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初四年纪事2

2023-10-30 09:30 作者:丞相武乡侯  | 我要投稿

当时,长江水浅,江面很窄,夏侯尚打算占领江中陆地后修桥。不少人认为这样做一定能攻克江陵。董昭知道这个计划后,上书说,“军队驻扎在江中陆地上,是很危险的,何况又修桥,又只能过桥,岂不是更加危险!”魏文帝知道后,让夏侯尚停止修桥计划。

后来,吴军进攻,魏军死伤惨重,魏文帝这才佩服董昭,说董昭有张良、陈平那样的谋略。

《三国志·董昭传》:时江水浅狭,(夏侯)尚欲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董)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岂不惑哉!加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奈何乘危,不以为惧?事将危矣,惟陛下察之!”帝(魏文帝)悟昭言,即诏尚等促出。贼两头并前,官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将军石建、高迁仅得自免。军出旬日,江水暴长。帝曰:“君论此事,何其审也!正使张、陈当之,何以复加。”

这场惨败之前,魏文帝曾问贾诩:“我应该先攻取蜀汉,还是东吴?”贾诩却说:“陛下应该修文养德,不应该图谋攻取这两国。何况两国人才济济,并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攻取的。”魏文帝对这个意见表示不认同。就在这年,贾诩去世,时年77岁。

《三国志·贾诩传》:帝问(贾)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当初,诸葛亮曾经问杨洪是否应该大举人力,为汉中前线提供物资,杨洪表示同意。几年后,刘备夷陵之战惨败,黄元造反,杨洪镇定自若,派遣太子的亲兵去平定。最终叛乱得以平息。

《三国志·杨洪传》:先主(刘备)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杨)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巂据南中,洪曰:“元素性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於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

诸葛亮问杨洪之事,载录在杨洪本传中。文多不引。


黄初四年纪事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