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发呆走神,好动、坐不住是多动症吗?
看电视时容易兴奋,大喊大叫、手舞足蹈;上课扭来扭去,小动作多,爱讲话;写作业时东张西望,注意力集中不了几分钟……“能不能消停会儿?你是不是有多动症呀?”
生活中,很多家长见到孩子有这些表现,就会忍不住“咆哮”着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多动”不等于“多动症”,请别给孩子随意“贴标签”!

一.那么到底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的全名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儿童心理和行为障碍之一。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这些症状严重损害儿童的整体能力,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差、社会行为不适应和认知功能障碍。“多动”和“多动症”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质上有很大差别。
1.注意力方面
多动的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和新鲜事物是可以专心致志的。而多动症的孩子兴趣爱好少,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不在焉,做事有始无终或频繁转换。
2.动作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方面
多动的孩子协调性好,做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也不容易摔倒。而多动症的孩子表现得很笨拙,思维反应相对慢几拍。
3.自控力方面
多动的孩子通常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坚持不下去,能够接受家长管教,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比较理性。多动症的孩子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坚持,没有目的性,会不分场合闹脾气,冲动任性,情绪易波动,在任何环境下都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也不会接受家长的控制。
4.社交方面
多动的孩子会与他人沟通、相处、玩游戏,并形成一个小环境,乐在其中。多动症的孩子则情绪暴躁,易激动、易怒、易哭、不辨是非,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被周围人所排斥。
当孩子出现类似多动症的行为时,家长也不要过早下结论,建议先通过专业的功能测评进行确诊,之后通过对应训练加以改善。“以动制动”,多做游戏耗精力
其实,孩子好动不安、坐不住,大多是因为早期的“未动”“缺乏动”。家长过度溺爱和保护、缺乏户外活动,或者本身的神经阈值等原因,孩子的感知觉功能未得到健全发展,就会以一种自救式的动、补偿性的动来满足自己的大脑神经需求。所以,面对爱动的孩子,“以动制动”才是科学的解决方法。

二.下面三个常用游戏策略供家长参考
1.跳蹦床抛接球
具体玩法是孩子在蹦床上蹦跳,家长抛球让孩子接住。这种游戏可以提供强烈的前庭和本体觉刺激,主动性强。
2.旋转游戏
孩子坐在旋转座椅上,手持小球或纸团,家长轻缓旋转座椅 4-6 圈后,让孩子把小球或纸团投掷到小桶里。旋转类游戏是最强的前庭刺激,感觉满足效果最快速。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让孩子主动旋转,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晕眩呕吐等不良影响。这一游戏不适用于癫痫患儿。
3.增加户外运动活动
户外运动获取感觉滋养的方式非常多,比如跳绳、踢球、骑车、跑步等。要知道,早期缺乏的户外运动,长大后还是要补偿。孩子天生就活泼好动,尤其男孩能量“无穷”,多余的能量必须要多运动才能消耗掉,这样才能静下来、坐得住。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