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巨龙之牙——122工程坦克小史

2023-03-05 21:31 作者:朱加什  | 我要投稿

        本文为183大佬发在坦克世界网站上文章的修改版,183大佬已经在动态里说了原文错的地方不少。但由于还有人借鉴引用@Saber_アルトリア,个人打算把原文改一改。写一篇尽量正确的(部分资料由心灵终结x大佬提供,红字资料就是但部分不是。

      最近在坦克世界里大火的122 TM,即122工程,经常被一些媒体误称为“WZ-122”,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真正的WZ-122实际上是80式坦克,已经是十多年后的产品了。WZ编号是80年代才和BWBKYW这些科研外贸编号一起启用的,本质上是为了区分不同种类车辆,此前的坦克编号是三位纯数字。因此严格来说80年代后仍在服役或者生产的正式车辆都要加WZ,而此前的试验车在其研制周期内是不会加WZ的。而国内WZ乱加的原因是一本内部书,然后0几年坦装文章全是从这里来的,导致这一情况流传开,比如WZ132 WZ111、WZ141、WZ131-1这些叫法。不过有的车书里没加WZ,比如122就是,原因是后来的80式编号是WZ-122,为防止撞编号所以书里617供稿时二四会战的122没加WZ。所以说本质上就是国内坦克行业的人也在那乱加前缀导致的混乱。

        第一部分:122(三液样车)

    122在67年就开始预研,到珍宝岛后事件这几个二代车辆项目全改了并进行了设计强化就成了我们所知的这样。在珍宝岛一战中,陆军发现现有的装备已经很难对付苏联的T-62坦克了。新坦克的设计指标被要求达到T-62的水平,以取代已经落后的59式坦克。设计局的第一次尝试是使用100mm滑膛炮的69式坦克(121)。69式的早期型号表现很糟糕,甚至不如原版59式,后续需要不断的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国防科工委要求研制一款全新的坦克,以免全部资源都砸在69这个项目上。

122-1工程三液样车,注意其安装的302反坦克导弹及双联装12.7mm机枪

包头的617厂随即开始了新型坦克(122)的研制,因为此时并没有别的工厂有能力设计制造一款全新的坦克。在灾难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122工程的设计指标被大幅度地夸大了,包括并不限于液力传动,液力气动悬架和液力辅助控制功能等等对当时中国坦克工业来说非常困难的要求。(杜惠昌老先生后来在微博写到:但是到了装配过程,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开始没有油压,车不能动。液气悬挂摇摇晃晃像人喝醉酒一样。很多技术现象,谁也搞不清楚。十一前,终于把车送到北京,给中央领导表演完就回来了。根据车辆情况,说明三液技术没有过关)由于指标中的三重液力装置设计要求,122工程第一款样车也被称为“三液”样车。三液样车采用了铸造炮塔,安装有120mm滑膛炮,炮管全长5.75m,非常接近安装于T-62坦克上的U-5TS 115mm滑膛炮。炮口膛压330MPa,炮口初速为1610m/s,可以穿透1000m外以65度倾角布置的120mm均质装甲板。这个数据指标以当时的作战环境来看是满足期望的。但是三机(1221)和三液(122)上的火炮是否是改了设计不明(因为69年之前是老122在筹划,珍宝岛后大体上是69年12月提出了新的指标要求使用120炮),122照片上的火炮可能只是配重假炮管,,原因是1224的外观与之相同然而1224炮塔整个是假的,而且是120炮有的资料里只说造了两根,因此1221只有一辆有火炮(另一辆是无火炮的所谓母车),同时704四辆车也只有一辆装了炮。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122的拍摄时间没有标注,而文字资料称122先是20防空机炮后面改成高射机机,也就是说从这里看这不是122最初的样子,这样的话这时期122即使原本装的真炮这时候也可能拆掉装假炮了。122最初就打算安装4枚302反坦克导弹(红箭-8导弹的前身)。

    第二部分:122-1(三机)

  设计制造过程中,617厂很快发现,以现有的技术实现液气悬挂和液力变矩器的量产完全是天方夜谭。国防科工委和设计研究院进行研究之后,放弃了原本的设计指标,进行了第二版122工程样车(122-1)的研制。用机械传动和扭杆悬挂代替了原本的液力装置。(杜老在微博中写到:决定第二轮搞三机,机械传动,机械操纵,扭杆悬挂。三机车二台1971年跑车很多里程,经历了南京夏季试车。但是车辆可靠性比较差,传动箱经常断轴打齿,热状况也不好。到1972年二四会战就这样结束了。)保留三液样车的其他的大部分设计,因此该样车也被称为“三机”样车。坦克世界的122TM(TM意思是三机)是个缝合怪:1221的名称,车体炮塔主体都是按704做的,不过却有不少1221/122的细节比如炮塔扶手储物栅栏车体红星位置然后炮管外挂按122加上了不应存在的导弹发射架,除此之外加了不应该有的裙甲、加高了头包、车灯位置也不对。

       第三部分:704工程

     三机样车为确保生产性在各项数据上都做了妥协,导致整车设计过于平庸,不出意外地被抛弃。此时,北方邻居的侵略可能已经被数次提上日程,中国不得不考虑将生产设施向内陆迁移。一拖的704厂并非617搬迁,而是新建的,不过抽调了一些617的工人,同时60所一半人去704成为设计所。而122也不存在研制转移到704,洛阳的704是在相同指标下独立设计的,704厂是一级部民用工业动员项目,除了火炮之类的必须部件都是各省民用工业生产的。所以说704并非是122的延续,也不是122的第三个项目。而1223则另有其车,是617在73年进行的一个部件试验车项目,再往后79年后又有新的1223试验车成为了80式的前身。

