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之间一定要去的地方
说明消费的预期变了。
以前,仿佛出去玩一定需要玩什么,出去吃,也一定要吃什么。
但是,玩过吃过后,就没有一定要“实现某个目标”的执念了。
找另一半也是一样的。
老实巴交的小伙子,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不可能保证永远老实巴交。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在你看来是老实巴交的,但在别人那里,有可能一点儿也不老实巴交。
吃过玩过,相对来说,要想清心寡欲就不会花费太多的心力。
否则,对于去吃去玩的欲求,还需要额外的心神去克制。
在某提供歌唱设备和点歌服务的场地。
凤琴有一个高音唱不上去了。换做以前,她会想方设法硬着头皮唱下去。
这次,她放下了话筒,悄悄笑了。
因为老胡先起的头。唱不下去的,果断放下话筒,毫不犹豫。
他对凤琴说,没事儿,今儿就咱俩。
唱的有点累了,于是两个人就听起了歌。
在本该唱歌的地方,开原唱,看电视,听电视唱。这是凤琴体验到的新一波操作。
也许本来就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做的。
来到了某个游乐园,如果因为排队太多,没有时间玩了,是不是亏了?
所以商家双手奉上年卡季卡任君选择。充分符合玩家“一定要打卡”的心理特征。
而当你跳脱出玩家的角色,去追寻那个大型设备的设计原理和引人入胜的原因,去缜密分析,自己到底是因为看到大家都在排队,就想去排队,还是因为那个设备真的很好玩想去玩,还是因为自己无法在其他任何设备,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上获得同样的感受,不得不去排队,这样想下去,就会获得与充当玩家角色的毫不相同的另一番风味。
你说旅游有的景点没去到,有的东西没吃到。而且旅游回来的照片都弄丢了,怎么办?
没事儿,因为那海滩边上轻拂的微风,花瓣底下晶莹的朝露,树梢头麻雀的情话,都记在心里。
而更为重要的是,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去。
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吃。
而当自己已经能自娱自乐,那么,独处也是一种自在。
和谁去,都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两脚一瞪,什么也带不走。
没有什么必须要打卡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