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某软件评论有感。

2020-10-16 14:28 作者:暴力的婷子  | 我要投稿

今天上午在某软件上看到了一个“看铁轨如何承载几百吨呼啸而过还不脱轨?”的视频。当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列火车疾驰在轨道上,前方有拐弯。随即冒出了一个疑问:火车跑得那么快火车的金属车轮不会偏移吗?一时好奇心作祟,我点了进去。

画面一开始,眼前是一列在轨道上“待命”的列车底盘,录像机安置在列车底盘的右前方,侧对着列车的右前轮。随即响起了发车的笛声,列车开始缓缓移动,并在顷刻间加速至地面轨道的枕木变成一道道白影,最终和下面的石子混为一起。不时还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画面里可以看到在列车车轮的前方分别有两个斜向的小车轮,车轮最前面的——离画面最近的由外向内的小车轮一直处于置空状态,而它后面的由内向外的小车轮则在铁轨内侧飞速转动。

“难道列车拐弯这个在铁轨内侧‘奔跑’的小车轮起着很大作用吗?”

在列车拐弯的时候看着金属车轮“坚决的步伐”我不由得稍稍有些后怕。随即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并对在内侧“奔跑”的小车轮端正了态度。在后来列车飞驰过程中我漫步经心地打量着它,看它转得那样快,它的轴承也在转动着。但那时不知怎么想的,突然起了疑问:火车停滞的时候它轴承里最上方的那一颗钢珠岂不是在承受着火车重量?!在那样的重量下那颗小钢珠不会被压坏吗?

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安抚自己我甚至在想在火车停留的时候轴承最上方有两颗小钢珠在承重。但那怎么可能每次都是两颗?于是我推翻了自己的猜想,并更大胆的想:会不会轴承里所有的小钢珠都在承重?当时我未曾注意到小车轮在停滞时是斜着的,根本不会承受多少重量。但当时的我完全忽略了这一根本性的问题,还在不断猜想,寻找出合理的解释。

就在我还在思考小钢珠到底会不会被压坏的时候我瞟到了一个网友的评论:“如果我伸脚去绊它一下,会不会跳起来!”

一时间注意力被转移了不少,然后我又看了下面一条评论:“一个农民第一次进城坐火车,以前从没见过火车,看见火车跟我说:操!这火车轮胎都跑掉完了还跑!”

这条评论有31个赞,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很明显,这是一条抹黑农民,带有偏见、歧视色彩的言论。我点开了这条评论,发现其中回复ta的评论中还有两条附和ta的评论,既:

——我们村有个第一次远观火车更搞笑,这东要扑着都走那么快,站起来还得了

——是呢,趴着都跑这么快,要站起来还不起飞啊

上面两条评论其都没有打句号。

一条反讽ta的评论,既:

——一个市民第一次来到农村,以前从没见过初春的麦田,看见麦田跟我说:操!这里的韭菜长势都快赶上大葱了!

和一条吐槽ta的评论,既:

——厉害,农民又被你黑了一次

同上没有句号。

反讽ta的那条评论有10个赞,。很明显,有人想反抗这样态度,但都很无力。原本我不想做出什么表态,想退出去的,因为我是来看火车为什么不会脱轨的,不是来看别有用心的人在这里挑拨言论、激化本该不存在的冲突的。

我退了出去,但不知怎的,在一番踌躇后我点开了这名网友的个人界面,是河南的。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没准现在还有的地域黑,再三思索后我构思出了大纲,因为回复的字数限制,我将我的理解分为五段回复给ta,这里就不那么麻烦了。既:
——可能部分“农民”涉及到了你的权益,或者说间接影响到了你的权益,但那也只是部分,而且大都是六七十年代贫困、大饥荒环境下的得不到关爱和教育的部分人口,他们是低素质的人,但不是所有低素质的人都是农民。“农民”是一种职业,不是一种阶级。我可以理解你对那部分低素质的人的厌恶,但思路走叉了,讨厌那样的人,就尽可能地减少那样的人。怎么减少?对其进行抹黑和污蔑就能遏制他们吗?当然不是。你若真想尽可能减少那样的人出现,首先你得给其定性。要定性得先找原因,比如:“是什么引起了我的不满?”、“我讨厌他们什么?”你讨厌他们什么?自然是他们唯利是图、见了芝麻丢西瓜的短浅目光——也就是低素质的人的价值观。要减少这样低素质的人的出现,就要改变他们的价值观,改变他们的思想,让低素质人们知道廉耻,开扩他们的目光,让其自己克制自己,并让他去影响、“更正”身边的人。这才是我们的胜利。但话说得好听,具体应该怎么做?其实什么也不用做,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端正态度重新审视自己,寻找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尽可能改正。日常生活中,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对方,行为举止都会被对方吸收、消化和挥发。可以理解为人的同化或互相学习。纵观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和同化被发达的信息技术所放大,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我们的“素质改革”,任重而道远。

不是说什么高大上,什么我太“高贵”了什么的,不是的。农业是我国立国之本,尊重农民,就是在尊重祖国、尊重自己。

某软件评论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