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furry概念本身的讲稿

2022-06-05 10:46 作者:焰腾_katen  | 我要投稿

Furry概念本身 

Furry是什么?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Furry即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拥有毛茸茸(大部分)的外表,一定的人类形态,界于兽与人之间的心智(非必要),以及或多或少的人类行为。这是一种主流观点,基本人人都认同,并且恰当的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那么,Furry文化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就让人犯难了,文化这种广泛的概念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明,就像“后现代主义文化”“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此类,任何没有进行深刻研究的人是难以理解其内涵的。不过,Furry文化相较于同类的其他文化更易于被我们解读,原因即是Furrt文化有Furry这个概念。Furry就像是树干,支撑住了Furry文化的全部实践成果。

我们再次返回第一个问题,将它分析的更透彻一些,其实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开始从Furry向Furry文化前进了,但二者不可以混为一谈。“Furry是什么?”这个问题中,“Furry”指的是Furry本身的概念,是最为浅显易懂的,并且是Furry文化的根基,“拟人化的动物形象”说明这个形象是由动物向人的一种发展,从表现上来看是拥有毛发/动物本能,所谓的人形,人形反而是一种“添加剂”,这里我着重强调的是“人”“兽”的占比多少,以及从原本的角度来看Furry的形成过程,并不是从个人的角度考虑的。我们诚然可以认为Furry是对人的补充,也可以是人变成了Furry,这与上文观点并无矛盾,只是从Furry本身来看,上文的观点比较合理一些。

那么为什么要让形象经历这样一种发展呢?意义何在呢?首先我们可以说,这是想象力的一种必然过程(指当思维创造出两个相反的概念时,想象力能够自行将它们中和,诞生新的理念/概念/事物,在这里就是“人”与“兽”这一对非或反的二次元概念被想象力中和,产生了新概念事物Furry),其次从诠释的角度讲,Furry满足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需求,这里我要插一嘴,一位外国教授来我国讲后现代主义文化时曾说过,“现代主义是崇高的,而后现代主义是美的。”崇高和美之间相差一个信仰,但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并非完全对立,说回Furry,Furry在很久很久以前可能有用于满足“崇高”这一精神需求的功能,但现今它满足的是对对“美”的需求。这只是一个文雅点的说法,因为Furry的“美”可以用更加大众化的方式表达,如“可爱”“性感”“健美”甚至于更不搭边的“兴奋”“刺激”等等。我们可以说,这些都是广义上的“美”,而Furry毛茸茸,有兽之野性,人性之智的特征正好(或者也是一种必然)满足了人对美的追求,再次,从人来说(这里涉及了Furry文化),在对美的追求达到一定水平时,人就自发的转向了一种崇高的状态(虽然也有可能是不自然的转变而是跟随他人盲目发展)或对形象进行艺术化,或将其文学化,或以理想化的形态将自身、他人、乃至人眼中观察到的整个世界投入其中,使得想象力不再被紧拥于怀,创造出一片又一片缤纷的色彩,最后快然自足,享受这种主人翁式的快乐。其余的人,则在浏览他人的实践成果同时产生同感,也感到客人式的快乐。这点是与写文章、讲故事很像的,但不同的在于你拥有一套自己的东西可以反复使用。当然,这一条不适用于没有“设定”“世界观”的Furry爱好者——这样的群体对Furry的喜好和受到Furry的影响可能更类似于传统二次元ACG文化。

现在我们发现,我们对Furry概念的分析已经转向对Furry文化的分析了,因为我们已经谈到“人”这个概念——即观察者或体验者。这是构建一个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另一个基本要素就是Furry这个概念,对于其他文化可以是某种意识形态,某种历史,某种地理要素,也可以是某种概念)。那Furry控对于Furry文化而言就是Furry文化的认同者。Furry控被Furry概念的“美”所吸引(或者在某些人看来,是他们发现了Furry的“美”进而拥抱了Furry),在对美的深入探索中渐渐走向崇高,丰富了自我,认同了自我——因为Furry本身是一种理想化,想象力的体现,它在Furry文化中给予Furry控的反馈就是一种精神状态的纠正,或者使人做自己、或者使人接受自己、或者使人改变自己、或者精神胜利法……Furry文化和Furry控之间相互发展的良性循环是普遍的。Furry文化因此而显得非常治愈、非常高产、非常包容、非常活跃。

