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希腊世界的浩劫,民主制度的瓦解,昔日同盟为何互相仇视?(伯罗奔尼撒战争上)

2020-02-11 15:51 作者:销魂很销魂  | 我要投稿

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和斯巴达曾经结盟,后来联合打败了波斯帝国(CV4602276)。两位大哥虽然在波希战争中一致对外,但两个城邦本身的制度却是不同的,一个是经济富裕的民主政治城邦,另一个是军事强大的寡头政治城邦。希腊安全了,但是失去了统一战线的希腊城邦们的矛盾却逐渐显露。

提洛同盟,是希波战争中由希腊的自由城市自愿成立的一个同盟。而斯巴达也成立了一个防御同盟,名为伯罗奔尼撒联盟。


希腊形势图(红色为提洛同盟,黄色是伯罗奔尼撒同盟,绿色为中立)

希波战争50年后,提洛同盟已经退化,成为雅典维护其在爱琴海的霸权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雅典逐渐把同盟变成了发展自己利益的海上帝国,动用了同盟国金库,试图把同盟国都变为附庸,哪一个造反,就以武力镇压,接管其海军,勒索其贡赋。

雅典为什么这么屌?这就要拜一人所赐——伯里克利,这个人我们之前讲过。他童年时经历过希波战争,深知战争是世界的规律,不可避免,雅典和斯巴达再必有一战。


伯里克利

面对雅典一味的势力扩张,斯巴达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当雅典有充足力量的时候,便会把扩张的目标指向斯巴达,这是斯巴达人不愿看到的结果,于是伯罗奔尼撒联盟,便开始与提洛同盟对抗。

两个城邦集团在波希战争胜利后的几十年里(前460-前446),大大小小的纠纷不断,但始终没有爆发全面战争,这些大大小小的冲突被称为是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一般被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奏。前446年,双方打了个平手,交战双方签订了一项合约,约定维持30年的和平,希腊半岛基本恢复了之前的形势。

作为缓兵之计,谁都知道和平不可能维持三十年之久,但在各自小弟面前还要点脸的大哥,不可能轻易打破和平。利用这段时间,伯里克利主持重修了雅典卫城,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帕特农神庙,并且向外扩张自己的势力。

前435年,伯罗奔尼撒同盟中的科林斯与其殖民地克基拉发生争端,克基拉使者找到伯里克利,请求援助。

克基拉:平时保护费我都交了,现在你做大哥的得帮我。

克基拉在哪,希腊的最西边离雅典贼**远跑这么远去帮忙,在雅典这个民主政治的国家中,必然有许多反对的声音,但这时伯里克利展现了自己非同寻常的嘴炮天赋,前433年,在伯里克利的推动下,介入科林斯与克基拉之间的战争,逼科林斯退兵。并对其他伯罗奔尼撒联盟的小城邦展开了贸易封锁。前432年,伯罗奔尼撒同盟集会,在科林斯代表鼓动下,向雅典提出强硬要求,强烈请求雅典撤兵。

斯巴达这时有一场黑劳士起义,国王不愿战争真打起来,就跟雅典谈判,商量双方撤兵。

斯巴达:我们的人不打克基拉了,既然大家又是朋友了,别对我那个小老弟禁运了呗?

伯里克利:撤兵好说,但禁运这可是提洛同盟内部的事,你这是要干涉我们的内政,不行!

就这么diss了几年的时间,战争最终打响。前431年,底比斯人和普拉提亚人发生冲突,斯巴达同雅典之间的和约彻底撕毁。

十年战争

在陆地上有雅典卫城阻挡,在海上则用雅典牛逼的海军袭扰,四处去骚扰斯巴达的那些盟邦。伯里克利的剧本已经写好,规避斯巴达强大的重甲步兵,坚守城池,以逸待劳,挫其锐气,利用海军优势骚扰斯巴达后方,扰其民心,只要几年就可以拖垮斯巴达,等斯巴达内忧外患之时,雅典便可出兵,一招制敌。剧本写得挺好是吧,第一年的战争基本上按照伯里克利制定的作战计划进行。斯巴达立即命令同盟者派出其国2/3的兵力,准备征讨雅典。


