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一):曹操(4)
上回说到,曹操在洛阳北都尉时期干出了一番正则,后来被下方到顿丘。这时的曹操依然是心怀天下,上书给王进,希望王进能改变“亲小人,远贤臣”的做法,结果却是石沉大海。或许是从这里开始,曹操慢慢对汉室失望。
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是后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太祖疾之。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因此复上书切谏,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奏上,天子感悟,以示三府责让之,诸以谣言徵者皆拜议郎。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魏书》
黄巾一点爆发,曹操和皇甫嵩一道共同超火在河南长葛。《武帝纪》没有记载,而是记在《后汉书》里。
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俊合兵更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后汉书·皇甫嵩传》
功勋卓著的曹操被封为济南相,他后来回忆起这件事,就说自己想要建功立业,不让天下人对他失望。事实证明,曹操做得很好,济南在他的治理下得到了不错的环境。为日后组建青州兵埋了一个伏笔。
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三国志·魏武帝纪》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曹操《本志令》
贼乃移书太祖曰:"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太祖见檄书,呵骂之,数开示降路……
——《魏书》
后来,曹操的好友许攸等人打算叫上曹操,一起发桌汉灵帝,曹操拒绝了,之后计划失败。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三国志·魏武帝纪》
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讬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