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今观念的不同,为什么平民的身份降低了?

2019-10-17 19:16 作者:何如陈叔达  | 我要投稿

尧位尊为帝,加意民间,使舜以庶人匹夫登越为天子。这种禅让佳话,其实是严重的误导。舜出身微末,在当时的观念里的确如此。毕竟古“微末”非今“微末”,数千年后,庶人匹夫们也“降堂下阶”,成为真正普通人的称呼。

舜的父亲瞽叟自然臭名昭著,人所共知。但列数他家列祖列宗,又岂不是身世显赫?我们且看有虞氏的族谱:少典~黄帝~颛顼~穷蝉~敬康~句芒~蟜牛~瞽叟~重华,重华就是帝舜。

黄帝、颛顼均为五帝。句芒也是上古大牛。那些写古史的人,不见蟜牛与瞽叟有什么大名,就把舜归为平民。出身有类后世的草莽英雄,但陈、吴在大泽乡做振臂呼前,可曾有人提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呼这话出来又意欲何为?难道不是怨恨此前的王侯将相都是有“种”的么?舜之出身微末,由舜父与爷不得大名所致。然则这是振臂呼前观念,因为那时爵位总是代代相传,蟜牛不幸较其他名王圣君为劣,也就连带舜成了庶人匹夫之辈。这话放在秦后,世界大大不同,也就无法说得通了。

再去看舜的老丈人尧是何种出身:黄帝~元嚣~蟜极~帝喾~放勋,是为帝尧。论起辈分来,尧还是舜的太爷爷呐。与句芒为远房兄弟。

五帝全是一家人,都是少典子孙,而炎帝也是黄帝的同母兄弟,少典的另一个儿子。

夏禹家也实在了不得:颛顼~鲧~文命,是为禹。别看禹小,是舜的同代人,但比尧还大上一辈儿呢。

帝喾有四个儿子,就是后稷、契、帝挚和帝尧。帝挚没有做得什么大事情,故此没有位列五帝的班。契是商的老祖宗,而后稷是周的老祖宗。不仅五帝,三王也都是世代有封守的诸侯,且同为黄帝所出。

颛顼~老童~吴回~禄终~季连。季连姓芈,就是楚国的老祖宗。就连在周时倍受歧视的楚蛮子也是“帝高阳之苗裔”。这就是为啥华夏民族以黄帝为始祖的原因。

也许有人会认为,帝王诸侯的族谱是编出来的,是古时各部族相互吞并后,连带图腾信仰一起吞并了的结果。但那时既然以血缘维系统治,就注定不允许平民登上朝会的高堂。部族高等级的人们也必定相互联姻,用来稳固权力。

比如舜就成了尧的女婿,舜在夏时的子孙虞思也是夏帝少康的老丈人。殷周革命以后,虞思的子孙有一个陈胡公,陈胡公的夫人太姬就是周武王长女。

炎帝之后四岳,又是姜太公的祖宗。姜太公应是周文王的姻亲。代姜的田齐是陈厉公所出。秦、赵的祖先大业是颛顼之子,大业之子大费与禹一起治水,因此接受舜的指定婚姻,娶了姚(舜姓姚)姓女子。商时,大费子孙仲衍、孟戏,娶的是商帝太戍之女。

故此补史记的褚先生说:“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後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氾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天命固然是忽悠人。但《左传》等书籍里一众贵族回忆起列祖列宗来,难道不是个个家世久远?褚先生的话:“人不知,以为范从布衣匹夫起耳。”也正说明:时代变了,汉自然是一个布衣匹夫建立的朝代,所封诸侯布衣匹夫出身者大有人在。故此由其见闻理解舜的“布衣匹夫”时,自然也就题不对路。这种错误,同样可以加给汉前诸侯。

但即使汉时,高大门庭出身者也不乏其人。太史公的祖先就是上古的大帝,司马氏这一支,本是周的贵族,后来分散到晋、卫、赵、秦等国。出国中山的丞相、赵国的名剑客。司马迁的直系祖先就是与张仪争论的司马错。司马错之孙司马勒是白起门客,坑杀长平降卒时,司马靳就出过力。司马靳之孙司马卬,就是秦末战争中的殷王。刘邦得天下后作为投降者得以不死。其子司马昌又生司马无泽,做了汉的市长,司马无泽之子司马喜官至五大夫。司马无泽的儿子司马谈,也就是司马迁的父亲。

是不是高贵门庭,家世久远、显赫?不仅写《史记》的司马父子是大贵族出身。写《汉书》的班固也大有来头,其先祖是楚国贵族。

“关东出将,关西出相。”是司马迁叙述的西汉景象。新的社会模式带来了新的政治垄断,可见汉自己又养出一班“贵族”,这些新贵族又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到了唐朝。

古今观念的不同,为什么平民的身份降低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