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全文以对话辩论的形式书写,运用阿德勒心理学来解释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理解为阿德勒心理学的入门作品的入门作品,书中的核心观点我觉得不多,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论证观点。说是辩论其实也并不像,因为“青年”(我们普通人)总是错的,然后由哲人再来阐述他的观点。全书看下来,总感觉懂了很多,但是又好像没懂,知识框架比较脆弱,模糊,还是输出点内容吧,能从一本书中学到一两点,那就是血赚。 1、 阿德勒心理学的行为解释是“目的论”,与原因论是完全相反的论点,人先是心中确定了想做某事,再去为这件事找寻合适理由,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2、 没有必要讨厌自己(自卑),自卑感来自于主管捏造,并非客观事实。 3、 人的一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分为交友,工作,爱。将周围的一起看作是伙伴,不要看作是敌人,四面受敌,是很辛苦的。 4、 懂得课题分离,理清楚自己的事与别人的事,处理好自己的事,也不必插手他人的事,不用寻求他人认可,不要害怕他人讨厌自己,你永远没法迎合所有人。 5、 人际关系要保持横向关系,而不是纵向关系(上下级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去寻找共同体感觉,把自己融入一个共同体,共同体可大可小(寻找身份认同),寻找共同体感觉可以用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的方式来进行。 自我接纳:承认自己的普通,大家都是普通人。 他者信赖:信赖他人时不附加任何条件,不要怀疑对方,因为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自己要真诚待人。 他者贡献: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做出贡献,可以体会到自我价值的手段。 6、 幸福是什么?幸福即是贡献感,但必须以自由为前提,如果只能靠他人认可来获得贡献感,只能按照他人需求生活,缺少了自由,也是不幸福的。 7、 感受当下,感受此时此刻。 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8、 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 写了这么多,总是觉得有点虚,没有实打实的措施,因为前段时间刚看完《认知觉醒》所以有意无意的就会进行比较,《认知觉醒》更像是务实派,实打实叫你怎么做,《被讨厌的勇气》是哲学派,需要动动脑筋,去理解,去感受,更多是心灵上的洗涤。毕竟这本书主要是讲哲学,阿德勒心理学,现如今能完全参悟的人也很少,属于更高层级的理解,若要搭配看的话,个人还是建议先看《认知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