这种良性循环对于意识形态与精神状态的“治愈”主要指的是“使开放,使融入”这一方面,但很显然,不少人认为“治愈”只是Furry概念“美”对人产生的感化,治标不治本,有心灵创伤的Furry控只是在把自己的社交范围减小,在“美”的外表下说一些(做一些)平和可爱但虚假的话(事),把自己锁在一个小世界里,幼稚且引人厌恶。这个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但是又普遍的,甚至于有些Furry控自身也产生了动摇——我们难道真的只是在逃避吗?我们难道真的“不合理法”了么?Furry难道真的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深刻效果的避难所么?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答,恐怕Furry控们都会有些自卑。但如果真就这样认同了的话,Furry文化就真的只是一个倒苦水宝地,负面情绪的垃圾堆了(或许有些人就是这样想的),就真的只是负面的虚无主义、猎奇主义、极端主义的大本营了。任何一个有良知,来Furry文化寻找“美”的Furry控都是坚决反对这种认同的!更不用说已经在走向崇高的。因此,既然我们不认同“美的逃避”,又找不到别的出路,我们就应当转用崇高来解释。Furry能使一些群体受到吸引,也就必然能解决这一群体的基本问题。这里如果单说有心理问题的同志,Furry便首先解决了这个群体生活里没有“美”的问题。现实生活里的失意、绝望、痛苦、迷茫迫使他们来到网络上寻求宽慰,而Furry文化出于诸多原因满足了这种需求,这种需求就是“人性美”。这里我仅提供一种出于我个人的解释(仅供参考)——拥有“设定”的Furry控,在某种程度上是要将该设定与自我相连的,也就是要代入角色。这就激发了自我开放自由的一面,包括进行更多肢体接触的欲望(之所以不是行为而是欲望是因为一般在网络上交流),更丰富可爱的情感表达(OwO),和更多的同情心,同理心。因此Furry控对他人的鼓励,安慰是更加有效的,就像当你十分悲伤时,相较于一些干涩的鼓励的话,你更希望获得一个温暖的拥抱,尤其是抱住一个毛茸茸的可爱而柔软的东西。

这就是Furry文化所提供的“人性美”,因为加上了Furry这个概念而更加强烈,更加有效。这么看来“人性美”似乎就与前文所说的错误认同分立了,但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要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既然在Furry文化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更强的人性美并且这种人性美的基数巨大,那么“为什么不多来一点呢?”也许有心理问题的Furry控并没有这样想过,但他们的潜意识促使他们做出了符合这种想法的事。这难道与“人性美”无关?事实上,这就是“人性美”的“潜意识成瘾性”,你越安慰人家,人家反而越没办法由量变到质变,怎么都想不通,其实人家也不想这样啊。大家都想把病治好,让人家走出阴影,人家也希望啊。可潜意识不断的告诉他:“你不行的,你没有这些安慰你活不下去,就这样活着多好。”然后他的精神状态总是得不到纠正,一点质变都没有,永远只会乞讨着他人的善意,这样前文的那种“错误认同”不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么?也就是说归根结底,Furry文化的“美”仍然很难完全治愈一个人的心理问题,除非他升级到了“崇高”。但在讲“崇高”之前,我们先把“美”的尾巴给讲完——说了这么多,Furry文化怎么了?或者,这对Furry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具体影响?除了我们经常见到的“吐苦水”,把自己的难处讲出来让大家知道以外,我还发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暴力、恐怖、猎奇的滥用,通常出现在以短动画为代表的作品中(也包括爽文等)。这就是我说的Furry的“美”中最让人感到不适的一方面——“可爱侵略性”,也就是讨论Furry的“美”中所说的“刺激”。这可能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变态,需要得到一定的医治,毕竟以“杀死并肢解一个可爱的东西”所产生的大量罪恶为乐怎么看也不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而这一点放在心理问题病患身上显得极其可悲,极其可怜。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在用对自我施暴的方式换取“人性美”,即使他们本来不必这样做。有人说这是一种发泄,是一种释放,但没人见过用这种方法获得完全治愈的病患。这是一条断头路,进去了就难以走出,最终的状态甚至可能比最初还要差很多。另外,这种方式产出的作品——无疑——是在污染Furry文化的环境,让其他Furry控感到不适并产生前文所述的“错误认同”。当然,从这里引出的另一条线,所谓的“小学生式黑化”和“为赋新辞强说愁”的作品就更加让人心痛、愤恨,不过在这里不多作叙述。

到这里,对“美”的治愈力的讨论已经结束了,我们来说说“崇高”。Furry在哪方面有崇高的治愈力呢?如果有,那么又是从什么发展而来的呢?这又是两个问题,而且我手边没有现成的例子,只能臆断有无。但有一点是确定的,Furry文化必定有一种方法能使心理有问题的Furry控不再自我伤害(也不再伤害别人),不再相信虚无主义,不再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出路无法收获什么而伤神……那个方法是什么呢?

