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上岸贸大——希望在读研时,能遇到实力100%的自己|2023年日语考研经验|瑞译学苑

——香川川
序
今天从早起开始就一直办公,脑子有点转不动了,只能写几笔。
是应届生,考研的动机之一是想暂时逃避就业。考研是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比两个人的境遇对比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不过我想说的是,考研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考研的目的一定是更好的发展。如果考研是目的的话,那么考上了之后,就会开始“放羊”。如果能认识到考研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就业,考上之后,放松之后,就应该好好规划一下这2年了。
祝愿作者,在读研期间,都能遇到“100%努力的自己”。
唯斯
1.个人情况
我本科就读于南方某末流211日语系,不过是调剂到日语专业的,当时把日语专业放在第五志愿没想到还是选上了,还好我本人对日本动漫和二次元文化也颇感兴趣,于是便走上了日语这条不归路。
我刚进大学的时候还是挺好学的,但受疫情的影响不得不在家进行网课,加上喜欢的日语老师退休了,以及参加了学生会等一系列活动,沉迷于手游,渐渐学习上怠慢了,成绩也一落千丈,导致高中还很自豪英语给挂科了。当然我也知道自甘堕落是不行的,但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太安逸了导致自己失去了力量。
大三时帮好友抢N1考位,结果别人买黄牛了,为了不浪费这个宝贵的名额,当时我也自认为我日语没怎么落下,就硬着头皮抱着红蓝宝书啃了三个月,最后考了140分,让我深感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去一个教培机构作为日语老师开始实习,实习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现在自己学到的日语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我经过这次实习后也明确了自己以后不想做机构老师,但日语专业本科毕业后就业面本来就窄,我又想从事和专业相关工作,所以我开始计划着考研,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择校
因为我是日语专业,也很喜欢日语,所以我考研的方向自然也就选择了日语。加之,比起写日语我更喜欢说日语,所以选择了口译专业。刚认识贸大是在考研经验贴里知道的,我看中贸大不看成绩单(所以我挂科了关系不大),招收的人多(虽然报的人也多),最重要的是不会压分,分数给的偏高(方便调回本校),而且我十分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也想去到更远的地方看看。
考研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逃避提前进入社会(实习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可以以此为借口不再听家里人的唠叨(父母亲戚总是找我谈心,想把我往教师、公务员、军队文职等稳定的工作推)。
3.初试准备
101政治 64/100
内容:选择题,简答题因为听说北京公共课会压分,所以我就将我复习政治的主要精力放在选择题上。考试的时候,选择题虽然出得很怪,没怎么见到过,但思考一下还是可以选出来的。考试后我就去对了一下答案,发现选择题39,还行。而我大题的策略则是消极怠工,一切等到肖四出来后再说。
但不幸的是,肖四刚背完第一套我就阳了,考试的时候几乎都是抄材料。由于我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一向很讨厌背书和记忆,所以在备考政治的时候很是痛苦。我暑假开始看徐涛强化班,看完一章强化班就做对应的肖1000题的选择题,结果到十月份才把强化班看完,十一月份开始二刷肖1000题,同时在一些小程序也刷一下掌握不够好的选择题部分,同时买了腿姐的背诵手册,但也就翻着看了几遍,看了腿姐的技巧班,但可能自己基础不牢加上当时时间紧迫于是开2倍速的缘故,感觉看完一遍后没啥收获。
12月份开始做肖八肖四,以及用记乎app开始记腿姐的keyword。背书对我来说是痛苦的,而且我发现自己背书的效率极低,所以大题就只背肖四,但只背了第一套后就阳了,后面没办法了只好就多看几遍大题加深印象。对比其他人而言我政治这科确实很摆,但我觉得我胜在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和合理的取舍,虽然成绩也算不上太好,但对我而言已经足够了。但大家考试就别学我了,准备充分点还是有好处的。
使用资料
徐涛强化班(1.5倍速看完,刚开始复习时每天的快乐源泉)、《核心考案》(强化班的笔记全做上面了,但强化班结束后就再没翻开过了)、《肖四肖八》(只做选择题,肖八大题抄了一遍,肖四大题背了一套和熟读了几遍)、腿姐《背诵笔记》翻看了几遍、腿姐技巧课(因人而异,我觉得对我没啥用)
