拳(吴钟)

门里这么说和没说是一样的,练八极拳都是吴钟传的。

门外直接说练八极拳就好。

过某某传,也是要公认的影响力、实力、贡献比较大的人。

其后人才能说某某传。

举例:八极拳二代先贤。

基本把技艺传承了,因为没有出去闯荡,所以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其他杰出贡献。

所以没有称自己是二代先贤某某传的。

总而言之,姓氏放在拳名前。可以代表影响力、风格、技术、实力等等都十分出色。


三:一世为祖  二世为宗

一世为祖  二世为宗。这是传武的一个老说法,现代人可能大部分都没听过。

方面比较缺乏,二代先贤都是传承技艺没有那么大名气

形意拳这方面比较完整

拜李洛能为祖 ,拜其八大弟子为宗。

八大弟子,各自都演化出了不同风格的形意拳并发扬光大。

宗。

不过因为不是所有拳种都会这种情况,所以就很少提了。

                                                                                                             作者:镜月知了



附录尔雅·释亲篇:

前文没有说明的,可以参照。


宗族

父为考,母为妣。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父之姊妹为姑。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

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

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

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晜弟。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

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

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

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

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

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

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

父之妾为庶母。

祖,王父也。

晜,兄也。

母党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

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母之姊妹为从母。

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

妻党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女子子之子为外孙。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婚姻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女子子之夫为婿,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

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两婿相谓为亚。

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

嫔,妇也。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浅谈传武部分称呼问题(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