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与玫瑰
奥斯卡·王尔德,1854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爱尔兰(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欧洲颓废运动的先驱,唯美主义代表人物。
王尔德毕业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后又于牛津大学学习,作为与萧伯纳齐名的英国才子,王尔德的才华主要体现在他的戏剧和长篇小说的创作上,他一生中只创作了九篇童话,然而因其唯美主义的思想,却全都是精华,刚刚又读完了一遍,写个书评试试。
《夜莺与玫瑰》,在王尔德这九篇童话中,有五篇可以说是以悲剧结尾,《夜莺与玫瑰》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篇爱情悲剧,每天为自己幻想中的爱情歌唱的夜莺,看到了仿佛是自己心中的爱情的典范的青年为没有一朵红玫瑰来告白而哭泣,于是它把心脏顶在了玫瑰的刺上,以心头的血喂出一朵红玫瑰,它为它自己心中的爱情歌唱,在黎明时死去,以至没有看到取下这朵花的男青年是怎样因贫穷而被拒绝,又是怎样叹着爱情的愚蠢,又是怎样把花扔进了阴沟,被车轮碾过……
无论这个故事背后可能有怎样有关王尔德对自己性取向的隐喻,这个故事都值得我们细品,这真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吗?夜莺并未看到那个结局,它死在自己对美好爱情的感动中;青年最终回到了哲学上,去学那形而上学的东西;女孩去追求了她那“比玫瑰珍贵”的珠宝。这都不是爱情,这篇文章的爱情只是一个外壳,这篇文章的内核还要稍微深一点。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体现在“夜莺”这一形象身上,它不懂爱情,但它心中有对爱情的向往;它心中的爱是虚构的,但它却愿意为之献身,因为美是值得的。
对于整篇文章里的角色来说,这甚至不是个悲剧,然而它对于我们是个悲剧。我们能代替夜莺看到结局,能知道爱情其实不是愚昧的,能知道爱情高于珠宝,美在我们面前逝去,但我们无能为力,这是悲剧。但是我们却能选择,选择像夜莺那样,把玫瑰刺刺自己的胸膛,歌唱着在坟墓中也不朽的美,凝出美的玫瑰,让明月忘记黎明……
这是部童话
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