213翻译硕士日语 86/100
内容:翻译理论概述,应用型文本汉译外,句子和语篇汉译外,日文写作(通识内容或翻译专题)这科我其实挺摆的,因为213往年都是常规的语法阅读,作文写作什么的,但学校八月份突然说要换题目,之前为此所作的努力全部木大,再加上我对翻译理论一头雾水,也不知道怎么开始复习,所以一直摆到11月份才开始看213有关的内容。因为要考翻译理论,所以在瑞译考研群里问了一下唯斯老师的建议,推荐了一本芒迪的《翻译学导论》。

当书本到手时,这本书又厚,内容又多又难懂,在看完第一章后,我果断放弃,转向只看每一章后面的小结部分,除此之外我还看了MTI黄皮书后面的翻译理论部分的内容。(这本书不适合学生纯自学。而且这本书的用例都是西方语言的。唯斯)
但觉得这样的复习方法太过于囫囵吞枣,所以我着重挑了一名翻译家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学习,结果证明我是正确的,不仅在翻译理论概述中用到了,在日语作文中也用到了,甚至在448百科大作文中也用到了……死抓着韦努蒂不放真是不好意思捏。应用型文本翻译我用到的是贸大出版的《日语经贸应用文》,我是选择了看一遍抄一遍,把他的遣词造句以及格式记下来,但我从没有过自己对照着中文翻一遍,所以在考试的时候很多地方就自己编着写了。
句子和语篇翻译,由于都是翻译就没管,当359一样一起学习了,快考试时看了下贸大出版的《商务日语翻译》,但也就只是看了单词,怕一些我不认识的经贸相关的词语出现。
作文是我几乎没准备过的科目,也就是在网上找几篇日语作文看几眼的程度,而且这次作文题目也出乎意料,大概是结合翻译理论说怎么传递中国文化的,我又请出了韦努蒂凑字数,也拿了周恩来给外国人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来举例子,总之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力求没有语法错误,表达好自己的意思和凑够字数。这一门的成绩我自己估的时候能有70就谢天谢地了,但没想到竟然拿了86。
感觉这是因为刚出的新题型,普遍给高分,而没怎么准备的我就刚好踩了这狗屎运。
使用资料:芒迪《翻译学导论》(只看小结),《MTI黄皮书》(只看翻译理论部分),《日语经贸应用文》,《商务日语翻译》
359日语翻译基础 125/150
内容:热词,惯用语,短句翻译,四篇段落日译中,一篇长篇文章日译中,一篇中译日考翻译硕士最重要的科目就在于此,所以翻译是我花时间最多的。我从四月份开始接触到翻译,当时也想着顺便把三笔给过了。
但当时我就只是看着三笔的教材翻译,再结合参考译文整理,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翻译方法;虽然把教材的题目以及真题都做完了,但三笔考试失败了,当时就非常怀疑自己是否有考研的实力。后来,在学姐和朋友的推荐下,我了解到了瑞译,并报名了强化班课程,这时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知道翻译的技巧,不再一个人瞎折磨了。在暑假之后我的翻译练习都是跟着瑞译来进行的,通过老师的作业批改,直播课以及强化笔记,才让我慢慢懂得翻译原来并不难。
最大的认识是翻译后的复盘是非常重要的,我前面考三笔时期就是没有好好地复盘,仅仅希望以量取胜,每天都翻译一篇中译日和日译中,结果收效甚微。在瑞译,学到了鹿信老师的复盘方法,再加以改造成为了自己的复盘方法。

(这是在excel上弄的,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备注我是用来背一些搭配,答案字体颜色是白色的,选中就可以看答案,这样二次复盘的时候也更方便些。)
我也摒弃了以前以量取胜的方法,开始着重于复盘。瑞译的强化笔记和习题也有认真好好学习和好好做,解决了我不爱做笔记的问题。除了瑞译外,在11月份开始我还翻译起了贸大出版的《日语经贸文选》,我将所有的中文部分都翻译了一遍,更加加深了对经贸文章翻译的认识。短句翻译我没怎么练习,就看了下《商务日语翻译》和《实用口译教程》的句子部分,考试的时候感觉还是自由发挥得多。
热词我是在记乎上用瑞译出的热词词包,免费而且经常更新,惯用语我也是在记乎上找惯用语的词包进行背诵。热词和惯用语我是在暑假开始就进行了,前期背得很痛苦,但只要每天坚持,过完一遍了花的时间也变少了,记得也更牢了。我在12月份的时候还找了三字词并自己输入anki里自己背,但今年贸大没考到有点可惜。
总的来说,359是我花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也确实有了回报,但在此最得感谢的是瑞译的课程,让我找到了学翻译正确的道路。使用资料瑞译强化班、冲刺班的资料,《日语经贸文选》,《商贸日语翻译》,《实用口译教程》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104/150
内容:15道中外百科选择题,两道简答题,应用文是一篇邀请函,大作文也是翻译理论相关的贸大的百科是选择题也是我考贸大的原因之一,虽然去年加了两道简答题,但总好过全是简答题。因为我这科考得实在拉胯,所以不具备参考价值。由于百科深似海,根本不知道要考什么,所以我百科属于开摆状态。
