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恭和戏剧节收官 | 养老社区的戏剧节,每一段岁月皆是主角
编者按:
2023年6月14日,在半壁店恭和家园聚·剧院,以剧本朗读形式呈现的《收信快乐》结束,在观众的掌声中,第二届恭和戏剧节就此落下帷幕。
小剧场、短演出,年长与年轻同台,观众欣赏与登台演出并行,是本届戏剧节的特点,在为期20余天的表演日程中,恭和戏剧节呈现了7场精彩的演出。在大多数人心中,戏剧是一种有着“专业门槛”的艺术形式,但在恭和家园,连续三年,多位零表演基础的长辈登台演出,戏剧不仅在这里生根、发芽,更成长为社区人文的重要组成。
让我们一起回到本届恭和戏剧节现场,从长辈家人们的观演之间,「让戏剧重识岁月」。
「年轻时就喜欢,那时候没有时间,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谈起戏剧,家园长辈苏阿姨这样说道。作为一名戏剧爱好者,她从2020年4月恭和家园戏剧社群成立时便参与其中,参与过戏剧周、2021恭和戏剧节以及2021年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演出,在2023恭和戏剧节中参演三部作品,《走向延安》中的江姐,《骆驼祥子》选段里的虎妞,《收信快乐》里的陈淑芬,不同的表演形式,不同的人物性格,她总是乐在其中,「每次参与戏剧活动,都能接触到新的表演形式,觉得特别高兴。」
△苏阿姨《骆驼祥子》选段剧照
△苏阿姨《收信快乐》剧照
在家园,没有表演基础,却对戏剧艺术感兴趣的长辈并不在少数。他们通过家园的戏剧社群,学习表演,圆梦舞台。
为避免长辈劳累,本届戏剧节所选择的剧目大多短小精悍,以独幕剧形式为主,「叔叔阿姨在舞台上放松、快乐就好」。尽管如此,这些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长辈们依然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场演出与舞台,「自己在网上找了很多版本的演出视频,慢慢的揣摩研究」,「有的时候半夜睡着觉,想起词还没背下来,赶紧爬起来背」。
认真的态度,换来舞台上的精彩演绎,每场戏剧谢幕时,长辈都有着满满的自豪感,「表演分内与外,外指的就是一些演出技巧,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练习能够提高。而内则是指人阅历与情感的积淀。」在家园,戏剧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观演形式”,长辈们可以真正的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舞台成为一种珍贵的生活体验。
△工作人员为演员们化妆
除长辈参演的4部剧目之外,2023恭和戏剧节也邀请到专业的戏剧人来到家园,为长辈奉上精彩演出。
「北京的戏剧演出剧场大部分都集中在东城和西城,我们长辈要去看一场演出可能会觉得很劳累,所以本次戏剧节我把我的同学们请到了社区里,来为长辈们演出,让叔叔阿姨在社区里就能欣赏到专业戏剧演出。」恭和家园戏剧G.O赵旭东,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研究生班,他不仅把专业的戏剧表演知识带给长辈,也为长辈们选择了《契尔卡什》、《蠢货》、《娜塔莎的彩笔画》三场精彩剧目。
在恭和家园,我们持续打造品质康养与人文生活相结合的养老方式,满足长辈生活、情感与精神层面的多元需求。戏剧在家园,不仅是一种艺术媒介,帮助长辈探寻精神生活,更成为社区人文的重要组成。
家园长辈中,50%为中共党员,他们有着真挚的家国情怀,热忱的爱党爱国之心。家园在党建引领下,持续践行文化养老,本届戏剧节开幕大戏《走向延安》,长辈们化身为革命前辈,用诗一般的语言讴歌革命英雄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形象。
让戏剧重识岁月,长辈们在舞台上投入角色的同时,也是在重识内心的自己。「我的父亲和母亲,已经不在身边了,而在这部戏里,让我又回到了做小女儿的岁月,痛快地喊了好几声爸爸、妈妈!」在《终身大事》谢幕时,扮演女儿的程阿姨不无感慨。
「戏剧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做一件事。」在闭幕演出上,戏剧G.O如此说道。在家园,戏剧已经成为联结彼此情感的媒介。排演内外的相互交流,让长辈们拥有共同的珍贵记忆,成为亲近的好友,即使演出不同的剧目,大家也会来到现场为彼此鼓励,「在生活中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吃饭、一起去看戏。」
△第二届恭和家园戏剧展
本届恭和戏剧节,登台演出的长辈中有几位「新面孔」,他们在戏剧社群的影响下,从观众席走上舞台,更好的发掘自己的兴趣。无需搭建复杂的舞台,戏剧就这样在社区的日常空间里发生着,联结起有幸福感、归属感的家园,激发着长辈更健康、向上的生命状态。
一部戏剧,演绎的是百味人生;一场节日,是长辈家人间欢聚的盛会。
2023恭和戏剧节圆满结束,但长辈们经由戏剧探寻“以美好的方式生活”的旅程却仍将继续。
创新养老模式,品质康养服务,多元人文生活
为中国家庭提供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
生活、情感与精神的丰盛
凝聚成恭和家园独特的 “家”文化
让更多长辈实现“以美好的方式生活”
©本篇(图文)版权归“恭和家园”所有,侵权必究