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牧场——思维篱笆
一直从个案,小视角来写故事。今天这篇从整个人类视角来看看什么是人类牧场吧。 我只是随笔写作,并没有对哲学进行一个严谨的讨论,很多地方只是点到为止。如果看的人在哲学方面颇有建树,还请多多包涵,不过也可以静下心来一起思考与探讨。 这大概是我最后一篇或者倒数第二篇了,这篇送给小春Koharu。
一、非自存的人类 人类本身不是「自存」的,这是一个十分容易理解的概念,甚至可以归为常识了。 我们有不存在的时候,不论作为个体,还是整体,都是如此。在这点上,如今人类所有的学问都不会有异议。 我们没办法靠自身存活,同样的,不论是个体还是整体都一样。 我们不具有不变性,这点更不必说了。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们不是「自存」的。 那么不是自存的,说明了什么呢? 这意味着,人类需要外来存在,也就是「他者」,来支持,给予自身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是必然为奴的,不具有绝对的自主权。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或者坏事,只是一个单纯的,事实。 如果还不能理解为什么有这样的论证,我们可以接着往下看。 二、四个选择 人类明白自己不是「自存」的,但是人类又弄丢了对「他者」的认识,这让人类陷在一种巨大的矛盾张力之中。 这就是哲学思考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往何处。 这也是鬼为人类建造的篱笆墙,人类丢失了自身思维世界的大量领地,只能困顿在囹圄之间。但人类不是一个会停止思考的种族,这样下去,只会激发人类的潜力,于是,牠们在墙上故意留下四个破绽,放下一道选择题。 要明白「他者」的信息,必然从起源入手。这四个选择就是 1 一切皆幻,从未存在 2 宇宙是自我生发,自我诞生的 3 宇宙是自存的 4 宇宙是被自存者创造的 三、「我思故我在」 面对这个试图封锁全体人类思想的巨大障碍,人类第一位迎战者,叫作笛卡尔,他提出的观点就在咱的课本上,也算是老熟人了。 笛卡尔思考的正是第一个选项,一切是否都是虚幻的,人类本身的存有,是否可以被否认。 这个问题丢给一个正常人,他只会觉得搞笑,因此,笛卡尔的观点,也被许多读书人笑话过。觉得他是可笑的唯心者。 当然,可笑的其实不是他。笛卡尔当时在做的,是对人类存有的证实。在这点上,他不能假设世界是唯物的,也不能假设世界是唯心的。这两个问题的成立,都是建立在他观点成立的基础上。 换句话说,因为「我思故我在」,人类才可以接下来讨论唯物还是唯心。如果「我不在」,那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无」,根本不存在唯物唯心的问题。 那么笛卡尔究竟如何证明这个世界不是虚无的呢?他是通过逻辑,建立矛盾,将第一个选项证伪了。 笛卡尔认为,一件事物他不能在同一时间,又是「有」,又是「无」,这样的事情是矛盾的,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么我在思考,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哪怕一切都可能是虚幻的,意识,人类本身存有,一切物质,都有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人类思考出来的内容本身,也不可能是虚幻的,这是人类能通过自身来证明的,不需要有任何前设。 就这样,笛卡尔在没有任何前设的情况下,仅靠人类本身能把握的,逻辑与思考,证实了第一个选项的错误。给出结论 「我思故我在」 四、可悲的错误 在人类干净利落的解决第一个选项之后,第二个选项本该不堪一击。 因为自我创造是一个伪命题,是在逻辑层面上就有错的。宇宙或者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自己把自己弄出来,自身形成因果闭环。 但是人类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群体,他们可以高光,也可以拉胯。当他们高傲自大到想要用科学解释宇宙起源时,这个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 科学:我是有限的, 人类:快说宇宙的起源是什么! 科学:我是经验的, 人类:快说宇宙的起源是什么! 科学:我知道你很急,但是我是研究事物自身与发展规律的,理论上不可能研究起源。 人类:科学yyds!赶紧给个答案! 科学:那要不然,,,咱选2? 人类:好啊,我们都知道科学是很严谨的,现在科学已经给人类起源下定义啦! 科学:。。。你TM。 嗯,简单来说,这就是人类部分主流科研人员盲目崇拜科学,强行运用科学探讨宇宙起源,闹出的笑话。这个现象一直延续至今,荼毒深远。 无论哪种宇宙起源学说,其实都是这样的笑话。因为这些所谓的起源学说,都只是宇宙从一种形态衍生到另一种形态的过程讨论,从来没有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他们却在起源的讨论上被许多人奉为圭臬。 