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内超市也停买水产品,心态崩了?「怎么连国民都这样呢?」
看上去,超市的一款生鲜产品消失了,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毫无察觉,直到超市的货架不再琳瑯满目,应有尽有的时候,城市已经崩坏了。 城市的生鲜供应链其实非常脆弱,建起来不容易,毁起来可轻松了。 生鲜供应链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销地产,一个是产地销。 销地产指的是在主要消费市场建立生产、储备、物流、销售系统,从原产地采购原料。 产地销就是指自产自销,除非及其个别的情况,产地销都是指的是小农经济,也是经济落后的表现。中国、印度、印尼、美国、日本,愛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人口过亿的国家,就是例外。如果欧洲没有欧盟机制,也就陷入产地销的陷阱。 所以,绝大数产业要从销地产升级到销地产,并在竞争中拔得头筹,赢取市场地位,就要依赖物流储运能力和技术,还有现代分销体系。 说回生鲜,活物运输和生鲜保鲜技术,一直是这个行业的重资本环节,种殖端与加工端与销售端三端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极致的速度是八小时,冷鲜加持是72小时,一个周期就走完了,是不是发达国家,看一看,所有农产品是否进入这个系统就知道了,进入这个系统,农业产值翻十倍,就业人口下降90%,这是动国本的节奏,小心谨慎永远没有错,谁拍脑门谁倒大霉。 再拉回来,要保证超市的供应,超市的采购部门需要考虑几个重要问题: 1、保质(食品安全,红线指标) 2、保量(销售指标,蓝线指标) 3、保价(利润指标,黄线指标) 这三个指标分别对应着合同的各项条款,一个沃尔玛级别的生鲜供应商,基本上都是生鲜领域的头筹企业,鉴于我国农产品工业化程度比较低,也会对产地销的领导企业进行采购。 当食品安全的坏消息袭来,红线指标一击即溃,整个供应链的崩坏是连锁反应,有品牌的企业就地就销毁了,没有品牌的企业就将产品进入深冻模式,等待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这一次,是30年,估计醒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