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法,到底是在教什么?

当了几年书法老师,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教书法,到底是在教什么?
教写字?是也不是。
书法老师当然教写字,特别是对一二年级孩子来说,但仔细想想,语文老师也在教写字。书法老师和语文老师有何不同?

教书法?好像也不对。

很多孩子连字都写不工整,谈何书法?说教书法,似乎有点儿远、有点儿高了。

写字和书法不能等同,写字可以说是书法的初级阶段,书法是写字的高级阶段。
汉字有两重属性,不但是表意的符号,还有艺术性、欣赏性。
写字,主要是识别功能,就是让人能识别是什么字,并具备初级的审美功能,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让人看了舒服就行。
而书法是写字的高级阶段,识别性退居二线,艺术性提高,审美功能大大提升。
那我到底在教什么?
我的学生主要是低年级小学生(这也是目前的普遍情况,而且有逐步向学前延伸的趋势),一至三年级居多,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减少。
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差、理解能力差,我要怎么教?
有什么方法能让教学变得简单、有效?能让低年级孩子理解和掌握?
这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

讲得越多(比如各个书法法则),越难以记忆;
讲得越细(比如各种结构的要点),越容易混淆。
必须找一个纲,把笔画、结构、书法法则等各要素统领起来、串连起来。
那么这个纲,到底是什么呢?
直到最近我才想明白,这个纲,就是审美

没有审美做统领,各要素就是一盘散沙,孩子一头雾水,学到的都是碎片,对汉字的理解永远停留在表面。教学也没有灵魂,没有系统。
我认为,老师就是架在孩子与书法殿堂之间的一座桥梁,老师的责任和作用,就是要把艰深庞杂的理论转换成简单、可操作的方法。

这里说的审美,就是引导孩子欣赏汉字之美,用美的眼光来观察、审视一个字,这个字为什么美?美在哪里?
一旦提高了审美能力,也就提高了观察分析的能力,加深了对汉字以及书法的理解,最终举一反三,形成自学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家都有朴素的审美观,即使没有学过书法的人,也能判断出一个孩子写的作业是好是坏,一个字是美是丑。
但要说明白这个字为什么好看,好看在哪里,就不是人人都能回答上来的了。
而书法老师,则必须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还要把朴素的审美观,转变成简单的、可操作的方法,让孩子掌握。

汉字之美,美在哪里?
(仅就楷书或规范字而言)
看一个字,就像看一个人。我们看一个人,由远及近,自然是先看到这个人的高矮胖瘦,然后才是五官相貌。看字也是同样道理,首先看这个字的大小、形状,然后才是结构、笔画。

所以,我认为汉字之美首先是外形美,其次是结构美,然后是笔画美。
在展开讨论之前,还需要说明一点。
汉字又叫方块字,每个字都可以用一个方格容纳,作为小学生,字基本都是写在田字格或方格里的(即使是书法家,也常把字写在方格里)。那衡量一个字的好坏,首先就是这个字在格里位置是否居中,大小是否适当。套用一句口诀就是,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墙壁。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正式谈汉字的美了。
首先谈谈外形美
汉字有不同的形态,比如三角形(大、土)、梯形(天、正)、长方形(日、目)、扁形(工、四)、菱形(十、令)等等,可以说千姿百态。







汉字千姿百态,但为什么看起来都很美呢?其中有什么奥妙呢?有什么贯穿其中呢?
我认为有两大特征
一、外形方正
汉字虽然形态、结构各异,但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格将它们容纳其中。许多文字排列在一起,整齐划一,均匀美观。将小异存于大同之中,和谐统一。
对合体字来讲,这一点尤为重要,不能因为是左右结构(含左中右)就把字写得又宽又扁,也不能因为是上下结构(含上中下)就把字写得又瘦又长,外形保持大致的方正才美观。


所以,汉字第一个特征是外形方正。
现在讨论第二个特征
除了外形方正,还有什么始终贯穿其中,让汉字看起来很美呢?
我认为是“稳”。衡量一个字美不美,关键看它稳不稳。那么汉字美的第二个特征就是重心平稳。
二、重心平稳
一个字要做到重心平稳,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1、重心线要正
每个字都有一条看不见的重心线(如下图所示红线),它代表着这个字的重心是正还是斜。




重心线的概念很好理解,下面看一些反例:
1)竖斜,只要竖斜,整个字就斜。


(备注:口、田等字,两边的竖都往里斜,是对称图形,不在此列)
2)上下错位。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有上面的重心线,下面有下面的重心线,上下两部分的重心线必须重合,如果不是重合的一条垂直线,上下就会错位,整个字就斜了。



3)右下角空,导致字斜。

2、不能头重脚轻
头重脚轻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上下结构的字上。
如:青。只有下面月够高够大,才能撑住上面。上面的部分,横画之间要紧凑,尽量写扁,给月留更大的空间。

我们来看一下头重脚轻的实际例子。



3、横平,字不一定平,要追求整体的平稳
毛这个字,横画都是斜的,但整个字却不感觉斜。


这是为什么呢?
毛,竖弯钩长,并且向右延伸,字的右边就重,只能把横写斜(左边写长),加大左边的重量,左右才能达成一种力的平衡。如果把横写平了,左边就轻了,字就不稳了。
大也是一个道理


