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真的简单吗?从试卷命题质量的角度探讨
时常看到很多同学在网上对北京高考试题进行嘲讽,觉得北京题太简单,有同学也想听一下我的看法。今天我换个角度带大家做一下分析。
关于测试的优劣,统计学里有两个指标,一个是信度,一个是效度。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试卷的测试方法表现在题型上,很明显客观题比主观题信度更高(比如同样一个作文题,两次写出来得分可能有差异;但是选择题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主观题中,规范性答案的试题比开放性答案试题的信度更高。从这个角度来说,理科的分数比文科更可控。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不同地区的试题,这里我只探讨政治题,以22年高考题为例。

注:
①除了浙江卷和上海卷,其他地区的客观题均为单项选择。浙江卷客观题包括10道判断题、22道必修选择和5道选修选择;上海卷客观题除了单选,还包括多选、填空和连线等不同题型。
②近年上海卷不公布高考真题,上面的统计是参照22上海市宝山区三模试题结构的统计。另外,上海卷的卷面结构是按照专题材料分布而非题型分布,和其他省市完全不同。
③其他3+1+2地区的试题结构可参考辽宁卷(新教材,新高考II卷地区)和广东卷(旧教材,新高考I卷地区)。
单从题型的信度来看,浙江卷信度最高,3+1+2模式地区和全国卷(后续也会改成3+1+2模式)信度次之,北京上海信度较低(也即分数充满更大的不确定性)。
当然,信度不等于难度,甚至对于部分基础背诵比较好的同学来讲,答案开放反而难度更高,因为作答的模式和遣词造句的考验会更大。
那么为什么大家还会觉得北京的试题简单呢?据我个人分析,是因为北京卷主观题开放题难度大,所以命题人在平衡难度时,就降低了客观题的难度,所以很多人做到北京的选择题时,发现有部分试题直接通过错误选项排除就能做出来,所以给大家的感觉是北京卷整体比较简单。其实以我自己今年讲真题的体验来讲,广东卷这套题是最简单的,大家可以做一下。
说完信度,我们再说一下效度。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如果说信度表示测试稳定性,效度就是指有用性。从高考角度来说,高考试题的效度,就是需要通过考试选拔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政治试题的效度,就是要把国家需要的具备高政治素养的人选出来。
政治的学科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新教材需要改版,需要增加中特、形式逻辑、民法典和国际政治经济的考查,其实这几部分的内容刚好都直接对应学科素养。
具体到命题过程,因为不同地区发展程度不同,教育水平和资源有差异,学员的政治素养基础有差别,所以不同地区在命题时就会有不同侧重。以我个人的经验(不代表一定正确),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试题的材料更本地化、生活化,题型的逻辑更开放,对知识的考查更灵活。而在经济差一些的地区,试题的材料更宏观更标准化,题型的逻辑更规范,对知识的考查更严格。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一定是要适合经济基础的。不论哪个地区的命题,只要这个试题适合当地的情况,能够把当地的优质人才选拔出来,那么这个试题的效度就是优质的。
从效度的角度来探讨难度,也就是从试题的知识要求和材料选择来分析,大家之所以觉得北京卷简单,是因为北京卷并不严格要求背诵知识,也很少考到一些冷门考点,简单说就是没有偏题怪题。另外,北京卷的选材虽然是北京的本地材料,但是因为北京是首都,北京的事儿全国人民都知道,所以外地同学看北京题也没有陌生感,因此大家做北京题会比较舒服。
所以最后我的结论,从政治题的角度看,北京试题绝对难度中等(总体不算高也不算低,细看有简单题也有难题),但是北京题命题效度很高,使得大家做起来比较舒服,所以大家的感知难度会低一些。试题的质量是很高的,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