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教父辛克莱超级NAD+前体临床:安全无副作用,或垄断全球市场
前两天,“抗衰教父”大卫·辛克莱在推特上为一项NMN研究做了宣传:“经过十年努力,Metrobiotech与哈佛医学院合作的第一篇论文发布,对NAD+前体MIB-626在人体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最后还贴心地附上了论文链接。
号称不推荐任何NMN品牌的辛克莱突然破例,不但为NMN类药物MIB-626站台,还首次公开承认了MIB-626就是NMN。要知道,就在去年年底,他还一口咬定MIB-626不是NMN,而是比NMN更加优秀的NAD+前体。这背后又是怎样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相关阅读:《“NMN教父”大卫·辛克莱悄然开展超级NAD+前体临床,未来或将垄断美国NMN市场》)
简单来说,Metrobiotech是一家2017年成立的公司,主攻NAD+前体药物开发。据称,该公司旗下的明星产品、“超级NAD+前体”(语出辛克莱)MIB-626,正是由辛克莱实验室研发的,并且他本人还是这家公司的 “科学委员会主席及联合创始人”。
之前哪怕已经进入2期临床阶段,但具体成分一直没有对外公布的MIB-626,真实身份终于在这篇论文中揭晓:一种特殊的多晶体形态NMN。
人体临床,就这?
研究发现,老年人每日口服1-2次1000 mg的MIB-626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并且血液中的NAD+水平及其代谢组根据服用剂量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没有严重副作用。研究成果于2月19日发表在国际知名科研期刊《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上。
研究采用了证据级别最高的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将32名超重或肥胖的老年受试者(55-80岁)分为3组:14天内,12人每天服用1次1000 mg的MIB-626;12人每天服用2次,每次各1000 mg;其余人服用安慰剂。所有受试者均无重大健康问题,也未曾服用过NAD+前体补剂。
14天治疗中,与对照组相比,服用MIB-626的受试者血液中NMN浓度大幅提高,具体表现为Cmax(反映体内最高药物浓度)和AUC(反映用药后吸收总量与生物利用率)两项指标大幅增加。MIB-626服用剂量越高,NMN浓度提升越明显,NAD+水平也随之提升。
除了血液,研究人员还对尿液中的NMN浓度进行了探究,发现三组受试者尿液中的NMN浓度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口服MIB-626后药物不会以NMN形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进一步研究发现,服用MIB-626的受试者,尿液中NAD+循环代谢产物烟酰胺(NAM)和N-甲基-2-吡啶酮-5-羧酰胺(2-PY)平均浓度高于对照组,暗示他们服用的MIB-626在体内被转化为NAD+吸收利用。
通篇看下来,整个人体临床的逻辑非常清晰:
口服MIB-626→NMN浓度提高→NAD+水平提高→NAD+循环代谢产物增加
上一次看到这么朴实无华的研究,还是在上一次。
如果要说这个人体临床有什么特色,大概就是服用剂量较大,最高剂量甚至达到了每天2000 mg,可谓史无前例。
据研究者透露,在之前小范围的MIB-626人体临床中,已经尝试过250 mg、500 mg、750 mg的剂量,但都没能成功持续性提升受试者的NAD+水平,所以本次研究就直接从1000 mg开始了。
虽说研究选择的都是NAD+水平较低的老年受试者,本身是亟需提高NAD+水平的,但从1000 mg直接跳到2000 mg,跨度还是有些惊人。
一盘大棋
就算人体临床中NMN服用剂量较大,但单从实验结果来看,虽然没出什么幺蛾子,但也没什么意外惊喜,这篇论文真的不是为打响MIB-626名头水出来的吗?
如果这样想,那就太小看辛克莱了,他其实是在下一盘大棋!从论文发布网站的信息,这篇论文是在在2021年12月份投稿的。
去年这个时间点发生了什么?
MIB-626的研发公司MetroBiotech,给FDA写了封信,称自家的MIB-626是一种“专利形式的NMN”,已经被承认是药物,因此要求FDA下架市场上所有的NMN补剂。(注:美国法律规定,如果一种物质被官方机构批准承认是一种药物,厂家就不得再把这种物质单独作为补剂或添加到食品中销售)
如果FDA采纳了这个意见,就意味着整个NMN市场都需要为MIB-626让步。派派当时就猜测MIB-626人体临床可能取得了什么新的突破,所以MetroBiotech才开始布局清理对手,现在和论文的投稿时间对比来看,细思恐极。
虽然二者之间肯定有些关联,但MetroBiotech仅仅因为药物通过了安全性和耐药性的人体临床研究,就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派派更倾向于猜测,里面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MetroBiotech和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合作的抗衰老药物。
去年6月,SOCOM宣布将与MetroBiotech合作,推行一种神秘的抗衰老药物人体临床试验,并认为这有望延缓衰老、受伤带来的机能衰退。当时就有许多业内人士猜测,所谓的抗衰老药物很可能就是MetroBiotech的明星产品MIB-626。
据报道,该项人体临床是于2022财年开始,这个2022财年是财政意义上的时间段,指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这一段时间。掐指一算,现在2022财年已经过去五个月了,也就是说这项人体临床很可能已经在进行中了。
先放出药物安全性和耐药性的研究数据,再和军方携手开展人体临床,同时不忘写信给FDA打压NMN补剂对手,辛克莱这盘棋图谋不可谓不大,对MIB-626的抗衰效果似乎是信心满满。
如果一切真的按照辛克莱谋划的那样,当MIB-626作为药物上市那天,所有NMN补剂都必须依法禁售,为它让步。或许,MIB-626垄断全球NMN市场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辛克莱宣传的这项人体临床研究,虽然没有惊爆眼球的实验数据,但其实藏着很多有趣的细节和私货。比如讨论着MIB-626在人力临床时的疗效,突然冷不丁地cue一下近来正处在舆论漩涡中的白藜芦醇,为白藜芦醇人体实验的失败找补解释。
因为本文篇幅有限,所以无法把其中的亮点一一展现。如果有读者对原本的实验内容感兴趣,或者想自行发掘其中的亮点,可以在问下留言,获取论文全文翻译。
*时光派于上月15日携手长寿科技产业大咖、年度重磅科研负责教授举办了2022衰老干预论坛。尽自己所能为读者献上了一场抗衰老科学、长寿科技产业的交流盛会。现直播回放已上传,若您想要观看回放或与老师、抗衰同好更深入交流,欢迎在下方留言。
—— TIMEPIE ——
这里是只做最硬核续命学研究的时光派,专注“长寿科技”科普。日以继夜翻阅文献撰稿只为给你带来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资讯,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疑惑;日更动力源自你的关注与分享,抗衰路上与你并肩同行!
参考文献
[1]Pencina, K., Lavu, S., dos Santos, M., Beleva, Y. M., Cheng, M., Livingston, D., & Bhasin, S. (2022). MIB-626, an Oral Formulation of a Microcrystalline Unique Polymorph of 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Increases Circulating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and its Metabolom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https://doi.org/10.1093/gerona/glac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