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华青玉谈诗词】几种对仗方式

在律诗中,我们都知道,颔联和颈联是要求对仗的(别那中唐以前的诗或者搞特殊的诗抬杠),但是对仗并没有那么简单,它其实有好几种形式,一般还要求词类相对,门类相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霖叩宇问寒楼,户外黄丝怎忘收?雁杳频愁推牖老,笺舒只恋点毫钩。
东风摆柳寻飞絮,梦里青天可记游?水渺长思祈愿切,桥穷且醉绕肠柔。”
神州滋雨露,赤县灿春花。

1.正对
上联与下联的意思是同一方向并立的,相互补充,相互烘托。
正对又叫“合掌对”,然而“合掌”是诗家大忌!
“合掌”:顾名思义,两只手合一起可以基本或完全重合。指上联与下联意思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不适合在诗词中使用,但你用一下也没事,没有那么严格的。在对联中比较常见,如上文中的 神州滋雨露,赤县灿春花 。
相关的还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nd so on.
2.反对
有正对自然就有反对(此“反对”非彼“反对”,拒绝无脑杠精)。
反对:上联与下联的意思反向并立,具有强烈对比、反衬的作用。
such as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3.流水对
上联与下联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几种方式:
1.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者根本就是一句话切成两半说
2.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
eg: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一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第二类)
莫怨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第一类)
4.扇面对
又叫“隔句对”,如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颔联与颈联相对。但在诗中很少见,多用于词中,比如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注:“惜”属于“一字豆”,即“领字”,表示发端,引出下文,词的对仗不必考虑“一字豆”,只考虑后面的几个字。“一字豆”其他例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其中“秦皇汉武”与“唐宗宋祖”相对,“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相对,合起来就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与“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相对。
相关的还有:
“春霖叩宇问寒楼,户外黄丝怎忘收?雁杳频愁推牖老,笺舒只恋点毫钩。
东风摆柳寻飞絮,梦里青天可记游?水渺长思祈愿切,桥穷且醉绕肠柔。”
这首七言律诗《长相思》很秀,直接首联和颔联合一起去和颈联和尾联合一起对。
在对联中就比较常见了,那些一联不止一句的都是扇面对,比如那个骚气的对联:
吕氏姑娘,下口大于上口。
徐家公子,邪人多过正人。
5.句中对
一句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也叫作自对,当句对
如:
喜茫茫空阔无边,
叹滚滚英雄谁在。
上联“空”与“阔”,可以自对,下联“英”与“雄”也可以自对,而且上下联整体上也是对得比较工的。
在成语中比较常见“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七上八下”……
6.借对
通过借义或谐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借义可以理解为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诗词中比较常见。
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绿”本是形容词,但在这里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使……变绿,相当于一个动词。
谐音有一个很典型的就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是朦胧派,做这种事情很正常,“丝”其实应该是“思”,但是在这里这个“思”应该表示名词,而“思”作名词时时仄声字(没有为什么),虽然也莫得关系,但是这样和下联的“泪”(仄声字)相对还是欠佳。
一语双关,含义深刻,巧妙绝伦,含蓄委婉,你如果用得好的话你也算是个带诗人了。
7.回文对
和借对中的谐音对都是很骚气的对子
正读倒读都是同样的对联,或正读倒读都是一个通顺且不与原来相同的对联,可以谐音。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就是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钩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by苏轼
这本来就是一首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是一首诗,其中颔联和颈联是对仗的。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如果说正读倒读的都相同的,那就是: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8.鼎足对
出现在词中,指三个句子互相对仗。
比如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树绕村庄》
这就是两句十分典型的鼎足对
(注:填词时,必要之时可以使用同字相对)
9.韵脚对
用同一个韵部中的字作韵脚相对仗
如:
态浓意远,眉颦笑浅。——辛弃疾《醉太平》
剪不断,理还乱。——李煜《相见欢》
用韵脚对用的最丧心病狂的就是蒋捷的《一剪梅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
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
心字香浇。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双击666
10.豆对
前面我曾经讲到过“一字豆”,其实还有“二字豆”“三字豆”,“豆对”很简单,就是有一个“领字”,就是总起,引出下文的字,但是下面一句没有和“领字”相对的字词,只是“领字”所“领”出来的东西相对,比如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就是因为我们读去的时候,“惜”停顿一下,再“秦皇汉武...”,所以叫一字豆“豆”就是“顿”,断句就是断在“一字豆”,也就是“领字”后面。
一些领字如下:
【一字】:
看、望、听、想、读、览、喜、溯、怅、怕、任、待、问、凭、叹、嗟、念、试、应、将、须 、对、莫、正、乍、总、奈、但、料、似、算、更、真、并、怎、方、尽、况、渐、倘、虽、彼、甚、只、漫、纵、便、又、况、恰、早、念、记、
【二字】:
迹将、却将、莫非、何须、只须、须知、须念、还须、即此、如此、居然、自然、但看、但闻、但得、但愿、记得、不忘、恍如、不妨、何不、也算、看来、不觉、切莫、岂料、总合、更兼、只要、只将、只是、只期、只余、若是、已是、不是、便是、又是、云呈、况是、哪怕、那堪、此日、当年、尚待、依旧、自思、自愧、且把、莫把、未省、
休说、无怪、休辞、岂惟、没道、未必、何必、何况、安得、纵使、试问、试看、敢向、不堪、犹觉、却忆、未闻、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拚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
【三字】:
最难忘、最可怜、最无端、最堪怜、最妙处、最好是、只赢得、只落得、只留得、只刑得、写不尽、望不断、流不尽、看不尽、禁不住、赏不尽、全不念、君不见、只不过、倒不如、哪管他、休沦他、谁管它、且任我 、才领得、好领取、莫辜负、都付与、且探寻、且看那、请看那、放眼看、扰想见、犹剩得、犹记得、再休提、再休说、再休管、无怪乎、又还是、又何妨、无非是、又谁料、又准知、又添得、又何必、又奚必、更能消、消受得、更何须、何须问、况更有、更有些、应有些、正有待、待他年、看今日、回溯那、更忆及、忆几番、听几番、怎脱去、怎抛却、怎识得、便怎地、岂徒览、切莫要、说什么、皆因是、可直作、看破那、还须要、未曾闻、唯此地、都幻作、尽收归、焉能免、要争个、安排着、才觉出、有多少、休忘却、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不堪、更那堪、那更知、 谁知道、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 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嗟多少,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拚负却、空负了、庙算了、妙算了、要安排。
转载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220/08/7793103_803049250.shtml
11.邻对
即使用词义门类比较相近的词相对,便叫“邻对”。
王力先生曾经把诗词中可以用来对仗的词分为很多类。
最好的对法就是同一个门类中的词语互对。但是这毕竟有点难,所以就有了“邻对”,用词义门类比较相近的相对。总共有而是种对法如下:
1.天文对时令
2.天文对地理
3.地理对宫室
4.宫室对器物
5.器物对衣饰
6.器物对文具
7.衣饰与饮食
8.文具与文学
9.植物与动物
10.形体与人事
11.人伦与代名
12.疑问代词及“自”、“相”等字与副词
13.方位与数量
14.数目与颜色
15.人名与地名
16.同义词与反义词
17.同义词与连绵词
18.反义词与连绵词
19.副词与连介词
20.连介词与助词

自闭了,从来没写过怎么长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用~
慈悲慈悲,都好都好~
三连可以不要,交过朋友就阔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