还有一些字,笔画角度稍微处理不好,字就会斜,比如号,竖折折钩把竖写直了,字就会斜;气,撇、横、横斜钩角度没处理好,都会斜。这里不一一举例了,大家可以试一下。
谈完了外形美,
再来谈谈结构美
汉字有多种结构,比如独体、左右、上下、包围、框架结构等。我们不讨论某个具体结构,而要讨论这些结构所蕴含的共通的东西。
一、主次分明(主笔突出)
最能体现汉字艺术性特征的要素是对比,长短对比、大小对比、主次对比。
汉字,由不同的笔画组成,这些笔画并不是长短一致、整齐划一的,而是有长有短,有主有次。

在一个字里,最重要(起支撑性作用)、最突出,往往也是最长的笔画,称为主笔,比如毛、也的竖弯钩,武、成的斜钩,风的横斜钩,等等。
有短才有长,有次才有主,主次是对比出来的。

独体字的主笔比较突出,也比较好找,比如三的下横。

半包围结构的字,主笔也比较突出,如包的主笔是竖弯钩,句的主笔是横折钩。

(全包围结构或封闭图形的字,如口、国、围等,由于笔画受限,主笔不突出,主要考虑外形)

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笔画多,字形复杂,有的主笔突出,有的则不明显,但各部分之间也存在主次关系,往往一部分为主体,另一部分为次要(往往是偏旁)。
举例如下:


我们再从下面这幅字里挑几个字讲

左右结构,妆、绿、绦、似、细,右部为主;知,左部为主。
上下结构,碧、高,下部为主;春、剪,上部为主。
我们来看一下主笔不突出的例子:



说完了主次关系,我们来谈一下笔画之间的间距与布白。
二、布白匀称
就是笔画间的间距、空间分布要匀称,笔画间的距离不能忽大忽小,忽远忽近。
布白匀称对于多横多竖的字,格外重要。


我们来看看反例。



这里还要提出由布白匀称引起的汉字大小问题。汉字的笔画不尽相同,有多有少,多的几十画,少的只有一两画,如果都写成一样大,笔画少的会显得很空、很散,特别是全包围、全封闭的字,而笔画多的会显得拥挤不堪,书写困难。所以,为了视觉上看起来舒服,笔画少的字要写得小一些,笔画多的字要写得大些。
举例说明,口、日这样的字不能写大。
并且,像口、田,这样全封闭且框内笔画少的字,两边的竖要往里斜(句、习这类半包围的字,形成主框的笔画也要往里斜),是为了减小封闭空间的面积,看起来布白匀称舒服。

三、中宫紧凑
在书法中,把一个字的核心位置称作中宫,中宫要紧凑,外部笔画要舒展。
具体来说是内紧外松、上紧下松,这是楷书一个很显著的特征。




我们来看看反面的例子:



四、错落有致
一个合体字,各部分之间除了有大有小、有主有次,还要有高有低,错落有致。



下面我们拿“以”这个字举例



再看一个例子

在结构的最后,要补充一点:
笔画长短、字的结构与字的外形有密切关系
比如三、王,下横长,字是梯形,三横差不多长,字就是方形。
以,竖提短撇长,字是左小右大的梯形;左右差不多大,整个字就是扁方形;竖提长撇短,又变成了左大右小的梯形。
都,道理也一样,左右一边齐,整个字就扁,左高右低,整个字就方。
所以,汉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笔画、结构、外形是密切相关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谈完了外形和结构
最后说说笔画美
汉字的笔画简单可分有横、竖、撇、捺、点、提、钩、折等八种,每种还能细分,特别是钩和折,全部细分后,有四十余种之多。

笔画有粗细轻重变化之美、线条变化之美、流畅之美、艰涩之美、缓急之美等等,还有挺拔、柔美、古拙等各种风格之美等。
我们来看看同一个字,不同书法家是怎么表现的。




是不是风格迥异,但都美不胜收。
对了,这就是笔画的魅力、书法的魅力。
笔画最忌没有变化,比如说横平竖直,横平,是横要平稳,并不是像一条直线那么水平,没有变化,而是有一定曲线,一定弧度,两端重、中间轻。竖直,也不是像一根棍那样僵直,而有悬针、垂露等笔法变化,有轻重粗细变化。


撇捺变化就更大了。
撇,可以分为长撇、短撇、平撇、竖撇等。
捺,可以分为斜捺、平捺等,平捺讲究一波三折,三折的角度、长度、力度都不一样。




点,有长点、短点、左点、右点,有弧度、长度、轻重、形状等变化。



提,要有斜度、笔法从重到轻。


钩和折的种类和变化就更多了,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不同的笔画,长度、角度、弧度、轻重都不一样,一个字集各种笔画、笔法一身。同样的笔画,在不同的字里,又有不同的变化,加之书写速度有快有慢,真是变化万千,难以尽述。

汉字之美,美就美在它的外形、它的结构、它的笔画,每个字都是那么美、那么协调、那么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千姿百态,风格各异。
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教书法,其实是在教审美。
综上,我把楷书的审美特征总结如下:
外形方正
重心平稳
主次分明
布白匀称
中宫收紧
内紧外松
错落有致
风格各异
汉字传承至今几千年,不曾中断,历经甲骨、篆、隶、草、楷、行等各种书体,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它承载了中国人的历史、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哲学与智慧,希望同学们能欣赏汉字之美,以汉字为荣为傲,写好中国字,把中国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