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崛起之路——第五篇
连续说了4期操作系统的国产可替换,本期作为总结。
从时间看,1956年美国出现操作系统雏形时,我国还在饿肚子。
1995年,微软Win 95占全球桌面操作系90%的市场份额时,我国大多数相关公司在做应用,做盗版。
到了2021年,微软操作系统营收达到120亿元美元时,我国的麒麟软件和湖南麒麟加起来还不到15亿人民币,相差几乎60倍。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人才积累、技术积累、应用和生态、用户的使用习惯等等,都相差了一代。
而且从渗透率来说,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只有5%,还需要努力。
但是,我们要看到,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国产替代的产品,正在从“能用”往“好用”的道路中变迁。
也不用争论是依靠“政府补贴”还是依靠市场化运作的路数,某些时候,这些都是可以并存的,而非割裂的。
就像我们现在的半导体芯片一样,政府主导会加速这个进程,也会鼓励民企进场。
在这个发展道路上,也有投机取巧的公司,也有踏踏实实努力的公司。我们不反对商业化,也为商业化成功鼓掌,但反对的是捞一把就走的心态。
还是要多给国内桌面操作系统软件多一点耐心,信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