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听话,咱不抢盐了行吗?


昨天有两件小趣闻:
一是国内多家日料店发表声明——咱家用的都不是日本进口的食材。

用民间视角解读,把所有店家的长篇大论和海鲜知识剔除掉,结论就是“不骗你,自打开店到现在咱家就没从日本进口过海鲜。”
有人调侃说“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告诉大家自己从来就没有日本货了。”
平价日料店这么说,有些中高端日料店还需要缓一缓:
“这下好了,就是因为主打日本进口才能卖得上价,现在挺两难——说是进口人家不敢吃,说是自产不仅档次拉低了价要不上来,还等于承认以前拿国产的冒充进口的,这怎么办……”
不是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毕竟海鲜大多长得都差不多,除非食客是海洋生物学专家,不然的话谁知道哪里的鱼多了几条纹少了几对鳍?一个三文鱼就在美食界科普了那么多年,最后的结果还是“好吃,价格合理就行”,没人真的较真来自哪里。
这些都是台面下的真实,台面上大家总归要假装紧张一下,而且日料店生意在短期内多少都会受到冲击,除了海鲜问题外多少还掺杂些海鲜外的情绪。
再一个就是“抢盐”的事情。

昨天全世界目睹了东邻排放的全过程,朋友圈里也挺热闹,正所谓有人望乡有人愁,有人愤恨有人忧,昨天新闻报道说韩国在告诫国民不要抢盐时我还觉得咱们这边怎么没动静?结果今天一看果然:
中盐集团跟大伙儿说咱家盐够用,勿忧。
其实人家说得有些晚了。因为抢盐这个事实际上从邻居“放水”前几天就隐约有了苗头,许多外地的小伙伴跟我聊天时就说有人蠢蠢欲动,有人暗自窃喜。昨天在有些地方抢盐达到了一个峰值,许多超市真的又排起了长队……

这个“又”我自己都感觉用得很有“灵性”,理论上来说咱们国家大多数生活物资并不匮乏,你看网络上各类厂家直销价格便宜得吓人,质量也还过得去,说明物资供应+物流网络在我们这边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客观公正地说如果没有特大灾难或处于战争状态的话,和平时期中国在物资储备和物流速度等供应方面完全处于世界前列。
但既然气氛烘托到这儿了,大伙儿不“抢”点啥实在说不过去。
去年北京的超市受不了人们的抢购热情反复说:
别抢,别抢。
人生无需慌张,我们有菜有粮。
本来你我都有份,却起喧嚣无数。
毕竟今天在中盐集团公告之下还有人不屑一顾:
“去年年底也说药品够,结果呢?”
你看,这就是执念。

有些“群众”确实被折腾怕了,国外有一类人信奉“末世论”,在自家地里建碉堡盖密室囤武器和食品。大多数中国人没这个条件但多少也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氛围烘托下昨天和今天排队抢盐。
不过我觉得去年和今年抢购的可能真不是一批人,因为去年抢药品和食品的人估计到现在还没消化完……
我相信无论任何时代,年轻人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主力,十几年前核电站泄漏时那批年轻人就无动于衷,如今“放水”现在的这批年轻人还是无动于衷。
囤货这种事对于没有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的两三代人而言确实难以理解,他们理解的是大多是另一个层面的麻木和淡然,比如“海鲜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我绕了半天终于把两件事联系到了一起,实则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慨:
我们活得挺有韧性的,去年折腾了几次到了年底其实算是给自己的人生都做了一次见证,见证活下来的人多少都有些如梦初醒或劫后余生,有的人可能自始至终都没吃过一罐黄桃罐头用过一盒莲花瘟清,赌的就是一个“天选之子”的身份。
国家大事最终和你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能为自己和别人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认真活着,然后凭着自己的人生经历与阅历在某个特殊的时刻做出选择。
有的人会选择囤货,有的人会选择漠视。
喜欢吃生鲜的或许会关注一下“海鲜进口”的问题,肠胃不适的根本不在乎“国产还是进口”反正都不会去吃。
大家调侃一下如今还在排队抢盐的上一代人,那一代人经历的却不是你我能想象到的悲怆。

我们当然知道“你不抢,所有东西都够用。”
今天起了个大早开始阅读时竟看到了莫泊桑在《一生》中写的一段话: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这段话适用于大多数国人,抢米抢药抢罐头,抢到一个时代结束后回头看竟发现毫无意义,可还没稍缓片刻待到下次危机时再度奔赴抢盐的战场。剩下的看客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在“抢”,抢工作抢房子抢配偶抢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
这句“你不抢,所有东西都够用”在彼处也失去了劝诫的作用。
抢盐,只是上一代留给下一代的生存记忆。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