随着科学不断发展,人类稍微冷静下来后,这个笑话也就被大多数人抛诸脑后了,于是下一个阶段如期而至。 五、唯物与唯心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能进行讨论的,其实就两个选项,这两个选项都表明了自存者的存在。这就是马克思的思想能产生的前提环境,因为只剩下这两个选项了,因此,他明确了,唯物与唯心的对立关系。 到这点上问题其实就很明白了,「自存者」,也就是「神」,是必然存在的了。无非就是这位自存者,是有思想的,还是没思想的。人类哲学兜兜转转,居然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开始讨论这种问题。 那么这位神,到底是无智的物质,道,或者不动的推动因,还是一位有智的存有? 关于这点有许多哲学家进行讨论,最终的结论是:不可知。因为人类是依存者,依存者不可能通过自己的论证证实自存者,试图进行证实本身就是不符合逻辑的。 康德曾经试图探讨,他认为宇宙和人的良心中有巧妙的安排,有善恶的倾向,似乎在论证「有智者」的存在。但是随即他便承认,仅仅从目的性探讨,是不能作为证明的。 至此,人类的挣扎正式结束,这道思维篱笆也完工了。他并不是一堵墙,而是两条路,一条让人进入唯物的篱笆路,一条让人进入唯心的篱笆路。人类在其中消耗打磨自己的思想,永远再无望向篱笆之外的可能。毕竟,这两个选项可不是鬼强迫着给出来的,而是人类自身挣扎之后的产物 六、迷惘愚昧的唯心者 唯心主义者相信意识是第一因,自身的依存来自于物质之外的存有。但是他们无法确定,无法认识这位创造者是谁?他们有时从自身出发,认为神性就在自身,就是从万物出发,认为万物皆可神,有时对某些塑造出来的形象产生敬畏与依托。 对于他们,鬼是多有照顾。牠们其实知道还有我们的存在,牠们整不出什么大动作。但是这不妨碍牠们对唯心者的安排。牠们通过自身的学问,早早就研发了一整套的神秘学理论,相生相克,心力修行,请仙拜佛,求道寻理,招魂行巫。花样多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见不到。只要你踏上唯心主义的小路,总有一款能打动您。 只要开头把人忽悠住了,之后人心中的愚昧自然会忽悠他们为自己的信仰找各种理由,编各种故事。而鬼就好像无良的起点作家,每天蹲在评论区,从他们身上搜集灵感,再编出各种各样的鬼神,引人敬拜。 不要觉得当今时代这样的人不多,实际上要我说,如今唯心者还是比唯物者多不少的。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学习,人的本性肯定是偏向唯心的。什么清明节,重阳节祭祖,或者平日里烧香拜佛,简直数不胜数,人满为患,说白了打心底依旧是一个唯心者。只不过大环境下面,说自己唯物感觉更聪明更正确罢了。 七、虚空无情的唯物者 唯物者相信物质是第一因,信奉唯物之神。这并不是一种近现代产生的思想。实际上唯物与唯心一样,他们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最古老的时期。但是唯物的思想无法解决人类本性与物质之神之间巨大的矛盾与冲突,陷入在一种极致的虚空以及无情之中。 这就是最开始所说的,人类本质上就是为奴的,没有绝对自主权。一个人必然有依存对象,而你的依存对象是谁,就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人。 唯物者依存于物质。而这套理论中,物质之神是无目的的,人类是偶然,随机诞生的,因此,人类的存在没有任何目的,人类做任何事情都不具有真正的价值;物质是没有道德的,所以人类的道德与善恶没有绝对的意义,只具有目的上的意义;物质是没有感情与伦理的,因此人类本身的情感不具备任何神圣绝对的意义,只具有社会性的价值。 在这样的前提下,唯物者出现了三种姿态。 1 摆烂的虚无主义:既然人类失去了高尚与神圣的价值,变为一团毫无意义,稍纵即逝,注定消灭的肉团。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无论是怎样崇高的追求,都显得虚空无意,无法满足人类内心的需求。 2 浪漫的存在主义:既然没有意义,那就活出意义。可惜存在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愚钝了之后诞生的产物。因为唯物者既然信奉物质之神,那么便不是没有被赋予意义,而是被赋予了无意义。不是意义空缺,而是意义虚空。当一个人过于清醒,就会自然打破这种浪漫,重新进入虚无之中。 3 虚空的唯物主义:彻底否认人有更高的满足与需求。将人一切的意义都归在物质之中,包括人类的意识,将人类的理智,情感与道德定义在人类群体以及人类社会之中,彻底的唯物大统一。当世间只有物质,当物质便是自存者,便是神,那么科学当可解释一切。这是唯物者的最终形态,前两者终究会结束自身的挣扎,进入这种状态。 八、思维篱笆 人类由此便钻入了这道准备良久的篱笆迷宫之中,在这两条路径之中彻底无法逃脱了。偶然有敏锐者,或许会感慨自身的伪善,虚空与迷惘,但是也无法摆脱大时代的背景,做出真正卓越的思考。 书及此处,连我也不禁为这些长生种的格局鼓起掌来。这样贯彻人类历史数千年的手笔与棋局,哪怕作为敌人,也是要肃然起敬的。当然,历史还有很长,时间还未结束,在更大的故事面前,这样的篱笆也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