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快讯:量子比特读出保真度频刷新;丹麦银行测试量子通信传输数据

2022-03-08 10:54 作者:启科量子  | 我要投稿

导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启科量子深度聚焦量子信息领域,精选一周最值得关注的行业资讯,提供最新行业观察。


头条资讯

IonQ新型钡量子计算机状态检测保真度达到99.96%

IonQ公布了其新型钡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状态检测保真度的结果。结果显示,状态准备和测量 (SPAM) 错误减少了13倍,这是生产准确可靠的量子计算机的度量核心。在每个量子比特的基础上,IonQ将这些错误从每1万次计算50个错误减少到每1万次计算仅4个错误。

换句话说,IonQ的钡量子位使公司量子计算机的状态检测保真度从99.5%提高到行业领先的99.96%。

Quantinuum创下99.9904%的SPAM保真度记录

霍尼韦尔子公司Quantinuum的离子阱系统采用钡离子量子比特将SPAM保真度提高到了99.9904%——迄今为止所有量子技术中最高的。

Quantinuum研究人员认为,SPAM保真度需要达到99.97%至99.99%,才能达到逻辑错误率超过主要物理错误率的水平。

丹麦银行测试量子通信传输数据,保障信息安全

近日,丹麦技术大学(DTU)的研究人员将量子通信成果成功“带出”实验室,在丹麦丹斯克银行(Danske Bank)采用量子通信来安全传输数据。专家认为这是数字通信发展和打击网络犯罪的一项突破。

本次,该校研究人员与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合作,成功在丹斯克银行两台模拟数据中心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此次丹斯克银行所使用的技术是“连续可变量子密钥分配”(CV-QKD)。该技术由丹麦技术大学开发,借助标准通信光纤就可以创建和共享安全的加密密钥。因此,它可用于银行网络,并最终用于其他与安全相关的关键基础设施。

商业动态

量子计算公司Rigetti上市

3月2日,Rigetti的股票正式在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交易,股票代码为“RGTI”。

Rigetti是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upernova合并上市的,在业务合并结束时,Rigetti 收到了约 2.6175 亿美元的总收益。该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加速其多代量子处理器的开发、扩大其业务以及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加拿大量子算法研究所与Xanadu联手打造加拿大高技能量子劳动力

加拿大量子算法研究所(QAI)是一家促进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之间合作的非营利组织,它与总部位于多伦多的光量子计算公司Xanadu 合作,旨在建立一支高技能的未来劳动力队伍,这将推动BC省和全国的经济增长。

QAI使命的一个方面是开发强大的量子信息科学人才管道,学生将利用 Xanadu 在量子计算方面的硬件、软件和专业知识来加速这一进程。学生将受益于 Xanadu 的开源软件库 PennyLane,学习如何编写量子计算算法。作为 Xanadu 和 QAI 开发的培训材料和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将能够与QAI在BC省的行业和政府合作伙伴一起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独特的体验和关于量子计算的真实视角。

OQC 的“Lucy”成为亚马逊 Braket 上第一台欧洲量子计算机

牛津量子电路OQC宣布,它在亚马逊Braket量子计算云服务上首次亮相了其最新系统Lucy,这是一台拥有8个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该系统为欧洲的在岸和近岸数据提供了优势,这是欧洲的政府机构以及具有数据驻留和主权要求的大型公司的主要关注点。这些组织现在可以通过OQC和亚马逊Braket访问欧洲的量子处理器。

牛津仪器宣布成为 QED-C 的成员

近日,牛津仪器宣布成为量子经济发展联盟(QED-C)成员。牛津仪器是英国伦敦证交所上市公司,为工业和科研客户提供分析设备、半导体设备、超导磁体、超低温设备等高科技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和支持。

量子经济发展联盟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支持成立,是美国推进量子信息科学的联邦战略的一部分。其目标是支持和发展一个强大的基于量子的商业行业和相关供应链,目前拥有200多名会员,其中包括150多家公司。

“QED-C所做的工作在推进量子应用,尤其在促进美英特殊关系等方面至关重要。我们非常自豪能成为QED-C首批国际成员之一。在这里,我们有很多机会开展行业合作,与盟友共享教育,我们很高兴能以这样有意义的方式做出贡献。”该公司旗下牛津仪器纳米科学的总经理Stuart Woods说道。

研发动态

科学家实现基于俘获离子的量子中继器

为了创建一个大规模的量子计算机网络,研究人员需要开发能够放大和增强网络信号的设备。这些被称为量子中继器的设备负责在网络上分配纠缠资源。

现在,亚利桑那大学的 Prajit Dhara 及其同事研究了多路复用技术如何影响由俘获离子组成的量子中继器网络中的端到端纠缠率。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研究有助于为在量子网络中实现俘获离子量子中继器铺平道路。

中科院精测院利用量子模拟技术证实真实的量子体系存在操控速度的极限

近日,精密测量院研究团队外部单位合作,利用超冷40Ca+离子所构造的量子模拟实验平台,设计并实验展现了可控的量子非平衡热力学过程,在单原子层面上首次高精度地验证了“远离平衡状态的量子体系的操控速度受制于体系的熵产生率“这一全新的量子热力学特性,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专业的顶尖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该研究工作有助于理解真实的量子操控的速度限制,进一步优化量子测量、操控和量子信息读取等涉及非平衡热力学过程的量子技术,同时也再次证明了热力学在真实的量子过程中所具有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该项工作展示了单个离子构成的量子模拟器就能精确可信地模拟难以真实观察到的量子非平衡热力学过程,这再一次表明量子技术的巨大潜力和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的未来前景。

科学家成功测量多通道量子开放动力学的非马尔可夫性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龙桂鲁教授研究团队和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艾清副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在一个可控的核磁共振实验平台上,使用最新开发的准确且高效的方法调谐系统和环境参数,通过调谐基频,证明了量子互信息结合量子Fisher信息能够测量多通道量子开放动力学的非马尔可夫性,为更好地研究开放系统的动力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2022年3月3日,该研究成果以《Global Correlation and Local Information Flows in Controllable Non-Markovian Open Quantum Dynamics》为题目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的《npj Quantum Information》期刊上。

科学家在不使用量子纠缠的情况下达到了海森堡极限

一个韩国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在不使用纠缠资源的情况下实现量子计量精度的方法。由浦项科技大学物理系 Yoon-Ho Kim 教授和 Yosep Kim 博士领导的 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在不使用量子纠缠的情况下达到海森堡极限的弱值放大 (WVA) 方法。海森堡极限是指在量子计量学中最终可以达到的精度。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研究人员已经证实,在弱值放大中,通过不同量子态之间的迭代相互作用,在不使用纠缠的情况下达到了海森堡极限。他们解释说,这是由纠缠系统的每个粒子与仪器之间的局部迭代相互作用造成的,而不是由量子纠缠本身造成的。“这项研究将通过验证纠缠不是达到海森堡极限的绝对要求,为量子计量的实际应用做出贡献,”领导该研究的教授说。

内容来源于网络

启科量子搜集整理

快讯:量子比特读出保真度频刷新;丹麦银行测试量子通信传输数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