80实验车,上一个1223没有确定照片流出。

PS:704工程可以看做122项目在704厂的平行项目,两者是分别研制的项目,704的研制时间大概是70年10月到72年9月前。704没有受122三液的影响,而是这时期二代坦克的设计要求就是这样,裝120炮强化机动性,自然大体看着差不多细节有许多区别,真早说的话,具体科研人员间联系有限,像参加过122研制的杜惠昌就对704的研制不知情。简单来说704其实对标的是三液项目。(704后来会出文章)

     狭义上的122完事了,接下来介绍广义上还包括的1224和1226。首先1224和1226是784会战的产物,实际上784会战和二四会战已经关系不大了。这里面1226是真正要制造的样车,仍然是本质锅盖头。而1224只是一个底盘试验车,用来测试发动机传动散热行走系统,他那个看着很炫酷的焊接炮塔完全就是个样子货摆设。

第四部分:1224(平台试验车)

等到70年代中期动荡的局势结束后,中方于78年开展了78、4会战。此时正值中西方蜜月期,中国军方领导人前往欧洲参观了克劳斯马菲(Krauss-Maffei)的工厂,在那里还未服役的豹二坦克用自己优异的机动性刷新了中方代表对新时代主战坦克的认知。虽然德方代表表示可以提供整车进口和生产许可证,但高昂的采购费用以及对生产和维护设施的高标准需求都是此时的中国所无法负担的。事实上这些设备和人员上的硬指标在90年代才开始一步一步完善,在当时自然是无能为力。不过在四处考察学习之后,中方代表团仍然带回来相当多的设计经验和实用技术。

617厂参考了很多西方设计理念后,在1979年完成了1224样车的制造。1224样车的定位是作为发动机测试车用,而它在设计之初要测试的就是刚刚引进的1000马力的德国MTU MB-8V331 TC 41发动机。发动机基本上符合工厂617所开发的液力变矩器和两片式行星齿轮的技术要求,唯一的缺点是尺寸过大和冷却性能的不足。MB-8V331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款民用发动机。(以下资料由杜老提供: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民用发动机和军用发动机,完全是二码事!中国曾经引进过一台德国331发动机,那是民用的,花钱买的。改装以后装在1224试验车上,那是1978年的事。后来又引进过一台396发动机,民用的,改装以后名称为96D,装在BK1871试验车上。那是1987年的事。中国从来没有引进过德国豹2坦克873发动机),管路和附件设计不是很紧凑。为了容纳下它,122-4样车不仅被迫预留了一个巨大的动力舱,而且还在动力舱上方安装了凸起的散热风扇。

有关78-4会战的介绍,资料由杜老提供:什么是78-4会战?1978年4月 五机部在大同召开“78.4”会议。洪学智以及五机部张珍为首的五个部长,35个单位,140位代表参加会议。此次会议主要是动员并安排新坦克研制工作。617为总体单位,201,北工参加合作研制,任命韩雪海为总设计师,以德国豹-2坦克为追赶目标。坦克世界的BZ-75的炮塔就是1224的炮塔,但1224是测试发动机的。

第五部分:122-6系列样车

作为当时中国可以买到的技术水平比较合适的发动机,以MTU MB-8V331 TC 41发动机为蓝本研制国产坦克发动机是最好的选择。军委当即责成636厂牵头对其进行仿制与改进工作,这就是后来的8V165发动机。不过再怎么说将引进的发动机作为国产坦克的动力首选都会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军委也让616厂拿出自己的发动机作为备选方案,成品就是12V150发动机。12V150发动机是在12150L发动机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增加废气涡轮增压器,水冷中冷器,机油换热器等附件的改进型大马力发动机。这两款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均为986马力。

122-6样车就是采用了8V165发动机(616厂研发)的1224型坦克的简化版,122-6F2则使用的是12V150发动机(616厂),其余和122-6样车保持一致。由于衍生自122-4样车,122-6/6F2也是安装有一门120mm滑膛炮的战斗配置。两辆样车均使用617厂研制的5档液压自动变速箱,这使操纵性更容易,减少了换挡时的冲击。122-6和122-6F2的开发从1981年进行到1982年,并成功实现了许多最初的目标。但是,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变速器的体积大,占据了很多空间,不便于操作并且寿命也很短。坦克世界的116-F3就是拿1226改的

      第六部分:WZ-122

80式坦克是122工程中最成熟最保守的一款,不再采用不可靠的自动输弹机与液气悬挂,而是回到了手动装填和扭杆悬挂。它吸收了69式、122-4样车和122-6系列样车的成熟设计,例如小尺寸路轮和带涡轮增压器(输出730HP)的12150ZL柴油发动机。80年代L7 105mm线膛炮在靶场测试时将两辆59式坦克打了个对穿的成绩给中方设计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主炮方面,80式坦克不再使用不成熟的120mm滑膛炮,而改用从奥地利购买了生产许可的L7火炮。L7火炮的后座行程比老59式的D-10T 100mm线膛炮还短,可以很方便的安装在各种锅盖头里,俯仰角还有所改善。L7火炮先是安装在了79式坦克上进行实验,紧接着就成为80式坦克的主炮进行大规模装备。80式不是1225,那是个海军的代号。

     至此183大佬的文章就结束了,个人只是在其原有结构上对错误进行修改并额外添加部分内容。我需要重点强调的是122、1221和1223和1224、1226、1226F2之间没有关系,其实85也叫过1227、1228。这些车之间只是编号相近,没有关系。我只是对错误进行修改并额外添加部分内容,没有动文章结构。

感谢心灵终结X大佬的帮助

巨龙之牙——122工程坦克小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