七月份开始复习百科,每天晚上是最累的时候,我就对着《贸大金皮书》硬看,看完了一遍后,就换某专门考贸大机构出版的红宝书看一遍,看完后就换《MTI黄皮书》的内容看一遍,我甚至还把这本书的词条录音下来晚上睡觉的时候听,事实证明助眠效果一流。我就是这三本书轮流看,也尝试想背,但厚厚一本资料使我望而却步。
另外也做一些小程序和蜜题app上的题目,还有瑞译提供的一些资料,其结果是考试时大部分的选择题都是蒙的,简答题一是概述“仁”,一是介绍《简爱》,因为有点印象所以也能瞎扯出来。而应用文主要靠学习金皮书后面的模板,大作文主要靠自己的瞎编能力,练习就只练过瑞译的作业,考试的时候应用文因为能套模板所以还是比较轻松的,但大作文写得很煎熬,总感觉怎么写都凑不到800字。最终百科成绩不出所料,对比其他考生而言考得非常糟糕,狠狠拖了总成绩后腿。
使用资料:《贸大金皮书》,惠园《红宝书》,《MTI黄皮书》,瑞译的资料,蜜题app但是,在考百科即将考试结束时,我在检查选择题时有一道“洛阳纸贵”的典故出自哪里,我一开始选的是曹植的《洛神赋》,但最后时刻我改成了左思的《三都赋》,最后改成了正确答案,多拿了两分,因此总分也达到了379分,刚好踩线进复试。现在想来可谓是非常幸运了。
4.复试准备
我认为我考研路上最大的幸运是认识了糯米球大佬(这次的北大笔译三项第一),考完初试没过多久,糯米球就找到我还有阿远,沐沐组成了复试小分队,那时候才刚元旦节放假不久,就在糯米球组织下开始了每天的翻译练习,在瑞译视听译课开始后练习视译和听译,以及自由问答。当时考完后真的很想摆,因为自我感觉应该寄了,但在糯米球的“威压”下,我们每天都坚持练习,一练就是三个小时。
但遗憾的是,在初试成绩出来后,另外两位小伙伴停下了脚步,于是糯米球又在瑞译群里找来了katana桑和球球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练习。糯米球,katana桑,球球桑都是很厉害的人,而与厉害的人一起练习,我不知不觉也有所成长。我们前期主要是做视听译的练习和自我介绍以及围绕自我介绍提问。
视译的练习主要来源于瑞译视听译课的作业,政府工作报告等,听译的练习主要来自言叶日语这一b站up主。一开始视译的时候我们还是一段一段来,后来直接上难度,一分钟看完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开始翻,深深让我感觉我有多菜,但也让我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围绕自我介绍的问题每个人都绞尽脑汁想出一些刁钻的问题,刚开始还被问得哑口无言,后面已经练成了无论什么问题都能脱口而出。
但在这方面我还是偷懒了,并没有总结写过自由问答的问题和答案,完全就是脑子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后期我们围绕自己所考的院校,开始对每个人针对性进行模拟面试。贸大的面试内容学校官方提供有,具体在此不方便透露,但做好准备就能排除万难。
虽然我是踩线进的复试,反而在考试的时候没那么紧张,因为能站在复试的考场上,我已经足够幸运,已经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了。我抽到的考试顺序是正中间的位置,考试刚开始时确实心跳很快,但一直做深呼吸后也就平静下来了,自信地走进考场,出来时就知道我已经稳了。
贸大的老师都很温柔,特别是院长先生一直笑眯眯的,在考试中我还被他给逗笑了。最后复试90分,排名第八,最终排名22,逆袭上岸。
5.写在最后
我真心认为,我能上岸真的是非常幸运的。在分数公布的时候,看到别人400分以上的将近10个,我这379实在没有什么竞争力,当时已经做好调剂回本校的准备。
在练习复试的时候得知我踩线时又惊又喜,因为当时我完全没有把能参加复试预想在内,而且这也是第一次出省,第一次坐飞机,还是去首都北京,更是让我非常激动,于是便早早拟定了北京旅游计划,害怕这是我此生仅有的机会,在复试结束后也成功见到了梦想的长城。但我认为这幸运也是源于自身的努力。如果没有自身的努力,就不可能遇到这么多同样努力的人。幸运也是源于自身的选择,如果没有选择瑞译,就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没有选择正确的策略,就无法事半功倍,没有选择贸大,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我身边有很多努力的人,明明感觉付出的努力比我多很多,但最终名落孙山。
每天看着他们早出晚归的身影,我也会在内心对自己说「みんな頑張っているから、私も頑張らないと。」为自己打气。与他们相比,我不算是很努力的人,有时候也会很惭愧,明明很多努力的人比我更配得上上岸。以前我一直相信努力便可以取得成功,但考研使我不得不承认确实有运气加成的成分。
这篇文章在初试成绩出来时便开始构思的,本来是想当成考研失败的案例来写的,也没想到会变成这样。最后,想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瑞译学苑在翻译上给我的帮助,也感谢那一个有着2分幸运,但付出了377分努力的自己。期待在研究生期间,能遇到实力100%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