雅典卫城

斯巴达有步兵、骑兵约3.5万人,强于雅典。斯巴达的战略是发挥陆军优势,并鼓动提洛同盟成员国叛离,达到其削弱和孤立雅典的目的。那这么多人的口粮上哪去找?抢!斯巴达人攻打阿提卡,蹂躏阿提卡城郊的农田,并一路推进至距离雅典只有6英里不到的地方。很多从阿提卡迁来的农民,趴在墙头上一看,自家的田地被斯巴达的军人糟蹋了,十分愤怒,要求出击。这给了伯里克利的政敌可乘之机。

伯里克利告诫人们,不要在战争中再追求扩大领土。除了雅典国家的经常性收入外,每年同盟国交纳的贡款有600塔兰特,帕特农神庙里存着6000塔兰特同盟的存款,还有各种资源总数有500塔兰特,甚至包括雅典娜女神像上的金片,都可以拿来应急。伯里克利使雅典人相信,最后的胜利是有把握的。

雅典娜像

第二年伯罗奔尼撒人再次派他们2/3的军队侵入阿提卡。但在战争破坏和城里难民密集的情况下,公元前430年雅典突然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城内的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城外的田地被蹂躏。人们觉得是伯里克利的错误做法激怒了神明,这使得人们将愤怒都倾泻在了伯里克利的身上,而伯里克利的对手则抓住了把柄,以贪污罪把伯里克利告上法庭,判了伯里克利一笔罚款。虽然罚款并不是很重,但是他失去了公信力。

大敌当前,雅典仍需要伯里克利的领导,伯里克利再次当选为将军。但在战争开始2年又6个月之后(前429年),瘟疫便带走了他的生命。伯里克利的时代结束了。

在伯里克利死后,激进的克勒翁继任雅典执行官,主张转守为攻,然而克里昂的威望远不如死去的“雅典第一公民”伯里克利,求和派尼西阿斯主张坚持伯里克利的战略思想。但克勒翁上台后,雅典的作战确实积极了很多,可未取得什么决定性的成果,战争似乎进入了拉锯战的环节


克勒翁

直到公元前425年雅典获得了一个胜利,雅典军队登陆伯罗奔尼撒西岸,虽然他们未能围攻斯巴达,但俘虏了120名斯巴达贵族。人质在手,斯巴达也没有再对雅典的郊区进行骚扰。

克勒翁这人十分激进。前428年,盟邦密提林反叛,雅典人在攻破该城之后决定将城邦中所有的男性公民处死,将妇孺变做奴隶。克勒翁还痛斥民主制不适合统治他人,雅典人太过软弱。修昔底德和亚里士多德对克勒翁的评价都非常糟糕,希腊戏剧家阿里斯多芬更是对他恨之入骨。在接下来的描写中,克勒翁被刻画成一个大话连篇的投机分子,并被明确称作“民众蛊惑家”,就是古希腊的川普。

此时斯巴达出现了一位非常出色的将军,叫做伯拉西达。他开始在色雷斯行动,他与马其顿国王达成了一个同盟。伯拉西达占领了雅典在色雷斯最重要的基地安菲波利。伯拉西达的远征击中了雅典的要害,因为雅典的粮食很多都是从黑海沿岸进口的,而色雷斯是这个运输的必经之地。安菲波利的失守对雅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打击,尼西阿斯主张与斯巴达达成一个协议。但克勒翁依然坚持他的强硬政策。双方虽然达成了一个停火协议,但没有人遵守这个协议,战事再次爆发。公元前422年,双方在安菲波利最后决战,克里昂和伯拉西达均战死。

伯拉西达

安菲波里之役以后,雅典尼西阿斯上位。两方面都不愿继续作战,想着如何订立和约。由于双方激进的主战派没有了,因此和谈终于有了希望。双方同意将战争中取得的对方的土地归还原主,并交换战俘,签定了保持50年和平的条约,史称《尼西阿斯和约》。

至此,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一个阶段结束。

史实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投币,收藏,分享,关注

希腊世界的浩劫,民主制度的瓦解,昔日同盟为何互相仇视?(伯罗奔尼撒战争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