看看之前的内容吧,我们其实已经谈到了——那件具有根本性并且最“正常”的东西(个人标准,仅供参考)——“人性美”,没错,虽然“人性美”在某些方面的作用是“不治本”的,但它是改变有心理问题的Furry控对世界的看法的唯一可操作途径——他们就是为了这个需求来到Furry文化的。

因此,“崇高”的根基“人性美”到位,下一步就是进行升华,使之突破“美”的极限。首先,“人性美”的一般交流,也就是安慰,其实是一种较浅层的交流,而且双方的地位并不平等。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改换成深层,平等的交流——要有效。为什么我在前文提到有心理问题的Furry控时最开始用的是“有心理问题的同志”呢?这是因为我希望,且相信我们是有追求美好的通性的——我们都爱Furry——因此我们之间一定能建立一种平等、深刻、具有进步性的同志式的关系。而这就是通过深层平等交流实现的。对应的方法讨论就是花费时间,精力去和他们探讨。,指明他们的方向,或者了解他们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不以不负责的态度一笑了之,而是选择尊重,如果他们还没有想清楚“设定”“世界观”,帮帮他们,只提供意见,不强求,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开始在自己热爱的文化中进行实践,取得成果,你也可以(如果能力很强的话)让他们加入你,以你自己的成果鼓励他们。所有这些,都是要他们意识到Furry文化是一个正面的,充满生机的文化,同时让他们的意识形态发生质变,敢于直面生活,敢于向着那个理想化的自我前进,尽管面对着不确定的明天。

其次,“人性美”的主客体问题需要被讨论,我们要鼓励有过相似经历的人对他人进行鼓励,要把这个特殊的群体动员起来,为那些感同身受的人努力,使开放,使融入。

从宣传的角度讲,我们需要更多正能量,更加有力量,更加深入人心的作品,把我们对开放,融入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增加技术力,让我们作品的可读性,艺术性(文学性)得到提升——这是我们创作者对Furry文化的责任。综上所述。崇高的“人性美”就是同志式的友谊、对劳动实践的推崇、对正能量的呼吁以及对Furty文化的负责。Furry控作为主体,对Furry文化的认识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讲,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才能将Furry文化发展到极致,才能将这种良性循环发挥最大的效用。

Furry文化的高产与活跃是可以放在一起说的。Furry文化是一种创作型文化,它的实践成果是物质的,(画作,文章,兽装等),而且创作所具有的全民性使得Furry文化的产出频率极高——是一种所谓的快文化,并且由于Furry控对Furry的“美”追求不同,Furry文化经过发展成为了一个中心化,多元化的文化。在这里每一位Furry控都享有平等的创作权,评价作品好坏的大标准即是作品质变。可惜,这种无政府的情形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个人的权利和他人的权利,集体的权利相互碰撞导致的不良事件比比皆是。Furry文化本身是没有约束力的,而这就导致了集体无意识的产生,因此Furry圈也不是处处和谐。

但是,如果单看Furry控“由劳动获得成果”的热情,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文化。在小资本流动和热爱这两个因素的支撑下,Furry文化一直处于一种活跃的氛围中,这也使它虽然小众,但并不冷门,不断向外扩张的原因。

那么我们Furry学术者们就经常会讨论一个问题,Furry是否需要一个“政府”式的机构——即我们是否需要一种权威来整治Furry圈内部的乱象?或者是否有办法把这种权威外放——让Furry的文化成果真正的成为一种知识产权并提供维权的通道?这种讨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结果,即使有结果也没有适当的方法讨论来使其生效。

而且我们都知道,Furry文化和二次元文化(很多时候)有关,有时甚至不会被称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硬生生的包含进了二次元文化里。普罗大众对二次元文化的了解才刚开了一扇门,难免会对Furry文化与二次元文化的关系有些误解,有意无意的把与Furry文化接触的机会失去了,更不用提连Furry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我们没有办法宣传自己,也没有办法向外部表态——我们的声音永远只能说给圈内人听,没有向外的“扬声器”,就像连公路都没有通的小山村一样,太过闭塞。闭塞的结果就是被外人骂成“狗人”没法反驳,被外人拿去设定当吉祥物没有赔偿,被外人当成沉迷虚拟世界没法解释——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找向外的出口,开山破土,架桥修路。反对信息的选择性屏蔽,反对外部势力对我们的污名化。

最后,对于我们文化的包容性,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不限人群,不立标准,入圈出圈无碍,创作开放,联系广泛,基本上可以与任何其他文化相卡扣,象征意强,对象多样,Furry能够代表很多概念,“环保”“反抗”“热爱”“速度”“运动”等等,当然也可以作为一种对政治的反映使用,除此以外,还有更多体现,等待我们的发现。

而Furry是这一切的源头,这所有的优缺点的源头,对于它来说,只有更深刻的理解,没有最深刻的理解。我们都是这个概念的开发者,我们在决定着它的未来。

关于furry概念本身的讲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